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琰
淺談食品安全與健康
石琰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人們飲食文化日益多樣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類生長、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時刻離不開食品,離不開安全、衛生、營養的食品。而縱觀當今社會,各類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蘇丹紅事件,禽流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無一不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關于食品安全,我們雖然看到了國家對法律法規、檢驗檢測體系的不斷完善,但是消費的主體是我們,所以學習了解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下,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吃飽,而是希望通過食物來調節身體,使之處于更加優良的狀態。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注食品健康問題。
食品安全 健康 認識體會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可供我們選擇的食品日趨豐富,大街小巷商店超市,五花八門的食品讓人應接不暇,各式各樣的食物雖然豐富了我們的餐桌,但是,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地溝油、注水肉、問題奶粉的混亂市場上,如何擦亮眼睛,區分優劣就變得更加重要了,這不僅是要維護消費者的權利,更是要對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負責。學習食品安全與健康知識,就是給自己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在紛繁的食品市場上,甄別安全的優質的食品。
食品安全與健康這門課可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首先是食品安全,其次是食品與健康。
正如人們經常說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有保證了生命安全,才能有進一步追求健康的基礎。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體性發病,會引起較大的社會和心理影響。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個主要原因,它能帶來不必要的死亡和經濟負擔。而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又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如農藥殘留、濫用食品添加劑、病原微生物控制不當、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險及食品污染等。在國內,長期以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有關劣質食品的報道層出不窮,比如說關于劣質奶粉、劣質面粉、劣質大米、劣質豆制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福壽螺、毒火腿、瘦肉精、毛發醬油、黑心月餅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一起起觸目驚心,輕者致病,重者導致死亡。在世界范圍內,近年來食品安全方面的惡性、突發事件也屢屢發生,如比利時發生二惡英污染事件;英國發生的瘋牛病及豬瘟;日本發生的近萬例的大腸桿菌O157的食物中毒事件均已嚴重威脅人群健康。
學習食品安全,讓人們系統全面地了解各類可能對我們生命安全存在威脅的情況,從而讓消費者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更加理性。比如,人們通過學習,了解了各種食品添加劑及其作用,這樣在選購食品時可以更細致地比較挑選。同時也了解了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會被不法商家濫用的非食用的添加劑,以及怎樣區分出那些外觀很出色,其實營養價值或者安全系數不高的食品。
面臨當今被污染的生態環境、巨大的生活壓力,多數人的身體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人人都渴望有健康的體魄,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把錢花在養生上,但是我們也看到,各式保健品擺滿貨架,老百姓胡亂依賴藥片,這不僅沒為我們的健康做出貢獻,反而大大加重了我們身體的負擔。中醫告訴我們“藥食同源”,最理想的藥物往往是食物。學習食品安全與健康,不僅讓人們知道吃什么安全,更讓人們了解吃什么最好。
“爭蜂吃醋”“男不可百日無姜,女不可百日無糖”等膾炙人口的順口溜讓人們記住了那些最傳統、最科學的養生之道。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地理環境就要使用不同的食物。從這個角度看,食品安全與健康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廣大群眾是食品的最終消費者,是優質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質食品的受害者。人人都是消費者,個個不是局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維護身體健康也要靠我們自己。所以說食品安全與健康是每個人必備的知識。
除了個人要加強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關注,國家和政府也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督與監管。2003年4月16日,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工作邁入了綜合監管與具體監管相結合的新階段,也表明了我國政府與時俱進、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然而,此后有關食品安全的負面消息依然不斷,比如阜陽劣質奶粉、重慶火鍋石蠟底料、太倉劣質肉松、山東“摻肥”龍口粉絲……據媒體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調查顯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82%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13%的人表示“可能會”。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緩、問題較多,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國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因此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應當把在整體上建立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作為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來實現。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從宏觀上看,自然與人類的和諧至關重要,這個關系直接影響著整個人類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整個人類同時積極努力才能夠遵循的自然法則;從微觀上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各監管部門,乃至企業都應從百姓餐桌無小事的角度出發,完善政策、加強監管、提高意識;從個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著國家相關制度的完善等來解決食品安全的本質問題,需要自覺環保、自覺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獲取,時刻注意樹立科學飲食觀念,正確地處理好飲食、營養、健康的關系。
石 琰 山西教育圖書服務中心(責編 樊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