劉文菊,林秀玲
(1.韓山師范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2.汕頭大學,廣東 汕頭 515063)
在潮汕文化的研究中,多數學者更注重人文、建筑、經濟、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有學者對潮汕女性進行系統研究,本課題試圖對當代潮汕女性婚姻家庭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為研究潮汕女性開拓新的視野。潮汕人是一個獨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其男權思想根深蒂固,潮汕女性長期處于第二性的地位,作為男性的附屬物,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本課題旨在揭示潮汕女性在社會轉型中的婚姻家庭地位、婚姻家庭觀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議,以期引起關注,促進潮汕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兩性和諧發展。
1.調查方法。為了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當代潮汕女性,我們主要通過問卷法和訪談法,輔助個案分析和性別統計對40歲以下、40~59歲、60歲及以上3個年齡階段的潮汕女性進行縱向比較,以突出當代潮汕女性的婚姻家庭地位和價值取向。
2.調查范圍與調查對象。我們在潮州、汕頭、揭陽三市向潮汕女性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回收率為92.31%。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統計學資料,了解年齡、地區、教育水平分布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問卷主體,分為婚姻地位、家庭地位兩大部分。

表1 年齡分布

表2 地區分布

表3 地區與年齡分布

表4 教育水平分布

表5 婚姻狀況分布

表6 每月收入分布
1. 婚姻自主權。女性的地位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婚姻制度的變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較為直接[1]?;橐鲎灾鳈?,也叫婚姻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依法自主決定自己的婚姻問題,不受任何人強制或干涉?;橐鲎灾鳈嗍呛饬繈D女自主權及其家庭地位的一個重要測量指標。潮汕女性婚姻自主權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擇偶模式上的自主程度。第一,自主程度不高,主要聽從父母的意見。擇偶是建立婚姻的前提,擇偶的方式可以從一個微觀的視角反映出女性婚姻家庭的層次和地位。潮汕地區傳統的擇偶一般由父母決定,并注重門當戶對,夫妻之愛要得到父系家庭的鼓勵和社會的普遍認同,維系婚姻的主要紐帶是倫理責任。大部分潮汕女性認為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她們選擇誰與自己終生相伴,不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到家庭制度、社會價值和風俗習慣的制約。
從老、中、青三代潮汕女性擇偶模式的調查數據看(見表7),當代潮汕女性的擇偶自主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青年潮汕女性在擇偶上具有選擇權和決定權。在老年潮汕女性結婚的年代,人們普遍認為結婚是對于家族的擴大和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婚姻與愛是分離的,女性很少有自由選擇伴侶的權利和機會,婚姻之事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主。現在隨著潮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潮汕女性勇敢地自己選擇結婚配偶。我們在深入訪談中發現,有一部分青年潮汕女性還上電視征婚節目追尋另一半,甚至一部分是由網戀而走進婚姻殿堂的。

表7 老、中、青三代潮汕女性擇偶模式比較
青年潮汕女性是當代潮汕女性中最活躍又富有朝氣的力量,她們的擇偶觀代表著當代潮汕女性擇偶的走向,所以我們特地比較了城鎮青年潮汕女性和農村青年潮汕女性擇偶觀的異同。
如表8所示,城鎮青年潮汕女性和農村青年潮汕女性大多數都通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來擇偶且自己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權,但農村潮汕女性的自主權呈現兩極分化。由于近年來潮汕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一些鄉鎮經濟發展迅速,社會風氣也較開放,所以出現了農村青年潮汕女性自由戀愛的比率略大于城鎮青年潮汕女性的狀況;同時存在著在一些較偏僻的農村,還有極少數青年潮汕女性的婚姻大事由父母決定,自己只是稍微表示一下看法的現象。
如表9所示,潮汕女性大多比較重視父母的看法,她們雖有很大的婚姻選擇權,但她們的選擇權需要得到父母的首肯。這表明潮汕女性相對而言比較傳統,順從父母的意愿,她們認為父母有比較豐富的人生經驗,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選擇人生伴侶,況且父母不同意自己的婚姻,以后夾在丈夫和父母之間左右為難會很痛苦,自己的婚姻也會不幸福。

