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遼寧大學 公共基礎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當代英美影視文化的女性意識崛起
陳曉芳
(遼寧大學 公共基礎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當代英美影視文化中女性意識的崛起是一個很突出的特征。這一特征的發展促進了兩性和諧。在厘清性別文化及其理論的基礎上對此作分析論述可以將理論和實踐深入結合考察現階段性別文化發展的具體趨勢。當代英美影視文化有代表意義作品中的性別價值觀的新動向研究考察可以看出其中表達出的兩性和諧趨勢。探索科學性別文化框架的構建,可以為國內性別文化研究和健康的影視文化傳播環境提供借鑒。
影視文化;女性意識;兩性和諧
影視作品的文化影響是巨大的,影視文化可以跨越文化和國界的壁壘,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作為綜合性藝術文化類型,影視文化和性別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影視文化中的性別批評可以直接有效地揭露性別不平等的現實,將先進的性別文化意識向主流意識的直接注入,也是對兩性和諧的影視文化氛圍的積極建構,是文化研究的一種重要方式。
人類文化具有性別屬性,在人類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便是不同性別間構成的關系。社會性別是指兩性在社會文化建構下形成的性別特征和差異,以及在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男性女性的群體特征和行為方式。“性別文化是兩性社會特征、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的的反應,是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知識經驗、風俗習慣、制度規范等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1]1976年,美國人類學家格·如本提出應當從社會、文化的背景去理解性別問題,強調社會制度、法律、價值觀對婦女的歧視造成的政治、文化、經濟上的壓迫,認為實現男女平等的道路有待于建設平等的社會制度,創造平等的文化氛圍。20世紀以來,性別文化研究在國內外均受到廣泛關注,性別文化的核心是性別平等,而性別文化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在分析整理各個歷史階段性別特征和預測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構建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導向功能、調適功能和建構功能的先進性別文化。
性別文化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是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性別文化有落后和先進之差異,不平等型性別文化是落后的性別文化,平等型性別文化是先進的性別文化。在傳統的社會歷史和兩性關系中,男性始終居于主導和決定地位,女性是次屬于男性的第二性,處于被動和附屬地位。這種落后的性別文化以性別歧視為核心,強調性別對立、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強女弱、男主女從兩性間是強與弱、主動與被動、統治與順從的對立關系。“主流文化所贊同的進取精神、理性思維和領導才能一般歸為男性的特征,而被動、缺乏理性等消極特征被歸為女性所有。”[2]在這種關系中,男性居于優勢位置,性別文化被打上了男權中心的深刻烙印。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女性意識的崛起,人們逐漸意識到不平等的性別關系對于歷史和社會進步的阻礙發展和對人類文明的束縛,開始在社會生活的各領域不斷探求先進性別文化的構建模式,以
促進兩性間共存共榮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先進的性別文化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先進的性別文化是由平等的性別價值、規范的性別制度和文明的性別風俗習慣構成的性別文化體系的總和。”[3]因此,先進的性別文化主要表現在性別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型性別關系。其核心在于男女平等、男女平權、男女互尊、男女共業、男女共強。男女平等意味著人人都有平等機會享受自己的權利發揮自己的能力,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管理,進行社會勞動與社會建設,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和社會發展的成果;男女平等必須建立在男女互尊的基礎上,從而促進和諧的社會關系的發展;男女平權是男女平等地享有國家法律規定的各項公民權利;男女共業是針對兩性在腦力、智力和體力上的特點,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男女共強是先進的性別文化建設的目標。
影視文化是指以電影、電視和網絡為載體的多媒體化的綜合性文化,主要包括電影文化和電視文化,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其主要內容體現在影視的價值取向和價值理念。以影視為代表的大眾傳媒對人們認知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培養和建構觀眾的世界觀和文化價值觀。影視文化的教化功能可以宣傳大眾、教育大眾、影響大眾,改造大眾意識、觀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由于影視文化反映了人類文化傳統的方方面面,作為最基本存在的性別文化成了影視文化現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影視文化以最直觀有效地方式反映了性別文化的存在狀態,因此影視文化中折射的平等公正的性別現象對大眾接收先進的性別文化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教化和宣傳作用。
