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友軍 趙爽
(1新疆農業大學思政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新疆地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堅持“五個結合”*①
賈友軍1趙爽2
(1新疆農業大學思政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而將其落到實處,必須加以細化,并重視不同地域的差異性推進。在新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堅持“五個結合”,即: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起來;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學風建設結合起來;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轉變社會風氣結合起來;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國民教育結合起來;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黨的先進性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結合起來。
新疆 社會主義榮辱觀 “五個結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這說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中華民族的精神力、軟實力,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為此,本文擬從新疆實際出發,就新疆地區踐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思路闡述一些看法。
1.宣傳理論以及文學藝術工作者要提高責任意識、精品意識,推出精品力作,大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現代文化,用以引導人、教育人和鼓舞人。宣傳文化工作者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眼睛向下,深入一線、深入基層,了解真實的社情民意,堅決抵制錯誤觀點,杜絕虛假新聞,遠離低俗、庸俗和媚俗,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民族人民好的主旋律,正面宣傳為主,強化宣傳領域的正能量積累,加強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及時引導,難點問題的有效破解,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教育理論工作者要主動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問題,推動觀念更新、理論創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各族干部群眾頭腦,主動占領意識形態陣地,要重點解決先進文化建設中面臨各種挑戰以及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同時,還要開展理論研討與交流,形成有價值的理論成果為各族干部群眾釋疑解惑;組織出版結合新疆實際的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輔導讀本、通俗讀物。文學藝術工作者要堅持“三貼近”原則,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導向,用高水平的作品為各族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糧食。正如鄧小平所說,“對人民負責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不渝地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糧食貢獻給人民。”[1](P211)
2.大力加強先進文化、現代文化的陣地、載體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各類文化場館與設施、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總體情況不容樂觀。例如,2010年,新疆文化事業固定資產投資,僅占地區財政支出0.5%,較之上海地區1.6%的比例相差甚遠;[2]就文化事業的從業人員來看,2010年,上海有60358人,新疆為37711人,只相當于上海的62%;從圖書館數量看,2010年,新疆共有圖書館103座,從業人數978人,但“有館無舍,有舍無書”的形勢依然嚴峻;就文化站數量看,2010年,新疆共建成文化站1097座,從業人員2254人,但有些文化室長期無人值班,“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3](PP30~31)為此,首先要利用國家和內地19個省區對口援疆的有利時機,切實加強新疆地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包括各級各類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文化廣場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規劃建設,加大投入,增加數量,強化內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其次,加強對上述場館以及現有設施文化功能發揮的研究,切實發揮其文化宣傳、文明傳承與道德教育作用,提升各族群眾的綜合文化素質。
3.加強網絡平臺建設,主動占領網上文化宣傳陣地。網絡平臺是宣傳、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現代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平臺。為此,一是要將先進文化融入網絡平臺建設之中,使網絡平臺時時處處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力,為各族公眾了解、認知和接受先進文化、現代文化提供便利。二是凈化網絡環境,通過管理、技術、法律等手段對一些不良網站、信息進行取締、監管,進一步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優化網絡育人環境。三是根據新疆地緣文化特點,高度重視網絡宗教傳播,對危害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有害信息應嚴加管控,及時處置;建立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預警機制,主動出擊,有效應對。
1.以加強各族黨員干部隊伍學風建設為重點,帶動社會學習風氣的轉變。提倡各族黨員領導干部多讀書善讀書讀好書,主動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不斷提高學識水平、理論修養和思想境界,習近平說得好,“讀書學習是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立德。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養性,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4](PP32)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心系國家,勤政廉政,不辱使命;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以及工作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有效監督;黨員領導干部要有全局眼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以致用,謀發展,求實效。
2.加強理論工作者隊伍的學風建設。理論工作者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通俗化的中堅力量,其學風狀況不可小視,因此,要改進理論工作者業績評價機制,改變考核評價中過于重科研、輕教學,重工作數量、輕工作質量以及職稱晉升中過于重視論文數量或核心期刊數量的評價機制;加強學術道德與審查制度建設,堅決杜絕學術不端與學術造假行為,凈化學術環境;加強對理論工作者的有效引導,形成理論研究應注重實效性、科學性與前瞻性的導向機制,鼓勵理論界講真話、講實話,反對說假話、套話和空話。