表8 潮汕城鄉青年女性擇偶模式比較

表9 堅持自己選擇婚姻對象與聽從父母意見的數據比較

表10 是否會選擇潮汕地區以外的男性作為結婚對象
第二,擇偶選擇范圍狹窄,區域內通婚率高。如表10所示,大部分潮汕女性一般不與非潮汕地區的男性通婚,區域內通婚率較高。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選擇與非潮汕地區男性結婚的潮汕女性一般都有在外地讀書或工作的經歷。
(2)在結婚方式上的自主權。第一,舊時傳統婚嫁習俗占主導地位。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下,潮汕地區社會及家庭均以男人為中心,女子處于從屬地位。婚姻講求門當戶對,“門第奩聘之觀念日熾”[2](P33)。潮汕人傳統婚俗在儀式上也弱化了女性的家庭地位。潮汕人婚俗“六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3],其中“納征”中的聘金,本來是對女方家庭喪失一個勞動力以及婚前養育費的補償,本身并無問題。但是潮汕女性婚后是從夫居,不僅要照顧丈夫還要服侍公婆,這樣就是男方家庭可以無條件使用和支配過門后的女性,在某種程度上使婦女成為男性附屬物。
潮汕婚事必有設“酒席”的習俗,通常是男方在祠堂宴請親朋好友。女方家除了母舅作為代表外,并無其他人出席婚宴。舊時潮俗“返厝”也反映了新媳婦在夫家窘迫的地位?!胺地取币馑技葱履锘啬锛?。據汕頭澄海區林阿泉老人介紹,舊時汕頭澄?!胺地取庇小邦^返厝”“二返厝”“三返厝”的風俗?!邦^返厝”有3日回的,有12日回的,也有滿月回的。“頭返厝”一般不過夜,當日即回。“二返厝”可住一兩日,“三返厝”就住十天半月至一個月,只要與夫家商量好就行?!叭地取焙笮履锊趴梢宰杂苫顒?,要想去哪就可去哪,否則活動受限制,如果新娘沒有遵守此規矩就會受到鄉親的非議。這是因為潮汕人怕新娘身上帶有邪煞之氣的緣故②。“返厝”的儀式也比迎娶儀式簡單得多,這也說明了潮汕民間婚姻是重男家而不重女家的。
第二,現代婚嫁儀式中自主權有所提高。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潮汕婚禮的繁文縟節發生了很大變化,已少有人沿襲舊俗。在婚姻戀愛方面,提倡戀愛自由,廢除了父母包辦等現象,婚禮也提倡新事新辦,或集體婚禮,或旅行結婚。但潮汕農村老一輩人還是受傳統婚姻舊俗的影響,在辦理子女的婚姻嫁娶過程中,仍然保留了傳統婚禮的某些環節。
現在城鎮已婚潮汕青年女性結婚時,大多都以新郎、新娘一起宴請雙方的親朋好友參加酒席作為結婚儀式,農村已婚潮汕青年女性在婚俗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迎娶”新娘之后,還是由男家設置酒席。現在新娘不僅可以在婚宴上拋頭露面,而且可以與新郎一道向各位賓客敬酒,甚至還可以邀請娘家人和同寅姐妹等好友出席婚宴。如今新娘“返厝”的程序也很簡單,迎娶當夜在新郎家的結婚禮儀完畢之后便“返厝”,且大多以“返厝”一次代替三次,次日新娘便可自由活動。
現在越來越多的潮汕女性在家庭中越來越有話語權,譬如她們在構建自己未來的“家”——新房布置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改變了以往一般都由男方購置新房主要貴重物品的單一局面。
2.婚后家庭模式選擇上的自主權。家庭結構類型是指家庭結構的整體模式[1](P141)。舊時潮汕青年女性一般是生活在一個幾代人的大家族中,作為剛嫁的新娘,她屬于家庭中的小輩,受一套嚴厲的“家規”的約束。潮州歌冊中也有反映這種情況的內容,如《雞鳥囝》[2](P150)中就這樣唱到:“雞鳥囝,跳上椅,俐伶新婦會早起。入客廳,擺床椅,入灶下,洗碗碟,入房內,用針黹。父母會教示,翁姑有福氣。”她們何時做洗衣、做飯等家務活,婆婆或其他“上輩人”(即長輩)都會有嚴格要求,新人獨立空間不大。
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后結婚的潮汕青年女性,家庭結構類型則以一代戶、二代戶家庭為主。結婚后夫妻自立門戶,新人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新婚夫妻是家庭核心。所以女性往往成了小家庭的女主人,有更多機會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從而有利于婦女自主權的發展。
3.解除婚姻關系的自主權。隨著離婚自由度的提高和離婚制度的完善,在婚姻關系惡化、夫妻感情破裂的情況下,很多女性逐漸改變了從一而終、忍氣吞聲的思想,選擇離婚并重組家庭。但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觀念根深蒂固的潮汕地區,離婚率偏低的現象是較為突出的,如1985年至2003年汕頭市的離婚訴訟率平均為22.14%,同時期全國的離婚訴訟率平均為77.77%,汕頭市的離婚平均訴訟率還不到全國離婚訴訟率的三分之一[4]。我們調查了潮汕已婚女性對丈夫出軌后的看法(見表11),結果很多潮汕已婚女性在婚姻出現不和諧甚至夫妻感情破裂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委曲求全”而放棄離婚。

