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瓊,高 薇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基于沈陽師范大學的調查
宋海瓊,高 薇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學生黨員是高校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也是黨新生力量的重要來源。發展優秀大學生入黨,加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更關系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重視對高校學生黨員的發展和教育培養,從分析其現狀入手,查找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對于提升高校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教育培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1]。高校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祖國的棟梁、民族的未來。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蓄水池”的高校,更是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正如習近平強調指出,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做好高校黨員特別是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
課題組設計了“大學生入黨動機調查”和“沈陽師范大學學生黨員調查”兩組問卷,選取沈陽師范大學部分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累計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4份,其中大學生黨員調查問卷97份。通過對問卷結果的綜合分析,基本掌握了遼寧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與教育的基本情況。
(一)大學生的入黨意愿
調查對象中,有39.1%選擇“很積極,很有必要”;35.1%選擇“比較積極”;16.2%選擇“一般”;5.1%選擇“無所謂”;4.6%選擇“不愿意入黨”。這表明,大學生的入黨意愿強烈,黨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較強。對此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加以正確引導,將這一正能量轉化為大學生在學期間蓬勃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
(二)大學生的入黨動機
調查對象中,有20.1%選擇“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信黨的領導,愿意為黨和國家作貢獻”;77.2%選擇“渴望進步成才,做有用的人,將來為社會和人民貢獻力量”;20.1%選擇“周圍要求入黨的同學太多,就跟著做”;20.3%選擇“入黨能在評優評獎時加分,會影響德育鑒定”;60.2%選擇“入黨對未來發展有好處,好找工作,尤其是可以報考公務員”;25.9%的選擇“為了不辜負長輩的期望,給家人爭光”。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入黨動機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是本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而入黨。但是,也有六成的學生把入黨作為實現就業的手段和途徑,還有少部分學生是從眾心理和爭“面子”,對此應加強教育和引導。
(三)入黨前教育問題
調查中,74.6%的學生認為“入黨前教育對幫助了解黨,端正入黨動機很有必要”;18.8%的學生認為“一般必要”;6.6%的學生認為“沒必要”。這表明,必須進行系統扎實的入黨前教育,切實把熱愛黨、入黨動機端正的優秀學生吸收到黨組織中來,把好入口關。
(四)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問題
調查對象中,有24.9%選擇“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44.7%選擇“基本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24.4%選擇“和普通同學沒多大區別”;6.1%選擇“不好,甚至不如普通同學”。由此看來,學生黨員的表率作用總體上有所發揮,但還存在發揮不足,影響不夠的問題,甚至存在部分黨員言行“影響黨在學生中的形象”的嚴重問題。
(五)黨員教育培訓問題
調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感興趣的培訓內容。有26%的學生選擇“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5%的學生選擇“黨史和黨的大政方針”;13%的學生選擇“黨風廉政建設和先進模范事跡”;12%的學生選擇“國內國際形勢”;9%的選擇“實用技術技能”。二是最喜歡的培訓方式;44%的學生選擇“演講、辯論、看相關影視資料”;40%的學生選擇“社會實踐活動”;20%的學生選擇“專題報告”;25%的學生選擇基層主題黨支部會。三是希望達到的目的。40%的學生選擇“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政策水平”;30%的學生選擇“提升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13%的學生選擇“完成組織要求的培訓任務,檔案有記錄”;16%的學生選擇“與評優評獎或任用掛鉤”。綜合看來,學生黨員是愿意接受教育培訓的,只是要求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內容要有針對性,能夠切實解決思想問題,希望通過教育培訓較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質。因此,如何改進教育培訓工作,增加實效性,是今后努力的重點。
(六)黨員參與組織活動問題
針對“學生黨員參與組織活動不積極的主要原因”,有44%的學生選擇“活動形式單一,手段不先進”;25%的學生選擇“內容缺乏新意”;19%的學生選擇“活動效果不理想”;12%的學生選擇“活動經費較少”。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匯總分析,高校學生的主體具有積極向上的政治追求,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有較好的發揮和體現,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急需加大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力度,增強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
雖然,各級各類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與教育培養,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入黨動機日趨功利化
在問卷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入黨能在評優評獎時加分,可以在政治上鍍金,以后好找工作,尤其是可以報考公務員”。究其原因,主要是就業擠壓造成的。由于可以憑借黨員身份優先報考某些公務員崗位,在選調生、村官遴選上占得先機等,入黨就被賦予了過多的功利色彩。此外,在學校期間的評優評獎、學生干部選任、保送讀研(博)等問題上,學生黨員同樣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先權,如此種種,使得大學生在入黨問題上趨之若鶩,而一旦獲得成功,就懈怠下來,不思進取了。
(二)黨員發展年級比例失衡
目前,高校發展學生黨員的普遍做法是:一年級不發展,二年級個別發展,三、四年級成批發展,尤其是畢業前突擊發展。也就是說,黨員發展的重心在后,忽視低年級學生的入黨意愿。主要原因是:認為大一、大二學生年紀尚小,剛剛經歷了競爭激烈的高考,普遍存在功成名就后的放松和“惡補游戲時光”等心理,其興趣點大多在娛樂和對大學的新奇感上,整個精神處于懈怠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對其進行入黨教育顯得為時尚早且不合時宜。從總體上看,對低年級學生的這種分析是正確的,但是,不能以此作為忽視少數低年級學生入黨意愿的借口。正確的做法應是,本著思想上早啟蒙、政治上早引導、理論上早灌輸的原則,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入黨熱情,加快發展、培養的進度,盡快扭轉目前高校高低年級大學生黨員比例嚴重失調的不利局面。
(三)黨性修養亟待提高
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原則性不強、是非觀念淡薄;二是信奉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三是理想信念動搖;四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五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問題。如前所述,目前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勢必出現入黨后黨性意識不強,紀律松懈,以滿足“自我”為中心,滋長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的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黨組織對大學生黨員繼續教育管理不夠。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重發展、輕教育,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非常突出,基層黨組織片面追求“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盲目追求黨員數量的增長,而沒有著力建立規范、完善的黨員繼續教育管理、考核和監督機制,致使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前后表現迥異。
