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恒薇,牟 岱
(1.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寧 沈陽 110044;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新中國改造日本戰犯的國際影響研究
金恒薇1,牟 岱2
(1.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寧 沈陽 110044;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新中國政府成立后,如何處理日本戰犯問題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1950年從蘇聯接收969名戰犯,我國開始了對戰犯的改造工作。新中國政府改造工作有的放矢,重點突出,有理有據,深入人心。最終使得戰犯全部認罪悔罪,這是人類改造歷史上的奇跡,也是中國在戰犯改造問題上對國際司法和國際慣例的創新。它所產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尤其是寬釋回國的戰犯們用實際行動體現了改造工作給其帶來的影響與變化,為還原歷史真相、消除法西斯思想、正確認知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性產生了極為有益而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日本戰犯改造,國際影響
改造戰爭的戰犯是一個國際慣例問題。二戰結束后,如何處置戰犯成為同盟國處理戰后問題的重頭戲,從德黑蘭會議召開到波茨坦公告的發表,同盟國都明確提出要嚴懲戰爭罪犯,并決定成立遠東軍事法庭審判日本甲級戰犯。而對于如何改造這些罪孽深重的戰犯們,同盟國間只重視用法律的形式將他們的罪行予以定罪,而沒能去考慮如何改造這些戰爭罪犯。1950年新中國政府將從蘇聯移交過來的969名日本戰犯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在執行國際慣例和國際法的前提下,我國也依據人道主義精神,對戰犯改造實施了創新。我國的國家領導人明確提出了懲罪不懲人的方針,重點對日本戰犯進行思想方面的改造。由于新中國政府改造措施得當,戰犯們全部認罪悔罪,并能堅持終生悔罪。尤其是被寬釋回國后,日本戰犯們仍以各種形式為中日關系的良性發展奔走努力。與二戰后其他同盟國對戰犯們只重視審判而不進行改造相比,新中國政府在改造日本戰犯工作中的確走出了一條正確而獨特的道路。尤其是從戰后的影響來看,新中國政府的改造工作確實是處理戰后問題的成功之舉,也為正確處理戰犯問題樹立了光輝的典范,在人類改造歷史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結束后,日本國內領土被占,經濟也因連年發動戰爭而十分窘迫。日本民眾寄希望日本政府能盡快走出戰敗的陰霾,政治上相對穩定,經濟上能得到恢復,民眾能過上安康平和的生活。在被美國獨占的情勢下,日本政府則出現了一邊倒的態度,即完全依附美國以使其經濟、軍事不斷強大起來,并能有機會重返世界政治舞臺。
美國獨占日本后也感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潛在威脅。出于戰略利益的需要,美國企圖將日本打造成其在亞洲反共反蘇反中國革命的前哨陣地及軍需生產基地。因而美國對日本的管理也由戰后改革轉變為迅速復興。尤其是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大力支持南朝鮮,并利用日本的重工業及化學武器生產大量軍用物資和軍火?!叭毡倦娏Φ?0%、煤炭的80%、船舶與陸地運輸的90%,都用來滿足美軍在朝鮮作戰之需要”[1]。1951年,日美兩國還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日本徹底成為美國控制下的遠東軍事基地,兩國也因利益而聯結得更為緊密。
新中國政府成立后,在外交關系的處理上堅持有聯合有斗爭,區別對待的原則。尤其是面對如何打開中日兩國關系的僵局的問題上,新中國政府始終強調要把日本與美國區別開來,要把日本人民與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區別開來。新中國政府著眼于未來,提出了“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針[2]259,希望通過民間的交流和往來,使日本政府能夠正確認知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性與長遠
影響,能夠為中日兩國的官方往來打下基礎。
再看日本,這是一個比較注重實際利益的國家。雖被美國獨占,但是欲在戰后迅速恢復,近鄰中國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國家。中國資源豐富,是日本開拓海外市場的最大目標,也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合作伙伴。1951年10月30日,吉田茂首相說:“日本現在有選擇媾和對象的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應考慮客觀必要和中國的形勢,不應草率決定中國和日本的關系”[2]258。由此來看,在不違背美國對其在外交限制的大框架下,日本也為與中國的外交往來留下了些許余地的。
