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占群
(宜興 214221)
大自然永遠是藝術家進行創作、保持旺盛的創造力的源頭活水。陶藝家的藝術成就幾乎來源于深入生活、觀察寫生的結晶。“立萬象于胸懷”——在生活中得到的新鮮活潑的視覺感受,在這把紫砂“花鳥源頭壺”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見圖1):那是一片寧靜的竹林,小鳥睜著又圓又亮的眼睛立在枝頭,它似乎正引頸聆聽。遠方正傳來什么輕微的響聲,只是一個瞬間,小鳥一動一靜之間的靈動傳神,似乎比我們在生活場景中親眼看到的還要清楚許多。這把紫砂“花鳥源頭壺”以壺嘴為鳥首,以壺把為鳥尾的造型,突出了小鳥生動活潑的的神態,并在壺蓋上裝飾如意花紋,真好似小鳥在花叢中引聲歌唱。
圖1 花鳥源頭壺
紫砂壺的造型形態具有無拘無束的表達性,可以容納各種創意性構思,有著寬泛的藝術表現形式。其造型形態各異,素有“方匪一名,圓不一相”之贊譽。從器型來講,紫砂壺大致可分為圓器、方器、花塑器及筋紋器等四大類。從使用上講,紫砂可分為把握式和提梁式兩類。一般而言,圓器講究骨肉亭勻、珠圓玉潤,如“美人肩壺”、“掇球壺”、“仿古壺”等。 方器追求方而不板、挺而不僵、挺拔利落中見精神,如“僧帽壺”、“雪華壺”、“青獅壺”等。花塑器以肖形狀物、形神兼具為佳,如“供春壺”、“荷花壺”、“南瓜壺”等;筋紋器則以飽滿流暢而有韻律取勝,如“菊花壺”、“瓜棱壺”、“葵四方壺”等。至于提梁壺一類,則以高曠挺拔、氣宇軒昂為長,如“提璧壺”、“葵花提梁壺”、“曲壺”等。各式各樣的紫砂壺造型爭妍斗艷,令人賞心悅目。紫砂“花鳥源頭壺”采用了傳統經典的“大彬如意壺”造型。“大彬如意壺”是一款經典的器型,為明朝時大彬設計制作而成,其時有“明代良陶讓一時”之說。時大彬設計此款壺,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撐體的“鼎立”寓意。細賞紫砂“花鳥源頭壺”,壺蓋呈凸圓形,為壓蓋;蓋面貼有四瓣如意紋飾,對稱分布,厚度約為1毫米,工藝精良;扁圓形花蕊壺鈕,壺蓋中有一出氣孔通鈕頂,壺蓋內孔大、頂孔小,孔圓規整、做工講究;鳥首狀壺嘴內斂,氣息莊端且聚氣;壺把為如意圓把,形若鳥尾巴。紫砂“花鳥源頭壺”的器型古樸雅致、大氣不洪,完全展現了“大彬如意壺”器型的風格。
紫砂“花鳥源頭壺”在其壺把、壺鈕、壺蓋面上采用了花鳥作為裝飾,紫砂“花鳥源頭壺”的花鳥裝飾并不囿于小花小鳥,而是隱約中透露出花鳥的古典美感。視角上俯仰往返,遠近取與,紫砂“花鳥源頭壺”體現了音樂化的空間感,引領觀者身臨其境,甚至可以悠閑地徜徉其間,呼吸到山野中清新的空氣。畫面單純素樸,或厚重、或輕松,卻自有其直指人心的力量。透過那些淡雅的色彩、含蓄的線條散發出來的氣息,似乎可以感覺到超脫的,但又不是出世的空靈境界。
紫砂“花鳥源頭壺”的一花一鳥,使觀賞者發現大自然的美景。陶藝家的心態是悠然的、自足的、了無掛礙的。陶藝家手下的紫砂壺世界是洗盡塵滓、瑩潔的世界。在生活中,人們對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現象充滿了幻想與猜測。為了避禍免災、祈福求安、憧憬未來,人們對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賦予一種特殊的含義,以表達內心企盼的愿望。在歷史的長河中,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以及后來難以數計、寓意深刻的壁畫和器物,都在演繹中華民族意寄物形祈瑞祥的傳統,這種傳統形成的寓意理念在紫砂壺的裝飾捏塑創作中,營造出了一處優美的意境和濃濃的情趣,且為中國百姓所喜聞樂見。紫砂“花鳥源頭壺”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一件優秀的藝術品,總能恰如其分地映射出時代背景和真實生活,于平凡樸實的生活中尋找靈感,將自己的感情與自然之美融入紫砂作品中,從而創作出深入人心、頗為大眾稱贊的一件件作品。一花一鳥,在紫砂“花鳥源頭壺”靜默中散發著淡淡的馨香。紫砂“花鳥源頭壺”的花鳥裝飾,以藝術的形象化為繪畫語言,傳達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中形成和積淀的古老的花鳥情結,洋溢著對自然中生機勃勃之花鳥的喜愛,洋溢著對人與自然、人與花鳥之間和諧相處、和平共處的人文精神和美學思想的表現和贊頌。紫砂“花鳥源頭壺”的意韻需慢慢品味,無論何時對紫砂造型的喜愛永遠不變。
[1]張樹祝,王春玲.方匪一名,圓不一相——淺談當代紫砂壺形態美的鑒賞[J].江蘇陶瓷.2005年(06):39-41.
[2]劉曉慧.論紫砂花塑器藝術[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2(Z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