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李炳燃
(1.沈陽師范大學 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東北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空白票據制度理論檢視及訴訟適用
李 青1,李炳燃2
(1.沈陽師范大學 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東北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空白票據制度在票據法理論體系中非常獨特,甚至異化,它突破了票據法固守的設權性、文義性、要式性特質。其通過空白票據補充權的行使,使未完成票據轉換為完全票據,擴展了有效票據的范圍,在促進票據進一步流通的同時,兼顧了對善意持票人利益的保護,對于中小企業間接融資中的空白票據糾紛訴訟案件審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參酌和實踐指導意義。
空白票據;空白票據補充權;空白票據訴訟;中小企業間接融資
票據是一種文義證券、要式證券。出票人在簽發票據時,通過絕對必要記載事項的完全記載,來對票據上的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進行確定。當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并沒有在票據上進行完全記載時,則票據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不能明確,因此,票據效力也是無法發生的。但是,實踐中由于經濟發展和交易所需,出票人在出票時絕對必要記載事項無法及時確定但又必須交付票據,這時將此記載事項暫不記載,留待持票人日后填補記載,這就產生了空白票據。比如,訂有定期結算合同的交易雙方當事人,只有在交易后才能知道其交易的實際差額,票據金額在簽發票據時是無法確定的;又如各國票據法都規定了對于見票即付的票據,持票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付款提示期請求付款,否則喪失對前手的追索權,而交易雙方當事人由于暫時無法確定提示付款的日期,或為避免該期限的限制而主動放棄確定提示付款的期限時,就會不記載票據的出票日期。無論是到期日還是金額等絕對必要記載事項欠缺記載的票據,都是出票人有意暫不記載該事項,而是約定在有關事實能夠確定時,由收款人或其指定的人對欠缺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進行補充記載,最終使空白票據轉變成為完全票據。
學界對空白票據的含義,主要有兩種代表性學說。
趙新華先生作為廣義說的代表認為,“空白票據是指行為人對于票據必要記載事項的一部或全部不進行記載,就在票據上簽名發行,預定其后由他人進行補充記載,并依據所載文義發生票據效力的一種特殊票據。”[2]274
狹義說把空白票據的主體僅限于出票人,而廣義說則不限于出票人,包括出票人以外的其他票據行為人。我們贊同廣義空白票據說,這也是目前學界的通說。從票據實踐來看,票據的出票、背書、承兌、保證階段都存在著對空白票據行為的要求,而狹義說將空白票據局限在出票階段,并不承認其他階段的空白記載票據。這對增強票據流通與融資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狹義說將空白票據的記載事項局限于支票上的金額與支票上的收款人名稱。我國《票據法》第85條規定:“支票上的金額可以由出票人授權補記,未補記前的支票,不得使用。”同時第86條第1款規定:“支票上未
記載收款人名稱的,經出票人授權,可以補記。”但是不能根據以上斷定,我國票據法只是對金額空白及收款人空白的支票進行承認,而將其他的空白票據均視為無效票據[3]。因為如果排除了票據出票日和到期日的空白記載,就會使持票人無法對以上空白事項進行補記,對持票人的權利實現和保全是非常不利的,票據的流通和融資將受到極大影響。
空白票據屬于空白授權票據,又被稱作未完成票據。其和一般的票據用紙和無效票據不同,空白票據的成立,須具備四個要件:(1)須有空白票據行為人的簽名;(2)須欠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3)須對第三人授予空白票據補充權;(4)須有空白票據的交付。而欲達成上述四要件,則須具備下列四行為:(1)簽名于書面的行為;(2)由補充而發生票據債務為目的之行為;(3)須以證券之交付而成立之契約行為;(4)由補充而轉化為完全票據之行為[4]。我國《票據法》只規定了空白支票,所以對空白匯票和空白本票并不承認,而實務中空白票據最常見的也僅限于空白支票。
(一)空白票據性質
空白票據是否屬于票據,主要有肯定說和否定說兩種觀點之爭。
