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黨的建設
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創新反腐倡廉建設頂層設計思路*
李建軍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形成改革合力。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用“頂層設計”的思路進行必要的梳理和完善。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和重大舉措,是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
十八屆三中全會反腐倡廉建設 頂層設計 思路 原則
在中國的政治周期中,三中全會往往是確定重大政策的會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方位改革需要“頂層設計”的思路作為指導。
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要適應這種改革發展的大勢,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反腐倡廉建設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當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需要有新的思路。可以借鑒頂層設計理念,從系統全局出發,理順各種關系,規劃長遠的藍圖,自上而下地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事業。
“頂層設計”這一概念本源于大型工程領域的設計理念,后來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制定發展戰略。其基本含義是,把要做的事情看作一項系統工程,著眼于把事物的整體性和可操作性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統籌思考和規劃。“改革的頂層設計”問題一經提出就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一概念,表達出我們對推進全面改革的一種新認識。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中央借用“頂層設計”這個概念來表明國家需要全面的改革戰略和總體規劃。根據頂層設計的思路,改革必須關注改革方向、改革路徑和改革突破口。改革方向是法治與民主。改革路徑,以前是由外圍到中心、由地方到全國、由基層到中央,今后應更強調由頂層到終端、由國家到地方、由中央到基層的改革方向。頂層設計并不是越詳細越具體越好,而是要突出戰略性和前瞻性。頂層設計的確切含義,應當是明確改革方向,劃定改革邊界,為來自第一線的改革探索留出空間,降低改革的風險,實現戰略推進,全局可控。
與此同時,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反腐斗爭任務依然艱巨。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和重大舉措,是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求,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長效機制。其指導思想就是在新的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和嚴格隊伍管理相結合、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鍛煉相結合、堅決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相結合、發揮監督作用和嚴肅黨的紀律相結合,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要大力保持黨員、干部清正廉潔,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決查辦腐敗案件,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力度,加強警示教育。要大力加強監督和嚴明紀律,加強黨內民主監督,推進黨務公開,發揮輿論監督積極作用,嚴格執行黨的紀律。胡錦濤的重要講話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反腐倡廉在戰略上達到了新認識,對于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改革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也必須符合頂層設計的科學規律。因此,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需要用“頂層設計”的思路進行必要的梳理和完善。這個思路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戰略工程,需要整體謀劃,全局推進。所以,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從一開始就有清晰的戰略和藍圖,強調的是整體的長期的成果,而不是眼前的立竿見影作用。不是殺幾個貪官、追回多少贓款的表面工程,而是澄清政治、建立高效廉潔政府的治本之策。腐敗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只要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就無法避免腐敗現象。那么在腐敗不能根除的前提下如何保持社會穩定發展,就需要用高明的政治智慧去克制腐敗發展蔓延的態勢,把腐敗對經濟社會及人的影響降到最低水平。反復倡廉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必須小步快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和時代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
其次,反腐倡廉建設是自上而下的整體推進,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層層疊加,這是我們必須澄清的一個思路,也是明確的立場。這就是說頂層設計的反腐倡廉建設不同于群眾性的運動式反腐風暴,而是要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部公共領域同步進行的系統工程。頂層設計的關鍵在于領導和規劃,反腐倡廉建設的頂層設計也需要集中統一的領導和系統性的全局規劃。在這里集中統一領導的任務只能是落在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身上。雖然頂層設計并不是中央政府和黨中央的法定職責,更不是專屬權力,但是頂層設計針對的是國家改革發展的整體戰略和全局事務,在這個層面上只有黨中央和中央政府才有力量、有能力做到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改革的頂層設計不是為黨中央和中央政府而定的,但是基于憲政和現實的基礎,黨中央和中央政府必須承擔這樣的責任。同樣道理,雖然頂層設計不是一個詳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造計劃,不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導意見,也不需要各個部門及地方政府言聽計從,立即執行,但是各地區各部門的發展、改革方向和行動必須相互協調,不能沖突對立,一方面是各地方各部門之間不能沖突對立,另一方面是各地方各部門也不能與全局和全國相沖突。這就需要一個總體協調的“仲裁者”,即黨中央和中央政府。