(四)綜合能力有待增強,先鋒模范作用弱化
在“大學生黨員需要培養的素質”調查中,有28%的同學認為,應堅定其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促其思想上真正入黨;27%的同學認為,應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品格;24%的同學認為,應培養群眾意識,永葆勞動人民本色的優良作風;21%的同學認為,應有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博學知識和實踐能力。關于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調查中,有近三成的同學選擇“和普通同學沒多大區別”和“不好,甚至不如普通同學”。這充分顯示了學生黨員在發揮黨員先進性和表率作用方面的不足。問題的癥結,主要是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培養不夠,缺乏對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培養機制、途徑等方面的理性研究,工作僅限于日常的行政流程。甚至個別黨組織疏于日常管理,學生黨員除了參加黨員發展大會和預備黨員轉正會議,幾乎沒有參加其他形式的再教育。
做好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培養工作,“對于提高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實現‘兩個100年’目標、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3]。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提高發展學生黨員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教育培養為重點,以完善管理服務為基礎,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學生黨員隊伍”[3]。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保障
一是健全領導體系,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構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學生工作部門協同配合,院(系)黨組織貫徹落實,自上而下、職權明確的領導體系,形成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學生黨支部相互銜接,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視對工作全局性、前瞻性、規律性的研究,不斷提高高校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將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培養工作納入學校各級黨委重要工作日程,建立黨建工作責任制。把黨委抓學生黨建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評體系,作為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和黨務公開的重要內容。二是多管齊下,強化工作保障。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專兼職組織員隊伍,使其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選好配強學生黨支部書記,加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學校黨校的黨建陣地作用,學校黨委書記要率先垂范,不定期給學生黨員講黨課、作形勢報告。堅持開放辦學理念,積極“請進來、走出去”,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效果。為學生黨員開展活動提供必要場所,設立黨建專項經費、黨費補助等,保障工作正常開展。
(二)嚴把入口關,做好黨員發展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加強發展黨員工作,是我們黨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有效途徑之一。”[4]確保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一是要始終堅持政治標準首位這個核心,防止把學習成績作為發展黨員的主要條件。目前,高校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根據當年的入黨名額,將入黨條件分項量化,然后進行量化總分排名,由高到低確定預備黨員的人選。這只能確保競爭形式上的公平、公正性,卻無法有效避免學習成績沖擊政治標準的頑疾。這一點在研究生入黨遴選中尤為突出。為了能入黨,研究生花錢發論文的現象已非常普遍,個別學生甚至花費上萬元。鑒于此,一定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突出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考察和培養,在此前提下,兼顧學習成績和能力素質。二是要嚴格發展程序和紀律。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團組織推優、黨員群眾推薦的方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進一步落實發展對象政治審查制度,凡沒有通過政治審查的,一律不能入黨。黨組織在接收預備黨員時,要在適當范圍內進行公示,并在支部大會上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同時對其后續的考察、教育和轉正等環節,嚴格履行相關程序。對不嚴格履行程序的黨組織和直接責任人,實行工作責任追究制。三是必須加強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宏觀指導。根據習近平的講話精神,教育部和各高校黨委應本著慎重發展、均衡發展的原則,建立健全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年度計劃審批、工作報告、定期分析和指導檢查等制度,適度調控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的規模,避免畢業前突擊發展及發展數量大起大落等現象。
(三)加強教育管理,提高黨員黨性修養和表率作用
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管理,是確保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基礎和關鍵。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院系的學生特點,構建層次分明、靈活多樣的學生黨員教育培訓體系。一是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學生黨支部定期組織學生黨員政治學習,了解黨的大政方針和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每月召開黨小組會,組織學生黨員積極匯報思想,并以黨員的標準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增強黨性修養。開展年度考核,獎優罰劣。二是創新教育載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重大節慶日、黨的重要教育活動等重要節點為契機,開展創新黨日和共產黨員工程等主題教育活動,如推動學生黨員承諾踐諾、志愿服務活動等機制化、常態化,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四)專兼合力,加強基層組織人員配備
院系組織員、輔導員、黨員學生干部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最基層的力量,在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等工作中擔負著重要職責。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這支隊伍的自身建設。首先要選聘那些思想政治素質好、學歷層次高、管理能力強、熱心且善于做學生工作的干部和教師擔任輔導員。其次要加強崗位技能培訓,設置崗前崗內的黨員教師課程,定期組織各個院系的輔導員和黨支部聯席會議討論、學習,交流經驗,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總結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最后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黨員學生干部既是大學生中的一分子,又以自身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影響著廣大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表率作用,將為學生黨建工作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9(2).
[2]習近平.高校黨建要繼續堅持和貫徹好正確指導原則[N].人民日報,2012-06-21(3).
[3]中央組織部,宣傳部,教育部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2013-07-03)[2013-12-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7/xxgk_154012.html.
[4]焦新.提高發展黨員質量 完善服務管理機制[N].中國教育報,2013-07-16(3).
【責任編輯 趙 穎】
D263.1
A
1674-5450(2014)02-0013-03
2014-01-05
2013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GXDJ2013-E014)
宋海瓊,女,吉林洮南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高薇,女,遼寧蓋州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