隨著文學文化的發展,社會科學的進步,各個學科的研究呈現多元化交叉趨勢,性別批評成了影視文化研究領域一種重要手段,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性別批評理論屬于女性主義的基本概念,女權主義運動興起于19世紀,倡導和追求男女平等以及社會公正社會性別理論是在女權運動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并逐漸發展成為西方學術研究中的重要分析范疇。性別批評是從性別的角度進行文化研究,是當代西方女性主義的核心理論,從性別批評的角度研究影視文化是一種新的動向和趨勢,是對影視文化傳播中不平等現象的直接揭露,也是通過將性別文化意識向主流文化意識的輸入達成對兩性和諧影視文化的積極建構。
隨著影視文化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不平等的性別文化引發了公眾的文化焦慮。在影視產業發展伊始,影視文化中女性的第二性特征被赤裸裸地揭示出來,影視作品中男性被描繪成權力和理性的象征,而女性則是美麗的,脆弱的,等待救贖的附屬品。男權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往往缺乏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識,是按照男性世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塑造的產物,是男人肉體的承歡者,是男性潛意識的代言人,“在法令的領地、語言之外,她被排除在任何與文化以及文化秩序的關聯之外。”[4]近年來,影視文化中滲透的性別不平等意識逐漸受到大眾關注,性別文化研究的先進成果給影視文化中的性別批評提供了借鑒和指導,人們開始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態以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英美影視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轉向,一些女性題材或者倡導兩性和諧的影片應運而生,偏頗極端的社會心理得以糾正,但由于傳統文化男權意識的阻礙,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發展仍處于一種失衡狀態,但是兩性和諧的趨勢已見端倪。
在西方影視文學發展伊始,我們很少見到女性視角或者以女性為主體的影視作品,女性導演更是鳳毛麟角,傳統的性別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識在影視文化中得以復制,在展示男性和女性形象的過程中,影視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傳統的性別觀念、性別角色和性別權利,以往的影視作品多善于將女性描繪成欲望的對象和被窺視的客體而忽略其內涵和本來的面目,多數作品存在著大量的性別偏見。英美影視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將進取精神、理性思維、領導才能、救世希望賦予男性,傳統的西部片、史詩片、警匪片中出現了大量的以男性為主的個人英雄主義題材的作品,如經典大片《教父》《肖申克的救贖》《碟中諜》《真實的謊言》和《007》系列等,而一些大片中雖然有女性形象的參與,卻仍然處于一種被窺視和被救贖的位置,女性特征被描繪成是陰柔的、依附的、感性的、主觀的、服從的甚至是魅惑或者非理性的。大量的影視文本更多關注的是年輕貌美女性的臉蛋和身體,使影視文化中的審美取向發生了重大偏差。如經典大片《泰坦尼克號》中的羅斯小姐,導演力圖呈現給大家的是羅斯漂亮的臉蛋和美好的酮體,其中不乏一些裸露的鏡頭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羅斯的愛情、生命甚至靈魂的救贖卻要依靠杰克的出現而實現。
近年來,以英美為代表的外國文學影視作品迅速進入并占領中國市場,給國民的生活帶來娛樂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傳統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理念,這些影視作品在傳播的過程中打破了國家、民族、語言、文化的界限,使我們看到了不同性別角色塑造的歷史和現狀,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性別批評的新角度和歷史轉向。由于英美性別理論研究的日臻完善和女性意識的崛起,影視文化的重心也發生了偏移,發展呈現了多種趨勢,性別文化研究的新進程給影視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和挑戰,先進的性別文化逐漸占領了過去的以男性為主導的影視文化內核,女性主體和權力意識直接反映在英美影視作
品的主題和內容中,出現了大量的以女性為主體,強調女性參與意識,體現兩性和諧的影視作品。
(一)英國
英國的影視作品具有自身特色,偏重于傳統和意識形態的描述,豐富的文學作品和文學大師為其提供了創作源泉,英國影視產業受到文學文化產業的影響較大,由于國內女性作家倡導自足開放的女性自我體系,其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擺脫了狹小而閉塞的情感體驗,融入了更廣闊的生活領域,這些作品代表著傳統社會觀念向新的價值觀念體系的轉變。英國近些年出現的電影作品,如新版《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簡愛》《名利場》等,主要講述男女主人公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對于伊莉莎白和凱瑟琳等女性形象的刻畫細微,從多種側面向觀眾們展示了英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主人公成長、教育、道德、階級觀念和婚姻狀態;女性題材的作品《成為簡·奧斯汀》《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伊莉莎白一世》《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香奈兒秘密情史》等傳記作品從女性視角出發,在刻畫主人公敢愛敢恨、堅毅靈敏的女性特質的同時展示了女性的主體參與意識和領導能力,特別是歷史傳記影片《伊莉莎白一世》幾乎打破了男權意識的所有模式,向大眾展示了女性的智慧、豁達、胸襟和領導才華,是女性主義影視作品的上乘之作。
