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璐WANG Xiao-lu;任曉璐REN Xiao-lu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基礎部,信陽 464000)
(Basic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Xinyang 464000,China)
我國的士官教育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培養信息化新型作戰人才以及建設信息化作戰軍隊不僅是現階段軍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更是推進中國軍事變革的核心目標。培養高技能士官人才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士官職業技術教育的轉型,但是當前深化軍事斗爭準備以及提高部隊的核心軍事能力對士官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對高技能士官的現狀和需求進行準確的把握并深入推進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轉型的發展以充分適應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新要求。在推進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轉型深入發展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其思路應該是:在士官教育的轉型發展中,在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候應當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并以推進教育目標轉型和教育體制轉型作為基礎,同時,將重點放在教育師資、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轉型和教材更新配套轉型、教學設備設施更新升級實現教育環境轉型上面,通過聚焦教育工作主戰場以促進教育管理方式等各個方面的轉型,從而在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轉型的工作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為此,筆者針對深入推進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轉型發展的對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士官教育向信息化轉型升級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是教育的理念在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符合信息化條件下士官教育規律的特點以及高素質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首先,應當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培養士官的綜合素質;其次,對士官在任職周期內進行分階段升級培養,所謂的分階段升級培養其實和部隊里面的現役軍官的“終身培養”一樣,就是說士官每次在升任更高一級的職務之前,先去軍校進行一次培訓。再者,要對士官進行開放式培養,即在教育政策、觀念、時間和地點以及教育方式、手段、內容以及考核評價等整個教育過程中實行全方位開放,使其更有利于培養士官素質。最后,要改變以往的以“教”為主,變以“學”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根據以前的“教”為中心的一些弊端,我們要強調以“學”為主題的教育理念,在信息化條件下著重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20 世紀80年代初以來,為了適應機械化戰爭的需要,我軍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共經歷了五個階段,即“合格人才”、“復合軍事人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三型人才”、“五支隊伍”。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因此,現代的戰爭形態已經進入了“隱形”的數字信息化戰爭時代。我軍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因此確定了“培養適應信息化戰爭新型軍事人才”的目標以適應時代的變遷和軍事的變革,并且,這個目標一經確定,所有一切士官的教育工作都要緊密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努力實現由傳統教育形態向信息化教育形態轉變;由培養適應機械化戰爭需要的合格軍事人才向培養適應信息化戰爭的新型軍事人才轉變;由以相對封閉、自成體系的軍校教育向全面開放、軍民融合的軍事教育方向轉變;由以學歷教育為主向以任職教育為主轉變;由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對分離向基本分離轉變;由以聚焦機械化條件下合同作戰、培養合同作戰指揮人才和各類專業人才為主,向以聚焦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信息專業技術人才與新裝備關鍵崗位人才為主轉變。
士官的培養層次隨著不斷轉型升級的士官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已由原來的中專提升為大專。因此,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也要進行轉型和更新。教學內容的轉型是整個士官教育轉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支撐,在士官教育轉型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在對教育內容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四個突出”,即突出時代性和先進性、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突出思想性和方法性、突出教學內容的簡明性和集約性。其次,加強數字信息化教學內容的建設。為了有效提高教育改革的效果,不僅要對國內外和軍內外的發展形式和數字信息教學內容的發展進行把握,更要著眼于一切科學確定的數字信息化教學內容建設。對數字信息化教學內容進行統一規范的建設和管理,去除不適應培養信息化條件下新型作戰人才的教學內容,此外,為了適應士官教育轉型升級的需要,還應當不斷提高教材和設備器材的層次。
在士官教育當中,訓練環境、校園環境以及科研學術環境等教育環境是教育轉型的基礎。教育環境轉型在培養士官人才以及建設學校的發展中,創造良好的訓練環境、寬松和諧的科研學術環境以及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是教育環境轉型的重點,即建立適合培養士官人才成長的布局合理以及資源豐富的信息網絡體系,研發技術現金以及貼近實戰訓練模擬的教學信息系統。這樣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士官學員能夠放飛自己的夢想、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輕松活躍的學習,從而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建設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這就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理論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較高的素質。對于士官教育來說,隨著教育層次的升級和教育對象層次的提高,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要越來越高。師資隊伍在學校的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軍事教育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僅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士官教育轉型升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優化師資隊伍,要提高其教學水平和自身的素質,比如安排軍校的士官教員進行深造學習,或者聘請一些有經驗的學者專家來講座。逐步建立由院校專業教員、部隊任職教官以及特聘區內外專家三種主要師資力量構成的師資隊伍新體系。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士官教育也在進行轉型升級,在士官教育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必然的要求。為了適應國內外軍事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我國士官教育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培養目標也要隨之不斷創新和變革。從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對軍事人才培養的需要出發,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勢。由原來的教師為主導,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大班式教師主動講授、學員被動聽講轉變為小班學員討論的主動學習;由原來的封閉式課堂教學轉向開放式教學;由原來的傳統教學方法轉為信息化的現代化教學。
[1]湯根沐,張德軍.軍事任職教育體系構建與創新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186.
[2]馬立峰,盧偉.新世紀新階段軍隊院校教育理論創新[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李明潤,王平,田益友.后勤士官任職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