表11 “若知道丈夫出現第三者時,你會怎么辦”的調查數據(僅限已婚女性)
由訪談大致可知,潮汕地區離婚率偏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大部分潮汕女性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弱,她們的社會地位較低,社會交往范圍受到限制,重新建立家庭的能力也就相應較差;第二,當婚姻出現矛盾時,親屬、家長、朋友、同事、單位領導、周圍鄰居就會對夫妻關系進行調解,從而化解夫妻之間的矛盾,避免離婚;第三,雖然一部分潮汕女性在感情和事業上都已經比較獨立了,但她們還無法從離婚有損臉面的觀念中走出來,萬事皆“忍”,在夫婦雙方出現婚姻危機時,很大程度上都是妻子作出了讓步,潮汕女性的容忍到了驚人的地步,不到不得已的地步絕不輕易提出離婚;第四,潮汕女性的家庭責任感很強,對孩子的愛幾乎支撐了她們的整個生活?!坝械姆蚱薷星榇_實已經破裂,妻子本來可以提出離婚的,可想到離婚對孩子身心所帶來的傷害和負面影響,她們不忍心提出離婚,而是把自己的希望與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盵5]
1.潮汕女性處于從屬地位。家庭模式是婦女婚姻家庭地位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潮汕女性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處于從屬地位,婦女被看作是家庭領域的主角,而男性是導演,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潮汕女性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如表12所示,潮汕地區家庭模式大多是男主外、女主內。

表12 潮汕地區家庭模式
在深入采訪中我們發現,潮汕女性沒有“主內”的實際權利。從表面上看,大多數女性掌握了日常生活經濟的支配權,但是從個人消費看,實際上丈夫的消費大大高于妻子,在一些家庭主要物品的采購上,也主要是丈夫做決定。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權利分配是相當不平等的,女性的“主”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美麗修飾,實際上丈夫掌握了家庭的所有權利,而妻子只是充當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2) 從“拜老爺”看潮汕女性地位。在解放以前,“拜老爺”是有性別禁忌的。據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黃巧蓮老人③介紹,一般都是老年女性或者潮汕男子去“拜老爺”的,中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因為自身特殊的生理周期,不能隨意去“拜老爺”。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解放后,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潮汕男性一般都不去“拜老爺”,反而是潮汕中青年女性去“拜老爺”,而且在節日祭祖拜灶神等祭祀活動中,潮汕中年女性更是“拜老爺”的主力。祭祀活動一般也沒有什么經期禁忌,這從側面反映了潮汕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和潮汕地區社會風氣的開放。
無論舊時還是現代社會,“拜老爺”等祭祀供品的準備工作一般是由潮汕已婚女性承擔。除了煮肉蒸魚,潮汕女性還將大米磨成粉,加工制作出各種粿品。如表13所示,大部分中老年女性自己做粿品,很少購買粿品。而現在伴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潮汕青年女性婚后還參與社會公共領域的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準備式樣繁多的粿品,她們大多選擇去購買祭祀粿品。