1.肯定說。根據票據法的規定,票據屬于無因證券、文義證券、要式證券,欠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的票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無法確定的,故此票據是無效的。肯定說認為堅持票據的要式性實質上是為了促進票據流通、保障交易安全,而如果機械貫徹票據法的要式規定,將會影響到持票人的利益,尤其是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為更好地貫徹票據法促進票據的流通與融資、保護交易相對方的立法宗旨,應對票據的要式性從寬解釋,承認空白票據屬于票據,票據的相關規定完全適用空白票據。
2.否定說。否定說強調票據的根本特性是其要式性,票據的格式(形式和記載事項)都是由票據法嚴格規定的,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而空白票據正是由于絕對必要記載事項欠缺,而導致其并不具備票據所追求的這種嚴格的要式性,故而不能稱其為票據。只有在行使空白票據補充權,使空白票據成為完全票據之后,才能稱為票據。
否定說固守票據法要式性的嚴格要求,對空白票據的流通不利,而肯定說弱化甚至否認了票據成立的要式性規則,又顯得過猶不及,兩種學說都是試圖通過票據法的現有理論來確認空白票據的性質,但卻陷入選擇保護票據流通利益還是保護票據行為人利益的兩難境地。
“一般來說,應當堅持票據行為必須具備要式性,主張空白票據不是票據,但因考慮到貫徹票據法促進票據流通和企業融資的理念,而適用外觀主義,進而適用票據的流通規則。可以認為,在空白票據理論中,空白票據從其權利的性質上說,是一種期待權。”[2]276據此,決定了空白票據性質當然具有期待權的性質。
(二)空白票據行為性質
票據上存在票據行為,所以空白票據上也當然存在空白票據行為。學界對空白票據中出票人授權行為的性質主要有六種學說:
1.契約說。將票據行為的性質界定為契約,亦即空白票據簽章人將空白票據交付給收款人的行為是屬于要約,而持票人行使補充權的行為則為承諾。但若補充權被濫用,要約與承諾出現不相一致的情況,對于善意第三人的保護要約說無法說明。
2.委任說。將空白票據授受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界定為委任。也就是說,空白票據補充權人是在空白票據簽章人的委任之下,而對空白票據進行的補充。委任說下的空白票據持票人行使補充權而使自己享有票據權利,并不是由委任人享有,與民法委任契約的性質不符,故不足取。
3.代理權說。認為空白票據補充權人是在被授予代理權的基礎上,對空白票據進行的補充,而這一補充是以空白票據簽章人的名義進行的,其補充的效果應及于本人。但事實上補充權并不像代理權一樣可以隨時解除,此種觀點無法自圓其說。
4.準委任說及授權說。認為空白票據補充權人對票據上欠缺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進行的記載,僅僅是一種不受民法限制的票據要件欠缺補充的事實記載,并不是法律行為的委任。
5.票據預約說。認為空白票據補充權人的補充權是在因空白票據的授受而締結的契約的基礎上獲得的,而空白票據的簽章人基于受領人的實際補充內容而負擔具體的票據債務。該觀點是從票據行為系契約行為出發,所以依舊屬于契約說。
6.附條件票據行為說。將空白票據行為界定為證券法理上的票據行為,但該行為是以附停止和法定條件為補充條件的票據行為。因此,該說雖有利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卻仍然無法克服票據行為是不允許欠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這一實際缺陷。
“一般而言,民法因實行意思自治原則,法律行為的形式一般不構成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更不用說成立要件。但票據行為因實行嚴格的要式性,法定的形式要件既是票據行為有效的要件,同時也是票據行為成立的要件,票據行為的成立與有效在形式上的要求
是同一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空白票據行為是一種準票據行為,或者說類似票據行為的行為”[5]。
補充權是空白票據理論中非常重要而又核心的概念,是指將空白票據欠缺的記載事項進行補充,最終形成完全票據的一種權利。
空白票據由于沒有把票據法上所要求的應記載事項記載完全,使票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無法確定下來,與票據作為設權證券、文義證券、要式證券等特性不符,因此并非有效票據。而借助補充權使絕對必要記載事項欠缺的空白票據經補記而成為完全票據,進而產生法律效力,并且因此種效力的溯及既往性,而使票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得以確定,從而使票據權利得以順利實現。“空白票據實際上是關于空白補充權的行使以及行使補充權之后產生的法律后果的規定。故此,有學者主張,空白補充權是各國空白票據立法的共同內容,是空白票據理論的核心問題。”[6]
