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新++丁良南
【摘 要】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預備黨員往往處于實習實訓階段,具有學生、員工的雙重身份,開始進入社會。其黨性教育需要高職學院在育人觀念、實習政治輔導員選配、學院黨員教育平臺、黨性教育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工學結合 實習實訓 黨性教育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預備黨員的新特點
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將教育制度和勞動制度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學習制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發布后,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廣泛推行工學結合,目前,已形成了引企入校模式、辦校入企模式、產教一體化模式、訂單式模式、頂崗實習模式、“2+1”模式、項目驅動模式、工學交替模式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模式。除了引企入校模式是企業向學校提供各類設備和材料,學校出師資,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共同對在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外,其他模式都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實習實訓階段以企業為主體,由企業組織完成實習實訓階段學習任務的工學結合模式。
國家“十一五”規劃以來,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實行三年制或兩年制職業教育。根據黨員培養發展的規律,高職生在校期間需要一定的教育培養時期,一般在一年以上,所以,高職生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一般在二年級或三年級。從高職生學業方面來講,一年級一般是學習專業基礎知識,二年級才開始學習專業實踐知識。也就是說,高職生預備黨員大多屬于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處于實習實訓階段。因此,從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來看,高職生預備黨員大多數正在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就是說,正是在企業實習實訓階段,高職生預備黨員處于考察培養階段或轉為正式黨員。
因此,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生預備黨員有以下新特點:
第一,高職生預備黨員既是職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具有雙重身份。高職生預備黨員開始工學結合后,就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生身份了,特別是在管理上,不可能像在校學生那樣進行管理,必須要考慮他的企業員工身份。作為在企業實習實訓的員工,更多的是接受企業規章制度的管理,特別是企業關于實習期間員工的管理。
第二,高職生預備黨員的實習實訓活動往往是分散的。辦校入企模式、訂單式模式等少數工學結合模式,以及屬于流水線工種、勞動密集型企業類型的專業可以實行集中實習實訓,也可以對高職生預備黨員進行集中教育管理。但是,在工學結合模式中,還有大量學生的實習實訓不是集中組織的,而是分散進行的。高職生實習實訓的地點是分布在各個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甚至是不同的區域,因而,學院只能對高職生預備黨員分別進行教育管理,不能實施集中管理。
第三,高職生預備黨員已經開始深入接觸社會,成為社會一員。高職生預備黨員在學校中屬于象牙塔里的佼佼者,是按照德智體美各方優秀的要求來考核的。在學校,高職生預備黨員自身也是爭做德智體美各方面的模范,在學校和班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受了黨組織的長期考驗,是優秀中的優秀,模范中的模范。到企業實習實訓后,高職生預備黨員自身進步的動力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不會再把學習成績優秀、學生活動積極、操行表現突出作為動力,而崗位適應能力、就業壓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成為他們新的壓力和動力,各種社會風氣特別是不良社會風氣也在不斷影響和侵蝕著他們。因此,要加強高職生預備黨員黨性教育,以保證他們在思想上、組織上做一名出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預備黨員黨性教育的新探索
黨性教育是黨員按照黨性原則所進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培養、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過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黨性教育的核心,是把黨的性質變成黨員黨性的具體途徑。作為預備黨員,既要讓學生在組織上入黨,更要讓他們在思想上入黨。在校期間,高職生經過黨組織的長期培養、考察,被接受為預備黨員。但是,高職生預備黨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章教育、黨史教育、近代史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還要不斷學習,黨性觀念尚需磨礪,黨性教育任重道遠。因此,需要重新審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預備黨員的黨性教育。
首先,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預備黨員的黨性教育。高職學院要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克服關門辦學思維,走出校園,走向企業,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探索多種有效形式,深入開展工學結合。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把高職生黨員和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納入方案之中,從宏觀的角度規劃好高職生預備黨員的黨性教育。高職院校可以制定專門的《工學結合模式下預備黨員的管理規定》,各系部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和管理措施,從指導原則、組織機構、管理目標做出規劃,對責任分工、人員配備做出部署,特別是黨總支、黨支部、政治輔導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和任務。實習實訓前、實習中、實習結束后都要有規范的預備黨員管理制度,對預備黨員的教育要形成規范的文本資料和考核資料,便于預備黨員按時轉正。
其次,做好實習實訓政治輔導員的選拔、教育和培養。在學生實習實訓階段,高職學院要選拔思想政治覺悟高、專業實踐能力強的老師或黨員擔任政治輔導員,能夠在實習實訓時期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又能指導學生的思想政治成長,幫助高職生預備黨員在黨性方面得到提高。政治輔導員在指導預備黨員黨性教育的同時,還要關心同學們實習實訓的日常生活,幫助他們戰勝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幫助他們應對各種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沖擊,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院在管理制度中要明確實習實訓政治輔導員的雙重職責,對他們進行雙重考核,同時,學院要為他們前往不同地點進行指導提供條件。
第三,探索高職生預備黨員教育的新平臺。高職院校只有部分工科專業、少數文科專業是可以集中實習實訓的,其他多數專業如計算機應用、軟件設計、市場營銷、會計、電子商務等專業必須分散實習實訓。實習實訓階段的預備黨員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單位、不同崗位,他們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等需要重新專題研究解決。學院除了按照傳統模式將高職生預備黨員劃分為支部外,還需按照實習實訓地點劃分為不同的黨小組。由于黨小組成員也不能經常在一起開會、學習,學院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利用網絡平臺的職教新干線、QQ群等,建立黨小組學習群組,由實習政治輔導員管理,確定群組學習和實踐的內容,組織群組活動,提高高職生預備黨員的教育效果。
第四,開展多樣化教育活動。在實習實訓階段,一方面是以高職學院組織的教育活動為主,對預備黨員進行教育。學院可以給預備黨員規定學習內容、撰寫學習體會,確定實踐大綱、組織專題調研、撰寫實踐總結和報告,也可以組織預備黨員的專題學習和培訓。另一方面,學院與企業聯合,讓高職生預備黨員的組織關系臨時轉入所在企業,參與企業黨組織的活動,了解企業文化、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讓高職生預備黨員接受企業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企業黨組織對高職生預備黨員的學習、生活、成長、黨性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考察,幫助預備黨員端正思想、克服缺點和錯誤,在大是大非的事情面前指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確保高職生預備黨員能夠如期轉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何源章. 加強高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J]. 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
[3]李登豐.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頂崗實習期間教育管理的實踐探索[J]. 科技創新導刊,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