表13 老、中、青已婚潮汕女性準備祭祀粿品的比較
綜上,雖然現在潮汕女性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但對于女性自身的發展而言,她們在祭祀活動中還是處在比較不利的位置。因為潮汕地區“拜老爺”等祭祀活動頻繁而且程序繁瑣,潮汕男性一般在外拼搏事業,不理會在他們看來比較瑣碎的家庭祭祀活動,他們只在比較重大的節日才去“拜老爺”和祭祖。因此,“拜老爺”等祭祀活動占去了潮汕女性大部分閑暇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大部分潮汕女性參與社會工作的時間與精力。
(3) 從喪葬習俗看潮汕女性的地位。潮汕地區比較崇尚古風,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至今還沿襲著古老的喪葬儀式,男女在喪葬禮俗中分工明確,女性的從屬地位更為凸顯。
潮人哭靈時,女人只能站在靈后,只有男人才能跪靈前,這是慣例。女性在喪葬活動中的地位頗為尷尬,哭喪的時候需要女性,因為女性的哭聲較男性的凄厲,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父系社會中,男性總是扮演著較為莊重的角色?!澳袃河袦I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等就是對他們的訓示;而女性總是扮演著弱者,這種嘶聲力竭、歇斯底里的角色非她們莫屬。
在喪禮中,孝子手執由族中長輩或母舅賜給的哭喪棒,父亡子手執竹杖,因竹有節,意為節哀;母亡子手執桐杖,意為哀痛同于喪父??梢?,母親亡故的哀痛最高程度即等同于亡父,女性在社會中的附屬地位在此亦可見一斑。再者,孕婦是忌接觸喪葬儀式的,以免其身上的“不潔”污染周圍。“孕婦要是‘沖’了喪禮或棺木,就被認為有‘血光之災’,會招致亡人和家室不祥。因此,夫家如果正為長輩服喪,孕婦要另找臨時住所,移至離本宅很遠的地方待生產”[6]。
現在,女性在葬禮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以前“報地頭”時只有男性可以出席,現在走孫(指孫女)、曾孫女也可以在“報地頭”禮俗中穿孝服跟在男性子孫后面。但綜觀潮汕地區當今的喪葬儀式,女性在喪葬禮俗中還是受到諸多限制和明顯的性別歧視。
2.經濟地位不高。
(1)主要從事無償勞動。家務勞動是指家庭成員為家庭無償付出的非貨幣化的勞動。大多數潮汕女性是家庭主婦,從事無償勞動。

表14 “妻子是否希望丈夫承擔一半家務勞動”的數據

表15 日常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
如表14所示,在潮汕地區,有56.83%的青年女性衷心希望“男人應該承擔一半家務”,但現實卻難如其愿。由表15可知,潮汕地區以女性為主承擔家務勞動的格局仍未改變,85.00%的做飯、洗碗、洗衣、打掃衛生等日常家務勞動主要由妻子承擔。
當代潮汕老年女性,當她們還是姑娘的時期,便要學針工手藝,如潮繡、抽紗等,還要從事其他家庭勞動。她們嫁出去之后,成為夫家的家族成員,不僅要干好家庭勞動、理好家庭雜務,還要侍奉翁姑和丈夫。據潮州湘橋區王婆介紹④,她做年輕媳婦時,每天天亮,她就要比丈夫早起,下廚煮飯。全家人都吃好早餐后,她才能吃,農忙時還要備耕備種并從事收獲后的各種勞動。
而當代的潮汕中年女性家庭生活軌跡跟老年女性差不多,但家庭地位有所提高。最明顯的是吃飯時能夠跟全家人一起吃,不用等到家人吃完自己才能去吃。不過,這一時期大部分的中年女性受到婆婆和媳婦的“雙重沖擊”,以前當媳婦時為家庭忙前忙后并受到婆婆的制約,現在自己做了婆婆不忍心也不好開口讓在外工作了一天的媳婦回家后繼續做家務。 我們采訪了王婆的媳婦王英大嬸⑤,她現在跟兒子和媳婦一起居住,她婆婆王婆每個月輪流到3個兒子家中居住吃飯。王英大嬸每天都得負責買菜做飯,打掃家中衛生,若她婆婆到她家里住的時候,她的家務活就更多了。當問及媳婦有沒有幫忙做家務時,她笑著說:“媳婦也會幫忙的,例如有時飯后幫忙洗碗,有空時拖地板。不過,這要看她工作忙不忙,其實很多家務活還是我做的,因為媳婦上了一天班也很辛苦,加上我自己沒工作在家閑著也很不好,哎……我們這一代人只能一直操心家務活了?!?/p>
潮汕青年女性現在大多積極地爭取著事業與家庭的“平等話語權”,自主意識相對較強。不過,潮汕青年女性和丈夫自立門戶過日子時,大多數潮汕青年女性還是家務主力,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2)大部分家庭中丈夫掌握經濟大權。如表16所示,潮汕地區家庭中,男性在家庭中擁有絕對的經濟掌控權,并且掌管家中所有事務,女性缺乏發言權和支配金錢的權利。采訪中發現,有一部分農村女性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存折,也不知道家中的具體經濟情況。