新中國政府的改造工作正是在如此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開始的,如何懲處這些戰犯,是擺在新中國政府面前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新中國政府著眼于中日兩國關系發展的未來,從和平互利的長遠角度出發,對上述日本戰犯的改造工作提出了給予寬大處理的政策。周總理強調:要把戰犯改造活,不是改造死;要嚴加管理,但要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絕不能毆打、謾罵和侮辱;不允許有一個戰犯死亡或逃跑;要從思想上進行教育和改造[3]37。
1950年,從蘇聯移交的969名日本戰犯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貫徹執行改造戰犯的方針政策。將戰犯們的思想改造工作擺在了首位,并能摒棄單純的民族復仇主義思想,對戰犯們進行有重點、有層次、有人性化的改造,使改造工作措施得當,效果顯著。
(一)戰犯們心路歷程的轉變正是新中國政府把思想改造做為重點工作的體現
要想把這些殺人不眨眼的罪人改造好,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初到管理所戰犯的種種心態盡露無疑。有狂妄叫囂的、有心里忐忑不安的、也有心存僥幸的。他們因朝鮮戰爭的爆發,寄希望美國對中國的侵略和封鎖,抱著日本重走軍國主義侵略道路的幻想而狂妄;因對新中國政府改造政策的不理解和對自身罪行的認知而自知必將遭到報復而惶恐不安;也因企圖混淆戰俘或戰犯的不同而能夠保命或是獲得優待而心存僥幸。曾經出現了戰犯藤田茂煽動部下制造騷亂,以此來拒絕改造等等。面對這些狀況,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們仔細分析了戰犯們的心理,認為戰犯們的這種表現正是因為內心充滿恐懼,害怕中國人對他們進行報復,才以這種方式拒絕改造的。因此管理所經常組織戰犯聽報告、聽廣播對戰犯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們從內心意識到新中國政府確實是要將他們改造好,而不是進行報復。同時管理所因勢利導,組織戰犯們加強學習,進行心得體會交流,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戰犯們的思想。為了引導其對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認知,讓戰犯們深挖犯罪根源,并毀掉精神支柱。管理所印發的《關于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批判》小冊子,在戰犯們心中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力。在這本小冊子中,天皇裕仁承認自己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否定了神化。管教人員還將日本實施的新憲法告知戰犯們,天皇不再是集立法、司法、行政、軍事大權于一身了。這種實是求是,逐層深入,慢慢清晰的思想改造,使戰犯們從半信半疑中逐步明白,人權必將取代君權與神權。最為關鍵的是為了打消戰犯們的顧慮,新中國政府還賦予了戰犯們同中國國內戰犯一樣的權利,包括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會見家屬、保持民族習慣等權利。此外按照黨中央的指示,戰犯們在飲食、起居、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寬待。尊重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照顧他們吃細糧的習慣,參照中國供給制標準按照不同級別分立小灶、中灶、大灶三個灶房;并大比例供給細糧[3]57。在醫療方面,管理所秉承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使戰犯們不僅在心理上得到復蘇,肌體上也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在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同時,管理所還允許家屬來探親。正是這樣的措施使得戰犯們曾經泯滅的人性回歸到善良,并在人性的光輝中得以復蘇。為了促進悔罪,加快改造的步伐,根據周總理的指示,1956年2月至8月,管理所組織戰犯們走出監獄。從撫順到沈陽、鞍山、長春、哈爾濱、天津、武漢、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等11個城市,99個單位,每到一處都使戰犯們體驗到曾被侵略的中國大地發生如此滄桑巨變而震動[4]327。使戰犯們不能對這種正義與人道的挽救而不加理睬和無動于衷的。戰犯也由最初的被動改造而主動檢舉罪行,認罪悔罪,這無疑不是思想改造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新中國政府在改造戰犯工作中抓住了關鍵,從思想工作入手,并在改造中以改造戰犯們的人生觀、民族觀、世界觀為重點,使其回歸到和平與反戰的思想這源。使不斷叫囂的戰犯們由拒絕改造到欣然接受,再到主動認罪悔罪。
(二)改造促進了審判工作,使其有理有據,戰犯們口服心也服