再次,頂層設計的前提和根本原則在于,改革的制度依據,即出發點問題。頂層設計需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需要有藍圖的指導。而我國進行全面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點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離開這一點,頂層設計的方向性和整體性都無從談起。從根本上講,無論是怎樣的改革思路,都始終離不開為了誰而設計、為了什么目的而設計、由誰去設計、又由誰來實施完成這個價值取向問題。社會主義國家的任何改革都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個目的。從這點看,頂層設計的思路就有了明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反腐倡廉建設頂層設計需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反腐倡廉建設頂層設計的領導者和主導者。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在國家發展和建設各項事業中的主導地位。這既是國家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明文規定。近年來,一些國外的學者政客,或由于不了解中國的國情,抑或出于別有用心,對中國共產黨在包括反復倡廉在內的各項政治社會制度建設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提出質疑,其理由無非就是一黨執政的合法性以及權力集中的問題。其實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一黨執政并不意味著對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損害,只要這個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那么這個黨就是民主的黨,這個制度就是民主的制度。而所謂的權力集中就更不是問題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以及行政管理范圍的迅速擴張,必然要求國家權力日益集中于行政領域,地方權力日益向中央集中。這種現象只與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及行政管理范圍有關,跟執政黨數量和執政時間毫無直接必然關聯。從這個角度講,頂層設計的思路恰恰與此不謀而合。政治體制改革也是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活動規律變化的客觀選擇,經濟活動的深化發展,必然要求政治體制的相應變革,經濟活動的管理需要集中統一,政治體制的變革更需要統一高效的領導推進。在中國,這一任務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完成。
第二,人民群眾是反腐倡廉建設頂層設計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自己的政治權利越來越關心,政治參與的程度和水平越來越高。人民群眾日益成為政治生活的積極參與者。可以說,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大事,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參與,都是難以想象的。而人民群眾對自身的利益關注和爭取則給黨和政府政治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一些事關群眾切身政治經濟利益的群體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決策甚至治理模式。這既是對政府的壓力,更是一種外在的推動力,這種力量要推動政府進行全面改革。這一點是國家的全面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后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改要怎么改?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改革要何去何從?方向在哪里?有何具體措施或思路?如何去實施?這就是頂層設計的核心要求。頂層設計就是要解決如何去改的問題,就是要提供一種制度改革的設計思路和行動指南。這個設計思路和行動指南應該是自上而下的整體推進的全局性戰略規劃。因為改革就是在不觸動社會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由統治階級領導的自上而下的對現行政治經濟各種體制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從根本上講就是生產關系的主動調整和變革。在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現階段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在這場革命中,人民群眾始終是積極的參與者和熱情的推動者,他們是改革的強大動力。具體而言,在反腐倡廉建設中,人民群眾發揮的力量更大,更全面。根據中紀委的報告顯示,當前調查的貪污腐敗案件大多數都是由群眾舉報或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而查處的。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群眾的積極力量就是要發揮人民群眾的強大監督作用,就是要讓那些掌握權力的人落入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中。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消極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決逃不過人民群眾的法眼。
第三,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是反腐倡廉建設頂層設計的批評者和建議者。改革的主體除了領導者和參與者以外,還有民主黨派和廣大的民主人士這樣的觀察者。他們也是改革的批評者和建議者。真理掌握在誰的手中,不是看人數,也不是看位置,而是看客觀實際。只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一方面是黨領導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另一方面也要有“第三只眼”的觀察和體驗。而廣大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就是這樣的“第三只眼”,他們觀察和體驗的成果是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參考。他們的觀察和體驗得出的意見未必與黨和人民的主觀愿望或既定方針一致。但是作為領導者和參與者必須給他們表達的機會,這一方面來源于民主制度的安全線——即對少數者的權利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給改革決策多加一個安全網,因為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后,每向前一步都會面臨巨大壓力和復雜挑戰,決定之前多聽一點不同的聲音沒有壞處,這就是現代政治意義上的“兼聽則明”。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編輯:李月明
D261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2.16
①*本文系新疆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新疆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3CZZ03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