(一)學說檢討
在空白票據理論中,通說認為補充權在性質上是形成權。“所謂形成權,是指依權利主體一方的意思表示,使權利發生、變更、消滅或發生其他法律上效果的權利。形成權系屬一種輔助的權能,權利主體享有法律上之力。”[7]關于空白補充權授予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學說:
1.補充權主觀說。該學說主張認定補充權應基于空白票據授予當事人在票據外的合意,也就是根據補充權授予契約,而由空白簽名人將空白補充權授予空白票據持票人,空白票據通過持票人行使補充權而轉變成完全票據后,始具無因性及設權性。這種補充權授予契約以書面形式為主,但口頭形式的也可,書面形式要求制成單獨的授權文件,或將授權直接明示于票據上,故又被稱作明示授權說。日內瓦法系國家多采主觀說。
2.補充權客觀說。該學說主張補充權的授予是基于空白票據的外觀有可期待的補充記載權。只要客觀上能進行補充,即可成立空白票據,對這種客觀事實可由空白票據行為人的簽章和欠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兩個要素來判斷,只要有這兩個要素就可以推斷可進行補充。因此該說又稱作默式授權說。英美法系國家多采客觀說。
3.補充權折衷說。該學說從屬于客觀說,是主觀說客觀化的理論。其主張一方面按照主觀說的要求,須有補充權;另一方面,依據證券的外觀來認定補充權的存在,又采客觀說。
補充權主觀說主張基于簽章人的真實意思來探求空白票據補充權的本質,其結果卻又危害到交易相對人的權利,無法回避簽章人任意解釋補充權的授予而拒絕持票人權利主張的隨意性。補充權客觀說基于票據的外觀來判斷補充權授予的可能,而對簽章人補充權授予的真實意思完全不顧,這與補充權的理論邏輯不相符,弊端明顯;但該說側重保護持票人的利益,有利于促進票據流通和商事交易。補充權折衷說采取的是擬制授權意思的存在,當不完全票據的客觀形態具備,雖不具備補充權的授權,仍可被推定為空白票據,這顯然有失公允;但該說兼顧主觀說和客觀說的優長,已為學界廣泛接受,我國空白票據補充權理論也采折衷說,既強調授權,又注重保護善意持票人的權利。
(二)空白票據補充權的行使
空白票據補充權的行使,原則上應根據空白票據授受當事人之間形成的授權契約來補充,如未約定,則可依基礎關系或交易慣例來明確空白簽章人的真實意思,之后來繼續行使空白票據補充權。對于空白票據補充權的行使期限的規定,學界至今仍有爭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種情形:一是空白補充權要在合理的期間內行使,此種情形英美法系國家居多。是指只要在空白票據出票人與補充權人約定的時間內行使空白補充權,就是在“合理的期間”內行使補充權;二是在任意期間內行使補充權。是指對于補充期限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也未在票據上記載或無法確定“到期日”,補充權人于何時行使的補充權,出票人或相對人根本無法知悉,逾期抗辯無法對補充權人主張,因此補充權的行使期間應不受期限限制,只能基于補充權的行使而消滅。三是在票據權利消滅時效內行使補充權。是指空白票據授受當事人對補充期限并未約定,但票據上已記載“到期日”,可以在票據提示付款期限屆滿之前行使補充權。
空白票據補充權的行使方法,原則上來說并沒有什么特殊的限制,既可以分別多次對空白票據欠缺的絕對必要記載事項進行補充,也可以一次性完成補充。
空白票據之所以在票據實務中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無論是金額空白,還是收款人或被背書人名稱空白,亦或是日期空白的票據,都可以作為將來完成的票據予以利用,這樣空白票據既可以作為金錢借貸的擔保,也可依單純交付而轉讓票據權利,使票據的流通更簡易化,有利于票據融資。
空白票據的存在雖然有其合理性,但由于空白票
據畢竟是未完成票據,在流通轉讓過程中,勢必會引起各種糾紛,從而形成空白票據的訴訟。如票據付款人以票據絕對應當記載事項欠缺而拒絕付款而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票據補充權人越權補記而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票據債務人以空白背書拒絕履行付款義務而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以空白票據設定質權或貼現而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空白票據丟失提起失票救濟程序而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等。