3.引導各族公眾逐步樹立公民意識以及現代理性。樹立公民意識,就是要樹立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權利義務相統一意識,法律、秩序意識,講法治,講秩序,反暴力,敢于擔當,積極進取;樹立現代理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客觀而非主觀、全面而非片面、適中而非極端、理智而非狂熱地對待諸如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流行文化與主流文化、網絡傳媒與傳統媒介等重大社會問題的一種態度,在新疆,樹立現代理性首先必須正確對待宗教問題,“現代理性要求人把在一切社會活動時運用的理性,同個人的宗教信仰堅決分離開來,使兩者成為互不相干的狀態。只有這樣,宗教才不會成為對‘理性’的限制和阻礙,而理性才能成為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基礎。同時,現代理性還要求人對宗教的信仰成為純粹私人的事情,不應當強加給社會群體,不應帶進社會生活。”[5]
社會風氣,古稱“風俗”,“風者,氣也;俗者,習也。”現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整體或局部所呈現的精神風貌,表現為“多數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的價值取向、心理習慣、行為方式。”[6]社會風氣與榮辱觀同為社會文化現象,都屬于社會意識形態,兩者聯系緊密,不可分割,互相作用。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形成堅決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同仇敵愾,共同反對“三股勢力”的社會氛圍。“當前,新疆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總體可控、總體向好。但穩定的基礎仍很脆弱,穩定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分裂與反分裂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尖銳的,有時甚至是十分激烈的。”[7]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地方民族間交往減少,隔閡增多,糾紛增加,因為一些小事釀成民族間群體事件的事時有發生;少數人當面一團和氣,私下亂說甚至利用民族間的矛盾或糾紛制造事端,挑起民族間對立;個別人包括極少數教師和國家公職人員是非觀念淡漠,同情民族分裂活動,甚至參與其中。“分裂勢力在局部地區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一些群眾同情和暗中支持分裂分子。”[8](P109)嚴峻的現實表明,在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各族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知識分子等社會中堅力量,必須旗幟鮮明地維護民族團結,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真正做到認識不含混,態度不曖昧,行動不動搖。必須旗幟鮮明地強調國家至上、中華民族至上、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至上的思想,并通過各項方針政策、法律制度以及教育、管理、物質利益引導等綜合手段加以強化,形成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共同社會心理和社會氛圍。
2.要形成依靠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新疆,由于特殊的區域環境以及文化傳統習慣的影響,各族公民尤其是基層農牧民群眾的科學知識、科學文化水平偏低,科學精神欠缺,陳舊、保守甚至愚昧落后的思想觀念還有一定的市場,這會極大地妨礙社會成員對先進思想、先進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要通過教育、網絡、宣傳以及企業、社會組織等渠道,“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進步、開放、包容、文明、科學的理念,摒棄封閉、落后、保守、愚昧的思想,引導各族群眾以開明開放的心態學習先進文明成果。”[7]同時,在各民族干部群眾中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提倡科學方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學習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氛圍。”[8]
3.要形成講正氣,干實事,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面對市場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肆虐,對社會主義主流道德體系、優秀傳統文化構成嚴重威脅與挑戰,因此,要在全體社會成員中大力倡導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道德體系,形成扶正祛邪,崇尚正義,追求真善美的社會氛圍。落實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氛圍。”[9]發展“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大力發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文化,”[7]并形成與之相一致的社會氛圍。
1.制定好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戰略規劃。結合新疆地緣環境以及反分裂反滲透斗爭要求,教育行政部門應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八個方面內容加以細化,使其更加體現新疆實際,要突出以下教育:國家意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權利與義務教育以及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編寫出從中小學到大學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教育讀本;積極組織區內外教育、科研、宣傳、民族、宗教、統戰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專家,開展專項和經常性的宣講工作,切實提高各民族干部群眾的民族團結意識,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加強相關工作的領導機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網絡平臺、各類宣傳機構、文化場館等資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互動機制建設。
2.發揮課堂教育的核心作用,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同度。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知識水平,中小學階段的德、智、體、美等課程,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專業課程、基礎課、公共課及各類選修課都應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擔負思想教育的任務,要摒棄知識教育、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無關,與培養榮辱觀無關的認識誤區。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應通過講故事,多媒體展示、問答等直觀生動的形式,重點幫助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做到愛護公物、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關心同學、文明禮貌,樹立起基本的是非觀念、愛土愛鄉觀念,對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初步認知;中學階段,應當通過必要的說理、討論、課內外實踐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從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涵,初步確立起國家意識、愛國意識、公民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等,是非觀念得到進一步提高;大學階段,通過教師講述、學生自學、社會實踐以及討論、探究、網絡課堂、選修課程配合等方式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由認知逐步轉向認同,基本樹立起國家意識、愛國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民族團結意識等觀念,能夠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