表16 潮汕地區家庭主管經濟財政的情況(僅調查已婚女性)
(3)繼承財產意識淡薄。如表17所示,在潮汕地區,絕大多數女性是沒有遺產繼承權的。在潮汕人的意識中,女性嫁到婆家,已與娘家宗族脫離關系,屬于婆家宗族的人。所以娘家的一切財產,嫁出去的女性都不能繼承。在娘家,女性的一切權利也幾乎全部被剝奪,她們不再是娘家的一分子。在農村,隨著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女性擁有、處理和繼承土地承包的權利是農村女性極其重要的權利,可是各地的鄉規民約和風俗習慣仍然經常侵害女性的土地使用權,農村已婚婦女的責任田也實際上仍然得不到保障。很多農戶的女兒一旦出嫁,其應得土地就會被收回;而出嫁女性能否在婆家村里分得一份土地,則取決于婆家村里有無剩余土地或是否恰好遇到婆家村里調整土地。

表17 “出嫁后是否繼承父母財產”的情況
潮汕女性財產繼承意識淡薄,同時也因為沒有財產繼承權,所以很少擔負贍養父母的責任,即便沒贍養父母也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林阿婆⑥告訴我們,在約定俗成的觀念中,出嫁女沒有權利繼承父母親的遺產,同時也無贍養老人的義務,嫁出去了就幾乎可以對父母親不管不問了,拿贍養費給父母與否全憑個人良心。她自己的女兒也是過年過節或是平時有空的時候才回家看望她的。
1.社會歷史的沿襲。入宋以后,潮汕人崇尚理學,而對朱學之取資,大部分是對儒經之注解與演繹,《家禮》是宋代潮汕人習禮之要典,潮汕女性被要求善操紡織、刺繡、縫紉等“女功”。《潮州府志·民風》有載:婦女多勤紡織,凡女子十一二齡即為預治嫁衣故織布刺繡之功雖富家不廢也;另又載有“女紅針刺紡織,鮮拋頭露面于市面。”[7]幾百年的文化傳承,使潮汕女性被塑造成隱忍恬靜、溫柔賢慧的淑女。
“受傳統性別意識形態的影響,社會形成了一系列有關性別行為標準的刻板印象,形成了一系列有關什么是好男人和什么是好女人的標準和性別氣質形象。”[8]在廣東,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要娶老婆就娶個潮汕女人”,從孩子幼小的時候起,家人就為他們在未來生活中的位置作準備。女孩是未來的母親,從小就讓她們學會服從和恭順、寬容,讓她們學習做家務;男孩作為未來的父親被賦予重要的權利,從心理上強化他們堅韌獨立的個性,男孩也很少得到關于家庭職責和技能方面的教育,因而成年男子很少參與家務勞動。妻子認為丈夫在養家,承擔了超額義務,所以她們應該用家務替代丈夫為她們所承擔的那一部分經濟義務。但這種耗時的家務在男性眼中常常被視為無價值的勞動,并不能等同于他們獲得經濟價值的成就感。而對于潮汕女性來說,家務不但占據了她們自身知識技能更新的時間,更制約了她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潮汕女性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們基本無視自我,她們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把所有心血都傾注在家庭里。這些傳統的觀念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沿襲下來,成為潮汕女性至今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傳統性別文化觀念的束縛?!霸谝恍┡灾幸泊嬖谥@樣的觀點:‘女孩終究是女孩,被人理解和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用不著事業上太突出。女孩應該像個女孩樣,整天東拼西搏,太累了,也會喪失女孩特有的柔美?!砸宰约旱娜崛酢o能襯托出男性的勇敢、強悍、有地位、有成就 。”[9]受傳統性別文化觀念影響,許多潮汕女性幾乎都是以家庭為核心的,工作對她們來說只是兼職,是副業,如果哪天兩者有所沖突,大部分人的首選還是家庭。在對“女性干得好重要還是嫁得好重要”進行調查時,竟有63.00%的潮汕女性認為嫁得好重要,在被問到“是否愿意做全職的家庭主婦”時,還有37.72%的潮汕青年女性選擇“愿意”,她們本身并不覺得這是一種落后或者是一種地位低下的表現,相反,她們覺得一切順理成章,也理所當然,這是她們身為一個女性應該服從的。潮汕人普遍認為女人再強也是屬于家庭的,應該躲在老公的背后。專注于事業的女性會引來丈夫的埋怨、公婆的奚落、五姨六嬸的議論,落得一個“不顧家”的罵名。除非能里外都照顧好了,那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老婆收入比老公多太多,又不知會惹來什么閑話,丈夫面子也掛不住。
3.傳統習俗的制約。傳統習俗對潮汕女性地位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從上述的“拜老爺”的事實可以看出,從“拜老爺”前物品的準備到祭拜,都是由女性完成的,這其中一些該忌諱和該遵守的習慣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遺留下來的。在潮汕女性中,這些傳統習俗影響更為廣泛,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地位還較為低下。在潮汕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一般請客和婚慶都只宴請男主人,很少有看到男主人帶著女性一起出席宴會,即使有女性收到邀請也羞于拋頭露面。而在北方地區,如果這些宴會沒有女主人出現的話,就會被猜疑是否兩人關系出現了問題,或者被視為不尊重女性的行為??梢姡瑐鹘y習俗阻礙了潮汕女性地位的提高。