正確而獨特的思想改造工作,也對最終審判日本戰犯起到了良好的銜接與輔助作用。在改造期間,除了對戰犯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改造外,還為最終審判做足了大量工作。1954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署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批干部,組成最高人民檢察署“偵查日本戰爭犯罪分子工作團”。東北工作團成立后,工作團成員來到了撫順,開始了審理日本戰犯的第一步工作——偵訊工作。為了保證完成任務,東北工作團偵訊人員先后到12個省市調查取證。東北工作團對每一個日本戰犯的偵訊,至始至終貫徹了偵查和教育相結合,內查外調相結合的方法。在偵訊人員有理有節的訊問下,日本戰犯終于開始坦白自己的罪行。曾認偽滿國務院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作悔罪發言,他的認罪對其他頑固的校級以上戰犯產生不小的觸動。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犯罪分子的決定》,決定指出在我國關押的日本戰犯鑒于近年來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鑒于戰犯們在關押期間的悔罪表現,決定給予寬大處理[5]。對于罪行較輕且悔罪較好的日本戰犯免于起訴,并被釋放回國。對于罪行較重的45名戰犯,分別在沈陽、太原兩地進行了審判。庭審期間,在大量的罪證面前,戰犯全部認罪悔罪,這不僅是審判的需要,更是新中國政府促進改造的需要。戰犯們心服口服,不僅為改造戰犯樹立了典范,也成為審判戰犯史上的奇跡。
新中國政府的改造工作效果顯著,戰犯們不僅在改造中轉變思想,主動認罪悔罪,也在戰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過改造的戰犯們于1964年被陸續寬釋回國?;氐絿鴥人麄円愿鞣N形式為日中關系的良性發展,還原歷史的真相而奔走努力,在國內各個領域如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產生了巨大作用;也為進一步消滅法西斯勢力奠定基礎。
(一)歸國戰犯成立中歸聯并獻身說法,在日本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戰犯們回到日本后,以國友俊太郎為領隊的300余名歸國戰犯們回國的第一步,就聯名向全國發表了長達2000字的宣言——《告日本人民書》:我們對于那些和你們一樣的熱愛和平幸福生活、勤勞而善良的中國人民采取了你們所難以想像的各種野蠻殘酷的手段,犯下了大量卑鄙可恥的罪行,……我們既然認識了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我們就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6]。1957年9月由歸國戰犯組成“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簡稱中歸聯。其總部設在日本東京,54個支部分布在各都、道、府、縣。宗旨是“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日中友好”。他們以演講、著書、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反省自身的罪行,揭露日軍侵華的本質,為促進兩國的友好往來而努力奔波。島村三郎《中國歸來的戰犯》詳細描述自己在改造期間思想情感的轉化過程,并含淚控訴日軍暴行。書中他寫道:“我們剛回國的時候,報紙、雜志的大量篇幅中出現洗腦一詞,對我們的自我改造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我們決心寫作,把在中國關押反省的真相告訴關心我們……中國用道理來啟發說服,使我們獲得了正確的認識。這不是什么洗腦,而是使我們在良心上受到自我譴責?!盵4]351中歸聯至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中日關系的良好發展,并為此不懈努力。20世紀60年代為反對日美軍事同盟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動;1972年中日邦交正?;詠恚袣w聯更是做出了很多努力。20世紀80年代初,因日本外務省篡改歷史教科書及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等行徑而提出強烈反對的呼聲。他們的現身說法,對日本民眾來說是最具說服力的,也由此在日本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正是因此中歸聯也幾度遭到日本政界的打擊。但是中歸聯的不懈努力與付出正是新中國政府改造日本戰犯取得偉大成果的體現,在戰后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戰后日本社會黨承認新中國,并旗幟鮮明地支持新中國政府主權獨立
