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納璺++劉林


摘 要:本文結合原生態和原生態設計進行分析,論述了古船木家具在設計中,從材料的使用、設計工藝、思想和風格等方面,都體現出了原生態設計理念,并體現出較高的人文、審美和生態價值,從而提出了以原生態價值為取向的古船木家具設計方向。
關鍵詞:藝術設計;古船木家具;原生態設計;價值;審美;文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古船木家具其材料全部取自于退役的海船,并充分保持古船木的原本形狀,再進行純手工的打造而成,其保留著古船木原本的傷痕、溝壑、孔洞甚至海水沖刷的痕跡等,具有原生態自然古樸的美感。
一、古船木家具與原生態設計[HT5”SS]
古船木全部取自于退役的海船或被遺棄埋葬的海邊沙石之下甚至沉至海底多年的古船。這類船本身年代比較久遠,一般在50至60年以上,有些甚至上百年的更是常見,大多是密度高、硬度大、有油性或者蠟質的古老船木木料的總稱,包括鐵力木、石頭椎、昆甸木、楸木、柚木等等,這些木料在老船行駛的過程中,歷經多年的海水浸泡、海浪沖刷、烈日曝曬,變得紋理清晰酣暢,結構自然質樸,質感厚重大氣,而且堅韌耐磨,還具有防水、防蟲、防腐等特性。用古代船木制作而成的家具被稱為古沉船木家具,這種家具體現出樸質、古拙、厚重、粗獷的感覺,從外觀上來看,船木特有的厚實、釘孔、被海水魚蟹侵蝕的殘痕,以及鐵釘滲入木材形成的水印,天生透著浪漫主義氣息。在工業家具盛行的今天,一些人開始追求自然、質樸和原生態之美,古船木家具成為現代家居裝飾的新寵。
“原生態”在當下中國多以一個新生的文化名詞出現,在人文科學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無論該詞應用于哪些領域,或者其后綴如何變化,其實質都是對自然科學層面上關于“原生態”含義的借喻,意喻環保、天然、原始、本土、健康等,有時候也特指存在于民間、散發著鄉土素樸氣息,且不經任何特殊雕琢的藝術形態。
而原生態設計即指在家具設計構思、選材、結構、造型以及工藝等各環節中,都要從原生態環保的角度出發,注重設計的生態可持續,重視人與家具的自然情感交互,傳承民族民俗文化及相關內涵及要素,并依靠材料的內在和外在結構特點和基本性能,將材料獨有的肌理美感、色彩美感和質地美感等“原生態”自然美感都表現出來。這剛好迎合了現代人們追求渴望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的潮流,體現了濃濃的懷舊情愫。
二、古船木家具設計中的原生態設計體現
1.設計思想的原生態。設計思想的原生態是基于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生存空間惡化、人們環保意識提高,渴望重回自然懷抱這樣的現實而產生。說明人們己經對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及資源的高消耗有所反省,這就決定了在該思想指導下的古船木家具設計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同時注重設計的生態可持續,并以此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2.設計取材的原生態。與一般實木家具不同,古船木家具的材料來自于廢舊船身,都是從舊船上拆解下來的木材,不需過多的加工,直接制作而成。船木家具的木材在二次使用之前,已經在漁船上經歷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日曬和浸泡,木質都十分優良。正因如此,古船木家具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品質,其防水、防火、防蟲的天然環保性也比實木和人造板更好。而古船木家具事實上是對廢物材料的二次利用,沒有額外地砍伐樹木。可見古船木家具實現了真正的低碳環保。
3.設計風格的原生態。古船木家具在設計風格上也另辟蹊徑,一般線條比較粗獷,尺寸相對比較大,且大都保留了船木原貌中的傷痕、孔洞、溝壑,以及斑駁、具有歷史滄桑感的顏色。這種設計表現手法展現了舊船木的殘缺美以及木質的潤滑感,在天然的粗獷與藝術的精巧之間,將舊船木的自然與人文魅力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呈現出一種返樸、厚重、不對稱的原生態風格,如圖1古船木家具就體現了這樣的感覺。