4.政治地位的低下。提高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核心在于承認女性的獨立,那么法律應賦予女性平等的個人財產權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雖然國家法律、政府政策以及學術研究都越來越多地強調、鼓勵并力圖保障男女平等的實現,但是影響潮汕婦女地位提高的歷史文化、社會風俗和習俗等非成文制度因素是根深蒂固的,在它的影響下,許多成文制度常常變得軟弱無力。雖然現在的法律規定男女均有繼承權,但潮汕女性一般選擇放棄,她們大部分已很自覺地認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觀念,認為不再享有同兄弟一樣的繼承權了。
5.閉塞的地理環境。潮汕地區習稱“潮州”“潮汕”,包括現在的汕頭市、潮州市和揭陽市三個地級市的地域。潮汕地區地處廣東省北部,東北與福建省接壤,東面與臺灣省隔海相望;西北、西南分別與本省的梅州市、汕尾市為鄰。嶺南北為五嶺阻隔,南被海洋包圍,形成了向北封閉而向外開放的地理格局。這樣半封閉的地理環境造成了其思想意識和文化心態上既開放又保守的一面。
既封閉又開放的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多地少的嚴酷現實,迫使潮汕人不得不對外開拓求生之路。此外,潮汕地區位于多條河流的入海處,形成了這個地區以漁業等為主的農業經濟格局,加之潮汕地區夏季經常有自然災害,所以家中主要勞力一般為男性,女性在生理上并不適合這樣的角色。因此也形成了女性對男性的絕對依賴,更多地承擔起了相夫教子和料理家務的任務。男性更多的是參與社會活動,占有更多的資源,資源的擁有者當然對社會上的事務擁有話語權,造成女性的社會地位明顯低于男性的狀況,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就很容易形成了。
1.轉變性別觀念。回顧人類歷史,到了今天,雖然我們承認有一部分女性站起來了,但仍然有很多人抱著殘余的封建傳統思想觀念不放,固守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疤魬饌鹘y的社會性別結構觀念,表面上看似乎意味著男性放棄一部分傳統利益,但從深層看,它卻挑戰了傳統的社會性別結構,而它事實上恰恰給男女兩性在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共存帶來了希望。”[10]創建以健康和諧為特征的新型社會性別,可以促使男性從強悍“男子氣概”、支配女人等虛偽的傳統和女人向人的主體回歸。從上述的原因剖析中可以看出,要擺脫這種困境,迫切的任務是思想上的一次徹底的洗禮,其核心便是轉變觀念。只有真正認識到根源,才能解決事情本身。
2.女性要在經濟上獨立。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問道:“你認為女性在經濟上需要不需要獨立?”時,調查顯示,高達85.00%的潮汕女性表示“非常需要”經濟獨立。越來越多的潮汕女性特別是潮汕青年女性意識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有65.00%的潮汕女性青年表示,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在分析潮汕女性地位低下的時候,不難看出,其實經濟獨立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支配權的制約。所以要實現經濟獨立,就要握有經濟的主動權。
3.加強女性權益保護。從國家社會提供保障這個層面上講,當然就是有關女性權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這是社會服務的一個平臺?!吨腥A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就為婦女權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如第三章第十九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組織婦女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第五章第二十九條規定:在婚姻、家庭共有財產關系中,不得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權益。對財產繼承權的重視,對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做了側面的保障。因此,要通過宣傳法律知識,讓廣大的潮汕女性都知法、懂法,在受到侵犯的時候懂得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4.促進女性教育。婦女的受教育程度對其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一般情況下,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業就越容易,進而也影響到她們政治地位的提升。這涉及到了一個文化素養的問題。