(二)美國
美國影視產業自誕生以來,主要關注男性視角,尤其是西部片、警匪片、災難片和動作片等,常常從男權主義角度出發,女性角色多數淪為暴力和色情的犧牲品,主體身份缺失,是附屬于男性世界的第二性。而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和女性主義研究的不斷深入,作為女性主義發展的典型國家,美國影壇興起了一股女性主義電影風,更多關注了性別刻板和性別壓迫的不平等現象,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喚醒社會對女性主義的種種思考,女性角色從以往的邊緣化中解放出來,美國影視領域誕生了許多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如《黑天鵝》《穿普拉達的惡魔》《特工紹特》《地心引力》等作品,以女性角色為主導,打破了傳統的男性個人英雄主義模式和女性附屬模式,真正地從女性角度出發,全面地刻畫了女性的堅忍不拔、強烈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意志力,最終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尤其是2013年上映的影片《地心引力》,講述了女主人公瑞安·斯通的太空歷險,反映了一位女性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頑強的求生意志,是一部反映女性強大內核的心靈史詩。
美國的電視產業十分發達,近些年出現的經典電視劇集也開始不斷關注女性生存狀態,出現了許多女性視角的系列作品,如彰顯女性魅力和魄力的特工系列劇《尼基塔》,描寫絲女奮斗歷程的《破產姐妹》,關注女性情感世界和社會價值實現的《絕望主婦》等。觀眾們從這些電視作品中看到的不僅是美麗的女性特質還有濃重的主體意識、清晰正面的價值觀和強烈的承擔社會責任的渴望。
首先,透過現代英美影視文化的新動向,我們看到: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多方面展示女性成就對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貢獻和影響有利于提升女性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對于一個社會來講,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時,社會才算是進步的社會。”[5]女性要成為社會主體,首先要自覺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價值、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而英美影視文化中承載的女性價值觀念、主體意識、身份特征、社會地位真實具體地展現了兩性和諧對于人類進步、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從真正意義上鼓勵了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從而打破傳統觀念中男權文化的束縛,在實現自我解放的同時公平地參與社會事務,勇敢地承擔歷史使命并有效地實現自身價值。
其次,先進的性別文化和影視文化研究的有效結合有助于開放、穩定、有序、健康的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兩性平等公正觀念的傳播,使社會在正確的性別文化價值評價標準的指導下創造先進的性別文化氛圍,形成兩性間的充分理解、信任、合作、關懷、寬容和互助的良好氛圍,促進性別平等與和諧發展。
最后,借助英美影視媒介的正面教化功能宣傳正確的性別文化導向,可以為國內性別文化建設提供借鑒。國內的影視事業發展迅速,主流的影視作品宣傳的性別文化的先進性為婦女參與社會事務提供了精神動力支持,但是仍不排除一些影視作品中的落后性別文化對于大眾的負面影響,片面突出女性的生育功能和附屬性,出現一些貶低婦女社會地位,貶損婦女人格品質的低俗作品。然而,從當代英美影視作品中,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西方的性別文化強調從婦女的自身解放中發展求生意識、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對于這些意識的積極吸收有益于我國性別文化的公正、和諧與健康發展。
[1]倪芬.論先進性別文化的構建[J].遼寧行政學院院報,2013(2):153-154.
[2]卜衛.大眾傳媒與兒童性別角色的社會化[J].青年研究,1997(2):26-33.
[3]顧愛華.論先進性別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功能[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24-28.
[4][美]約瑟芬·多諾萬.女性主義的知識分子傳統[M].趙育春,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58.
[5]汪振軍.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觀念的傳播[J].中州學刊,2007(3):252-255.
【責任編輯 詹 麗】
I207.42
A
1674-5450(2014)05-0093-03
2014-06-12
遼寧省社科聯2014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研究成果(2014lslktwx11)
陳曉芳,女,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