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瑞
山西臨猗方言“可”的特殊用法
郭曉瑞
“可”在臨猗方言中的用法與意義相當豐富。本文試從句法分布、語法功能、語氣意義等方面來討論臨猗方言“可”的用法:“可”可作程度副詞表程度,作頻率副詞表頻率,“可”還作為語氣副詞表達語氣的豐富性與獨特性。
可 語氣副詞 頻率副詞 程度副詞 語氣
臨猗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盆地三角地帶北沿,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臨猗方言屬于中原官話汾河片。臨猗縣是由原臨晉縣和猗氏縣合并而成,兩地語音略有不同。本文談論的“可”是靠近臨晉縣的孫吉話。
臨猗話的“可”在口語中出現頻率很高,大致有三種讀音:一是[k‘31],二是[k‘24],三是[k‘53],聲韻相同,聲調不同。“可”作程度副詞表程度這一用法與普通話基本一致,本文不予贅述;“可”作頻率副詞表頻率,作語氣副詞表達各種各樣的語氣是臨猗方言特有的,本文著重談論“可”的后兩種用法。用法不同,“可”的讀音也不同。
“可”在臨猗話中表頻率相當于“又”,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讀作[k‘31]。
一般用于疑問句和陳述句中。
例如:
(1)都給你說啦,我不愛吃這,你怎么可(又)做這嘮?
(2)你怎嘛可(又)感冒啦嘮?
(3)你怎么才起來,就可(又)磕睡的?
(4)你瞅,還沒有做哩就可(又)犯病啦。
(5)夜個喔人(那人)可(又)來啦。
(6)上星期才給了他錢,這么可(又)沒有啦。
(7)我才才掃完地,他就可(又)董臟啦。
(8)我黃豆這回考試可(又)考嘮耶第一。
(9)我女子這回回來可(又)給我買嘮耶襖。
當表示頻率“又”時,臨猗話基本都用“可”,很少用“又”,且“可”在不同的語境下,表示不同的語氣,尤其是當“可”重讀時,相應的語氣就更重。比如例(1),說話者帶有責怪、埋怨的語氣;例(2),說話者往往帶有責備、心疼的語氣;例(3)(4)(5)(6),說話者明顯帶有厭煩、不滿的語氣;例(7),說話者語氣中含有無奈之義;例(8)(9),說話者語氣中自然流露出驕傲、得意和喜悅之情。以上例句表達的語氣是相應的語境和“可”的語義共同完成的。
“可”作語氣副詞的用法在臨猗方言中十分常見,既可用于陳述句中,也可用于反問句和祈使句,在不同的語境下,說者所表達的語氣也不同。
1.“可”用于陳述句時的句法表征。
(10)不要瞅年這娃數學不好,年喔語文可成好著哩。
(11)不要瞅喔人一天見你嘻眉笑眼的,喔心地可成瞎著哩。
(12)你不要瞅我一天喂雞麻煩,恰這雞下下奈蛋可營養高。
(13)呀!這人看著脾氣瞎,這人可有苦太。
(14)不要瞅年喔媳婦長得丑,年喔(復指主語)可靈性太。
以上句子中,“可”都用于謂詞性成分前作狀語,在比較中表轉折之義,語義表達側重于后半句,比較的是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可”本身就帶有轉折語氣。
除了表轉折,“可”還可以用于復句中,重在兩者之間的比較。例如:
(15)我姐那兩孩子性格剛好相反,耶(一個)是不愛說話;耶(一個)可是說地不停。
(16)這兩地方各有各奈好:北京是機會多,環境可不好;珠海可是環境好,機會可不如北京多。
(17)這兩窖地,耶是離屋近,可不好澆水;耶可是澆水方便,可離屋太遠。
以上例句中,“可”(分號后第一個)雖表達對比之義,但沒有語義側重,前后是并列關系,此處的“可”可換成“又”,比較的雙方是不同的矛盾主體,雙方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1.2“可”用在陳述句中,還表動作前后矛盾,轉折的意味比較弱,讀作[k‘31]例如:
(18)我叫你走地里摘棗,你不去,我摘回來啦你可吃得不停。
(19)想吃好的可懶得怕動彈。
(20)愛熱鬧可嫌麻煩的。
(21)我坐噠(那兒)瞌睡的,到炕上可睡不著。
(22)他就是個家(本指自己)會,叫講呀,可講不出哩。
與表轉折不同的是,表動作前后矛盾的句子,前后兩部分沒有語義側重,語句可以顛倒順序,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動作實施者自身矛盾的狀態。
1.3“可”用在陳述句中,表否定,相當于“不”,但比“不”的否定語氣要強烈,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讀作[k‘24]。例如:
(23)A:喔是做什么用了?