4.設計工藝結構的原生態。古船木家具都是采用純手工打磨的傳統制作工藝,除表面涂飾一層清漆外,連接方式上幾乎不使用化學粘合劑,控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家具之間的連接處,也沒有使用螺絲釘等五金材料。很多船木家具是直接用一整塊舊船木材制作而成的,另外一些是采用榫接結構加固物件把兩塊木材拼接起來,利用卯眼及榫頭的凹凸咬合的方法把家具構件連接在一起,一鑿一插之間把家具各個部件緊密結合成一個結實的整體,如圖1古船木椅子。“榫卯”結構的價值不僅在于結構合理,使用膠合劑量低,污染少,還可拆裝重復使用等對環境保護有利的措施。
三、古船木家具的原生態設計價值體現
1.人文價值。原生態古船木家具不僅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更是具有文化價值,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每一件古船木家具產品都具有藝術作品同樣的收藏價值,如圖3古船木茶盤就體現了古樸雅致的人文氣息。
通過精心設計的原生態古船木家具,強化了人與產品的情感交流。古船木家具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哪怕款式近似的家具,仔細一看上邊的紋理也完全不同,而這也正是藝術創造的特征。同時船木家具不同于中式家具傳統風格的光潔精致,禮治秩序,也不同于古典家具的雕琢粉飾,華麗典雅,金壁輝煌,更不同于那些西式風格,它是對曾經記憶的一段傳承,觸摸歲月,珍藏記憶,是對“滄桑感”的一種品位追求。
2.審美價值。古船木家具設計風格通常線條簡單,不帶太多曲線條,善用直線,造型簡捷流暢,結構堅實合理,比例適度,體現人體工學,注重使用功效,摒棄了豪華雍容的裝飾與感覺,如圖4古船木躺椅。質感以自然色為主線,注重材料和色彩之間的平衡,把形象美和動態美結合起來,體現雅的風韻,符合人回歸自然的視覺要求,簡潔明快、身心放松。
3.生態價值。“生態價值”概念是與現代生態文明時代相適應的可持續的“新發展觀”, 它倡導以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它實際上是自然生態系統對于人所具有的“環境價值”。船木家具的內核思想就是讓設計回歸本源,秉承天然、實用的原則,取之天然、回歸自然。將大自然的杰作與人類的創意巧妙而默契地融為一體,以根為本、精心構思、順天而作、化腐朽為神奇,于細微處見靈趣,制作出結合藝術及實用為一體,其順應自然、師法自然、美化環境、天人共生的想法。在材料、工藝、色彩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以人為本;更加具有人情味,符合時代精神和文化的內涵,符合當今時代“生態”的主題。
四、原生態設計給古船木家具設計的啟示
在古船木家具設計中,首先要從觀念上去把握“原生態”,即主要從“度”的角度去考慮設計活動對事物本身特性的影響,并不特指在設計活動中完全保持事物“原生態”的本真性,可從古船木家具設計構思、選材、結構、工藝及造型各個階段進行把握,一切從簡,盡量符合環保要求。該理念運用于家具設計領域指在家具設計過程中應采取一定手段盡量保持事物原有的特性,減少不必要的人為干擾,在營造事物自然美感的同時,創造具有鄉土素樸生活氣息的藝術形式,設計活動應控制在可調節范圍內的一種設計思想觀念,其主體思想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在設計中,應秉持“造物自然”的思想。這就要求根據對象物本身固有的形狀、色彩、肌理打造自然美感,體現或凸顯對象本身固有的的自然美感,而不應對其過分修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原生態設計,所以在古船木家具設計中,都是盡量利用現有材料的造型、結構和表面肌理特征,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進行看似無心,卻是精巧的設計,體現此時無“心”勝有“心”。
2.盡量利用材料和表面處理,打造事物的自然美感。古船木家具所利用的古船木材料,本身就經歷了兩三百年的生長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海水浸泡、海浪沖刷,不僅木質堅韌結實,且練就了防水、防蟲的功效;加上長年累月經歷海水沖刷和浸泡,上面的鐵釘、桅桿等形成自然銹跡和斑孔,以及在船木表面自然形成一種腐蝕痕跡,這種自然的美感,為古船木增加了一份曾經滄海的氣度和懷舊滄桑的藝術美感。3.盡可能在設計中顯現文化氣息,滿足人們的雅致風格和田園風格追求。“船經滄海無常道,木納百川有本心。”歷經百年漂泊的古船木,以其質樸天然和充滿滄桑感的外觀,別出心裁的創意與設計、恰到好處的點綴組合,提升了其人文價值,滿足了人們追求雅致風格和田園風格的需求,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責任編輯:徐智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