日本社會黨對新中國政府的態度與立場是新中國政府成功改造日本戰犯的力證。日本社會黨成立于1945年11月。1947年,日本人民反對美日反動派的革命斗爭高漲,日本自由黨、民主黨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社會黨依靠基層黨的積極活動和廣大職工群眾的支持,通過戰后日本第二次大選,取得了第一大黨的地位,并組成了以社會黨與民主黨、協同黨的聯合內閣。正是日本戰犯回國的表現使得社會黨更進一步了解了事實的真相,并能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立場明確。此外,中歸聯成立后,其成員也多次參與由日中友好協會組織的中日民間往來活動。并且在活動與同是日中友好協會成員的社會黨人士積極交流共同為中日兩國關系友好發展奔波努力。曾擔任過日中友好協會正統本部會長的社會黨黑田壽男等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主張,并多次率團訪華,簽訂了不少共同聲明[7]3。他們主張承認新中國,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社會黨的職業活動家成田知巳在1970年日本社會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政治大會上這樣講道:“無可否認,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侵略了中國大陸,殺傷了將近2千萬中國人,對他們造成了四百億美元以上的物質損害。……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代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次我代表黨訪問了中國,簽訂了《日中共同聲明》,并向中國方面保證,我們要努力實現日中友好和恢復日中邦交?!盵7]414
(三)為戰后消滅法西斯主義思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日本右翼不斷滋事的現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戰犯們經過改造堅持終生悔罪,正是新中國政府在改造日本戰犯方面走出的這一正確而成功的道路,才使得戰犯們能從心底徹底消除法西斯思想。相比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遠東軍事法庭處死戰犯千余名,而新中國政府寬釋千余名;遠東軍事法庭上戰犯無一認罪,百般抵賴,而新中國政府審判中全部認罪,且終生悔罪。這也為戰后消滅法西斯主義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戰后的反法西斯工作奠定的基礎。尤其是在日本右翼不斷向中日關系挑釁的現在來說新中國政府改造日本戰犯的戰后影響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成功做法,己經向世人表明:罪犯也是人,同樣可以造好,這也為人類改造史樹立了光輝典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正如日本記者在2000年采訪撫順戰犯管理所時所提出的建議那樣,這段歷史需要挖掘和保護,尤其是中國方面需要記錄和總結。隨著當事人的年事己高,這段歷史的見證者也會越來越少了。的確這樣,新中國政府改造日本戰犯所走出的是一條不同尋常之路,是成功之路。它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尤其是近年來在日本右翼屢屢挑起事端,頻頻向中日兩國關系發難的情勢下,探析新中國政府改造日本戰犯的戰后影響并防止某些人再跳出來如出一轍地否定歷史或對這段歷史有爭議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吳學文.當代中日關系(1945—1994)[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6.
[2]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與中日關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59.
[3]叔弓.中國改造日本戰犯始末[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5:37.
[4]郭曉曄.東方大審判審判侵華日軍戰犯紀實[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327.
[5]金源.從戰爭狂人到朋友——改造日本戰犯的成功之路[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1.
[6]武原,陳偉德.遠東審判為了遲到的正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231.
[7]小山弘健,清水慎三.日本社會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3.
【責任編輯 曹 萌】
K106
A
1674-5450(2014)05-0039-03
2014-06-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L13WTA007)
金恒薇,女(滿族),遼寧沈陽人,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副研究館員;牟岱,男,山東煙臺人,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