在大連錦程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與大連華德木業有限公司等票據糾紛案[8]中,原告大連錦程國際貨運有限公司,于1997年12月24日收到一張由孟繁軍(系孟繁麗之兄)單純交付的轉賬支票,出票人為被告大連華德木業有限公司,收款人為空白。原告收到支票后即在收款人處填寫自己的名稱,并在有效期內提示銀行付款,卻被被告開戶銀行以存款賬戶余額不足為由退票,并將此支票沒收,當原告向支票交付人孟繁軍索款時,卻得知此人已死亡,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支付票款。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取得的支票是合法有效的,故被告應對此空頭支票承擔責任,支付欠款及利息。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辯稱:原告所持支票是由孟繁軍給付所得,并欲作為給付孟繁麗的貨款,而孟氏兄妹間是債權債務關系,同時支票不是通過連續背書轉讓取得的,故原告無權主張支票權利。二審法院還查明,原告所持支票是由孟繁麗從被告處取得并轉借給孟繁軍的。最終二審法院認為:原告由孟繁軍處取得的支票是基于他們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并且該支票出票時未經背書,故無需背書連續,原告取得票據合法有效,并能證明其票據的權利,其請求被告支付票款的理由正當,應予支持。
本案屬于因未記載收款人名稱的空白支票引起的票據糾紛訴訟案件。我國《票據法》對未記載收款人名稱的空白支票是承認其效力的,第86條第1款明確規定:“支票上未記載收款人名稱的,經出票人授權,可以補記。”本案涉案支票在出票時并未記載收款人名稱,根據以上空白票據補充權理論,在出票人(被告)將該空白支票交付給他人(孟繁麗)時,可以推定出票人授予他人對收款人名稱的補充權,而且出票人對收款人的范圍并不以直接從出票人手中取得票據的人為限,以此類推,孟繁軍和原告都是通過直接交付的方式取得空白票據的,因此都可以行使空白票據補充權。最后持票人(原告)在空白票據上補記自己為收款人是符合票據法規定,同時原告亦支付了對價,因此依法可以主張自己的票據權利。
本案中被告以基礎原因關系提出了抗辯,實際上收款人(原告)并不是出票人(被告)的直接后手,而是從出票人的后手處依單純交付轉讓取得票據的持票人,并能夠證明自己已經履行了相關基礎關系義務,是以支付對價的方式取得的票據,從而可以否定出票人(被告)所主張的票據基礎關系抗辯。
空白票據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體現了票據主體間的意思自治,突破了票據行為要式性的束縛,增進了票據流通,并注重保護了善意持票人的權利,使票據的當事人毫無顧慮地加入到票據的流通轉讓之中,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間接融資。
由于《票據法》的固守,我國票據還未承認空白匯票及空白本票,即使承認空白支票,在適用范圍上也過于狹窄,在效力認定上過于嚴格。因此,票據實務上迫切要求對《票據法》中有關空白票據的條款進行修正和訂補,并配套相應的法律法規,以適應司法實踐中不斷出現的空白票據糾紛審理要求。
[2]趙新華.票據法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趙新華.票據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183.
[4]梁宇賢.票據法新論(修訂新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58.
[5]汪世虎.票據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7.
[6]高金松.空白票據新論[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6:14.
[7]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2)[M].臺北:臺灣三民書局, 1980:31.
[8]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2000年第4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226-228.
【責任編輯 王鳳娥】
F830.46
A
1674-5450(2014)05-0051-04
2014-03-06
遼寧省社科聯2014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4lslktfx-05);沈陽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李青,男,遼寧本溪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