3.強化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校園日常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無為過程,而是“人化”了的物的展示、制度規范以及精神薈萃的豐富物理與精神空間,因此,校園日常生活是人的觀念更新、精神升華的重要領域。因此,必須發揮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道德塑造作用,一是要加強校園的硬件建設,加大對校園基本建設投入,硬件建設要充分體現現代育人理念;二是加強校園的制度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管理育人的理念,修訂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使其體現公平正義,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現代要求;三是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突出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堅決抵制宗教勢力向校園的滲透,堅決打擊“三股勢力”對校園文化安全威脅,開展豐富多彩體現現代文化要求的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尤其是結合專業開展的科技藝術活動、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活動、就業創業活動、文化大講堂活動等,以此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1.要教育人民,必須自己先受教育。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就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主動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相關知識學習,接受榮辱觀教育,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要性,自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的先進理念和基本要求,帶頭做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范,引領社會新風尚的形成。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黨員、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對全社會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領導干部必須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還必須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要把人做好。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沒有用。”[10](P330)
2.廉政勤政,知行統一。行勝于言,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評價不僅看他怎么說,更看他怎樣做。因此,黨員領導干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還體現在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的工作業績上,做到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以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為榮,以做‘叛官’為恥;以勤政、勤業為榮,以當‘懶官’為恥;以廉潔、廉政為榮,以當‘貪官’為恥;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為榮,以做‘虛偽官’為恥;以嚴格自律、嚴守黨紀國法為榮,以當‘老爺官’為恥;以具有合作精神、合作意識為榮,以做‘獨裁官’為恥;以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榮,以做‘庸官’為恥;以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榮,以做‘保守官’為恥。”[11]
3.具有想干事,能干事的執政能力。在新疆,黨的執政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包括:不斷增強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能力;不斷提高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能力;不斷增強正確處理宗教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提高各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能力;不斷增強各民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構建和諧新疆的能力。[12]
[1]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參見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
[3] 杜孝珍,桑川.完善新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對策探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4] 全國思政工作專業委員會.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年鑒(2009.3~2010.2)[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5] 劉賓.自覺實踐,主動作為,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J].今日新疆,2012(06).
[6] 袁貴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方法論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7] 張春賢.在中國共產黨新疆自治區第八次黨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今日新疆,2011(11).
[8] 馬大正.國家利益高于一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9] 胡錦濤.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J].求是,2006(09).
[10]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 崔永學,張澍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性、價值性和實踐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12] 楊發仁,執政能力建設與民族工作[J].新疆社科論壇,2006(03).
編輯:曹李海
D261.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2.08
①*本文系201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10XKS013)和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12XKS03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