B:可曉得。(不知道。)
(24)A:喔一天老在忙什么了?
B:可曉得。(不知道。)
“可”用在答句中,對詢問者的問題并不知情,而且帶有一點與己無關的旁觀態度。
1.4轉折連詞“可是”與“可”連用,用于陳述句中,加強轉折語氣,讀作[k‘31]。例如:
(24)你不要瞅我一天走地里遲,可是我到地里可做得不停,可做得快。
(25)屋里人不愛見年,可是屋里可離不了年。
(26)我雖然在哇(那兒)躺著哩,可是我可沒有瞌睡。
(27)年奈果子雖然少,可是年喔(回指)果子長得可大。
以上例句中的“可”可以去掉,并不影響語義的表達,只是加上“可”,轉折的語氣加重。
2.“可”用于反問句時的句法表征。
2.1“可”在反問句中,用在動詞前,使句子本身帶有的語氣得到加強,讀作[k‘24]。例如:
(28)我可上過奈大學啊?
(29)你可看過位本書啊?
(30)你可是他媽啊?管兀么(那么)多做嗦了。
(31)她可連人能坐在一塊啊?
上述句中的“可”都可以省略,語義不變,僅用反問句式也可表否定之意,即“我沒上過大學”“你又沒看過那本書”“你不是他媽,不用管那么多”“她不能和人平起平坐”“他沒有多少錢……”;但是,有“可”時,說話者否定語氣更強,加之用反問句的形式,更能表達說話者的態度,引發聽話人的思考。
又如:
(33)①年有人操心哩,你可操什么心了?
②年都不操心,你可操什么心了?
上述例句雖形式基本一致,但在不同的語境下,表達的意思不同。其中的“可”可有可無,對句義的表達并無影響。句①的意思是:“有人操心,你就放心吧”,語氣中帶有心疼、責備的口吻;句②的意思是:“應該操心的人都不操心,你就更不用操心啦。”表面看似在責怪聽話人多此一舉,實則有言外之意,帶有調侃的語氣。但加上“可”后,相應的(責備或者調侃)語氣就更濃,臨猗話一般都帶有“可”。
(34)A1好家伙!你孫子都這么大啦?
A2好爺哩,年(他指)孫子都這么大啦?
B2你可當哩?(你以為呢?)
上面兩組對話,同一個說話人,詢問的對象不同,語境不同,雖回答時都用“你可當哩”這句話,但表達的語氣就有所不同。對話1中,聽話人就是當事人,話語強調的是時間真快,都十幾年沒見了,所以有孫子不為怪,同時語氣中帶有少許自豪之情;對話2中,聽話人是第三者,話語強調的是年已有孫子這一事實,往往帶有調侃、諷刺的意味。這兩組對話中,“你可當哩”所含的語氣是語境所賦予的,“可”也是起到了加強的作用。
2.2“可”用在反問句中,經常與“能”連用,組成“可能”一詞,讀作[k‘24nn24]。說話者主觀上往往已帶有否定、懷疑的態度。例如:
(35)我可能和你比啊?
(36)人家能那么做,你可能那么做啊?
(37)你放心,他可能耶人把喔(定指某東西)都吃完?他可是什么嘮。
(38)他一天逛下那么爭(表厲害),可能考上大學啊?