首先是外部教育環境的影響。問卷結果顯示,雖然城鄉潮汕青年女性現在自由戀愛的比例相當,但是農村潮汕青年女性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的比率(16.67%)要遠遠大于城鎮女性的比率(1.33%)??梢姡浜筻l鎮是婦女思想解放教育的“重災區”。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女性的全線解放亦必須用教育去支撐和平衡。教育這一步做好了,很多良性循環也會形成。
其次是內部教育。內部教育即自我主體意識的強化,婦女主體意識的確立為婦女奮發有為的人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女性只有確立了主體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自覺地自我激勵和調控,才能找到自身的理性起點。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女性自己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潮汕女性的婚姻家庭地位較以往有所提高,但相對男性來說還是極其低下的。事實上,我國男女地位日趨平等,但在潮汕地區,由于更加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社會對男女地位重估做得不徹底。我們只希望潮汕的男性與女性都能認識到女性的價值,更多地讓女性參與曾經是男性主導的社會,這對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有重大意義,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根本的作用。
注釋:
① 世界衛生組織的年齡劃分為44歲以下的人被列為青年,45~59歲的人被列為中年,60~74歲的人為較老年(漸近老年),75~89歲的人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者。本課題結合潮汕地區人們對年齡界定的一般看法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年齡界定,定義了本課題研究對象的年齡界定。
② 報告人:林阿泉(化名),男,汕頭澄海人,時年79歲,小學文化程度,2007年10月1日在家中接受采訪。
③ 報告人:黃巧蓮,女,潮州饒平人,時年80歲,小學文化程度,2007年8月30日在家中接受訪問。
④ 報告人:王婆,女,潮州湘橋區人,時年80歲,沒上過學,2007年12月30日在家中接受訪問。
⑤ 報告人:王英,女,潮州湘橋區人,時年53歲,小學文化程度,2008年1月1日在家接受訪問。
⑥ 報告人:林阿婆,女,揭陽東山區人,時年71歲,沒上過學,2008年2月1日在家中接受訪問。
參考文獻:
[ 1 ] 魏國英.女性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 2 ] 陳漢初.潮俗叢譚[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 3 ] 楊睿聰.潮州習俗[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30.95.
[ 4 ] 聶鑠.1985年~2003年汕頭市婚姻家庭訴訟率變遷的法律解釋——一種區域法律文化分析[EB/OL].http://www.bloglegal.com/blog/cac/800002418.htm,2007-08-10.
[ 5 ] 王極盛.現代婦女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65.
[ 6 ] 陳澤泓.潮汕文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2.
[ 7 ] 周碩勛.潮州府志·民風[Z]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201.
[ 8 ] 華穎.社會轉型與中國城市女性角色形象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校學報,2004,(4).
[ 9 ] 林吉玲.二十世紀中國女性發展史說[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58.
[10] 王麗華.社會性別意識在20世紀的變遷與回歸——從“五四”到九四的爭論談起(1919~1994)[J].浙江學刊,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