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暉
(濟南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3)
大學時代是人生中充滿機遇、發展和希望的時代。研究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策略,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干預技術和管理策略,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概括來說,一名合格的心理干預工作人員所必備的素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名專業的心理干預工作人員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心理學、教育學或醫學的專業背景。咨詢面談與普通意義上的聊天對話的主要區別在于,它是一個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方法和治療模式的結構化的過程。一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至少要具備心理學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心身醫學、腦科學、哲學、教育學、宗教等方面的知識。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應該做到有仁愛之心、誠實待人。首先,對待來訪者,應遵循保密性原則,不泄露求助者的個人資料和基本情況。其次,做到言行一致,要努力做到自己的感受與表情、態度一致,讓求助者建立起信任感。再次,求助者的行為和語言不論正常或異常,干預者應該拋開自己的喜惡,無條件接納和關愛求助者,積極為他們提供合理的治療方案。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首先應該心理健康。作為心理干預者首先應該保持理性、鎮靜、精力充沛。其次應該充滿熱情、真誠和愛心。應該審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回避自己也會出現心理困惑。重要的是干預者應該對自己做出客觀評估,能夠有意識地調節自身的狀態,尋求工作團隊或者督導的幫助,及時解決問題。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應該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豐富的生活經驗可以使干預者沉著冷靜地面對求助者的問題,尤其是面對突發事件時,干預者可以做出果斷的處理,并且保持鎮靜、樂觀的心態。工作經驗的積累可以使干預者具有更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可以更準確地把握求助者隱含的心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敏感地對求助者的信息做出準確的情感性和指導性反饋,讓求助者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建立良好的干預關系,保證干預過程的順利進行。
首先,控制和減少心理危機源。例如大學生入校以后容易產生適應性問題,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展大學生適應性教育,引導大學生了解大學生活方式和規律,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再如大學生容易產生網絡成癮的問題,那么就可以及時提醒大學生健康使用網絡,并使大學生了解網絡成癮的危害。
其次,控制易感人群。有些學生群體例如貧困生群體、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學生等等,他們的心理壓力較大,心理素質一般較差,這時需要及時給予這些學生關注和支持,培養他們積極應對的生活態度,從而降低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首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這可以很好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使大學生有意識主動自覺地尋求咨詢師的幫助。近年來,高校每年都會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將校園文化建設、寢室文化建設、體育活動都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域,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其次,進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從更宏大的視野看待網絡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設立網上心理咨詢及電子期刊、電子雜志專欄等,以更豐富的形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再次,高校還可以利用宣傳欄、電視、板報、廣播等形式,并與當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合作,就“大學生入學教育”“大學生愛情觀”“大學生考研與就業的選擇”等一系列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設立專訪或專欄節目,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首先,大學生人際關系中聯系最親密的是同學、老師和親人。同學和老師的支持是大學生面臨心理危機時最直接的求助對象,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絕大部分來自這種人際支持。學校應該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平臺,幫助學生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又能擴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網絡。
其次,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促進社會支持網絡的發展。例如建立心理援助制度、心理普查制度、心理檔案建立制度、心理咨詢制度、貧困生支持和資助制度等,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高校應當積極在提高社會支持方面對貧困生采取措施,從而提高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會支持網絡可以及時提供心理危機個體的信息。當大學生出現危機時,僅僅靠專門的心理干預工作者去排查是很難的,可以利用社會支持網絡及時得到心理危機個體的基本信息,準確了解危機個體的狀態,為準備心理干預方案提供基本的保障。社會支持網絡可以為心理危機者提供支持。社會支持網絡中的同學、親人或朋友的安慰和陪伴可以給予心理危機者精神鼓勵和支持,給心理危機者以安全感。
培養大學生主動求助的意識。由于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人員不足,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很難被逐個排查。因此,當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自身的主動求助是必要的。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求助的渠道。學校在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知道求助的相關機構,同時了解機構的聯系方式和工作時間。其次,應該向學生宣傳主動求助的有利性和重要性。讓學生有主動求助的愿望,并且讓他們了解自己可以獲得哪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構的建設,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構辦公和咨詢用房的需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列入年度經費預算,要重點保證心理咨詢中心的設施(設備)經費、心理健康教育類活動經費、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的經費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構應堅持普及教育與個別咨詢相結合,既要開展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據不同情況,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其中心理咨詢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是以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為核心,由學校學生工作處、校醫院、保衛處、學校心理健康指導小組等組成的互動反饋機制。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和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須具備四方面的作用:第一,預警。構建大學生心理檔案服務體系,保證及時篩查問題人群,規范心理檔案的結果反饋,建立合理的信息反饋機制。第二,溝通反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輔導員、心理聯絡員等及時發現和反饋問題學生,保證上下的溝通和反饋信息暢通。第三,干預。心理咨詢治療機構進行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第四,轉介。要加強與校外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聯系,對學校現有力量無力解決的心理異常學生,及時送到有關機構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