(39)驚(怕)什么了,他可能把你怎么嘮?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可能”與普通話的“可能”不同。普通話的“可能”作形容詞時表可以實現的,例如:“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作名詞時表成為事實的屬性,例如:“事情發展有兩種可能性”;作副詞時表也許、或許之義,例如:“明天可能要下雪”。而上述例句中,“可能”不算是一個完整意義的詞,“可”可以省略,句子意義不變,都表達反問語氣;但加上“可”后,說話者主觀的否定和懷疑態度則更加明顯。
3“.可”用于疑問句時的句法表征。
3.1“可”與語氣詞連用,用于疑問句中,表達相應的語氣,讀作[k‘31]。例如:
(40)她怎嘛可哈走啦嘮?我還說叫她給我捎耶東西哩。
(41)他的可哈來啦?我還沒有拾掇好哩。
(42)你大學可哈畢業啦?
(43)他隨(表剛剛)連我說完話么,可哈走啦?
(44)你作業可哈寫完啦?
“可”與語氣詞“哈”“啦”連用,在句中做狀語,說明時間之快、動作之迅速,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情態。比如:例(40)中,說話人就帶有詫異之態,遺憾之情;例(41)中,說者對“他們”動作的迅速表現出詫異,對自己的拖拉表現出一些歉疚;例(42)表示時間之快;例(43)(44)表示動作之迅速。其中“可哈”連讀,語速很快,“哈”的聲母脫落,經常聽若“啊”。
(45)你可是,老惹娃做什么了?
(46)你倆可是,好好的老吵什么了?
(47)他可是,一天閑的么事啦,管兀么多做嗦了?
(48)娃這兩天這么乖,你可是,老嚷的娃做什么了?(孩子這兩天這么乖,你真是的,老罵孩子干嘛啊?)
上述“可是”與普通話轉折連詞“可是”不同,首先上述“可是”連用表讓步或感嘆,相當于“也是(的)、真是(的)”,其次“可是”往往跟在主語后面,與其后的謂語部分之間有短暫停頓,相當于插入語;而普通話中“可是”則不同,“可是”作為連詞,一般用于主語前表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等連詞相呼應,例如:“可是我沒有做錯呀!為什么要道歉”“雖然大家都不會怪你,可是你這么做不好”“大家雖然很累,可是(大家)都很愉快”,“可是”作為副詞,意為“真是,實在是”,帶有肯定的語氣。例如:“她家媳婦那個賢惠,可是百里挑一”。
4.“可”用于祈使句時的句法表征。
臨猗話中,“可”用在祈使句中,有“千萬、一定、必須”之意,帶有叮囑、囑咐的語氣,重在強調謂語中心語,讀作[k‘31]。例如:
(49)我娃結婚你可要來哩哦!(我孩子結婚你一定要來哦!)
(50)到學校可吃好些哦!可不要省錢。(到學校一定要吃好點,不要省錢。)
(51)到路上開車可慢些哦!(到路上開車慢點!)
(52)這耶襖穿上可可的。
(53)這耶床單鋪著可可的。
(54)這柜子放這可可的,正好。
在臨猗話中,“可”既可以作程度副詞,又可以作語氣副詞,那什么時候是表程度,什么時候是表語氣?臨猗話主要用聲調和語法功能的不同來區分。例如:
(55)不要瞅年喔人屋里么錢,但年可會事著哩。
(55)不要瞅年喔人屋里么錢,(但)年可會事。
綜上所述,臨猗方言“可”運用三種不同的聲調,既能表程度,相當于普通話的“很”,又能表頻率,相當于普通話的“又”,更能作為語氣副詞,用在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和祈使句中,表達或加強各種各樣的語氣,足見臨猗方言“可”用法的豐富性和獨特性。
[1]儲誠志.語氣詞語氣意義的分析問題——以“啊”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4).
[2]劉松江.反問句的交際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3,(2).
[3]侯精一.現代晉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
[4]黃伯榮.漢語方言語法類編[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6.
[5]喬全生.河東方言的獨立詞“可”[J].方言,1995, (3).
[6]史秀菊.臨猗方言的結構助詞“奈”與“哩”[J].語文研究,2003,(1).
[7]史秀菊.山西臨猗方言人稱代詞的音變[J].方言, 2003,(4).
[8]徐晶凝.漢語語氣表達方式及語氣系統的歸納[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
[9]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小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郭曉瑞 山西大學文學院 碩士研究生
(責編 樊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