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摘 要】本文采用會話分析的方法調查了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的言示語現象。結果顯示:1)咨詢師使用的言示語主要有兩大功能:推測和確認;三種命題結構:重復、重構和推斷;功能和命題結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2)咨詢師使用的言示語在以上三方面均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現象;3)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與咨詢師相比,數量少且功能單一,與咨詢師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咨詢師的主要目的是推測和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推斷和確認是導向性的,咨詢師在咨詢中起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心理咨詢 言示語 功能 命題結構 不平衡
言示語是會話參與者的一種會話策略,以幫助其談論會話本身、構建會話主旨[2]。研究者認為言示語是會話的特征之一,會話參與者借助言示手段理解他們共同參與的會話,而且在不同的機構環境和機構話語中會產生不同的言示語,它們的功能與機構環境緊密相關。心理咨詢是一種交流活動。咨詢師通過咨詢幫助咨詢者理解其自身及其對環境的反饋,并幫助其明確個人行為的意義、目標和價值[1]。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咨詢師和咨詢者具有不同的身份特征:咨詢師是傾聽者和幫助提供者,咨詢者是訴說者和尋求幫助者。咨詢師同時也是控制者和引導者。咨詢師與咨詢者之間的身份對應正是由心理咨詢的機構秩序所決定的。而這種結構秩序是在心理咨詢的機構環境中由咨詢師和咨詢者通過其語言使用再生的。
本研究以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與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雙方言示語的功能和命題結構,調查其分布的不平衡性,并揭示言示語作為一種話語策略在身份建構過程中的作用。
1 數據采集
本研究的數據采集自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多場職業規劃心理咨詢真實場景。共有6名咨詢者參與了本研究。研究者使用數字錄音設備對職業規劃咨詢過程進行錄音,并轉寫出文字材料。其中共標記出374處言示語使用(C——咨詢者;T——咨詢師)。
2 結果與討論
2.1 功能
功能是指使用言示語所實現的作用。本研究所收集的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數據中,言示語主要有兩種功能:推測和確認。推測是指言示語的內容并不是談話某一方說出的內容,而是某一方想要說或應該說的內容。確認是指言示語的內容是確認談話某一方已說的內容或是要求某一方就已說的內容予以確認。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中,咨詢師的角色類似導師,其主導著咨詢過程。咨詢者的角色類似傾訴者,其接收咨詢師給予的反饋。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其角色定位。
例1
1 C:啊——沒,就是我們這一代,我在家里算(0.5s)我媽那邊是倒數第二小的,我爸那邊也是,然后那些哥哥姐姐有幾個就現在自己在外面闖的,做生意,挺不錯的
2 T:恩
3 C:呃如果是以后,可能能幫上忙,就是工作方面,但是我不喜▲
4 T:▼你想過穩定的生活
5 C:啊
此例中,咨詢師言示語的功能是推測。咨詢者在話輪1中談論自己哥哥姐姐的生意,并表達出羨慕。然后在話輪3中,咨詢者認為自己可能可以從他們的生意中獲得職業上的幫助,但咨詢者表達出其對做生意的排斥。咨詢師在話輪4中使用言示語打斷了咨詢者的話輪,并提供了一種與做生意截然不同的工作類型“穩定的”。這是咨詢師從咨詢者的話輪3中做出的推測,咨詢者的話輪3并沒有表達出相應的內容。咨詢者的話輪5確認了咨詢師的推測。
例2
1 C:而且現在也不用60分,我隨便弄一下老師都給80多分,無所謂,對成績現在沒有要求
2 T:恩
3 C:對上課現在也沒有要求,現在就是起碼對得起自己吧就是這吧,畢業就可以了
4 T:就是能畢業,這個對你來說還不是問題
5 C:應該不是問題
此例中,咨詢師言示語的功能是確認。咨詢者在話輪1和話輪3中描述自己學業上的情況。咨詢師在話輪4中使用言示語,其內容是對咨詢者話輪1、3的總結,確認其理解正確。咨詢者在話輪5中確認了此總結的正確性。
2.2 命題結構
命題結構是指咨詢師言示語的邏輯類別。本研究所收集的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數據中,言示語主要有三種命題結構:重復、重構和推斷。重復是指咨詢師的言示語是咨詢者在上一話輪中話語的重復。其主要功能是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
例3
1 T:然后呢(2s)?上午是有課是吧?
2 C:對,剛剛下課
3 T:剛剛下課。那我就了解一下你的基本情況好吧
4 C:行
此例中,咨詢師詢問咨詢者遲到的原因。咨詢師在話輪3中重復了咨詢者話輪2中的內容,尋求咨詢者的確認。咨詢者在話輪4中予以了確認。
重構是指咨詢師用自己的語言對咨詢者已說的內容進行重述,但并不改變咨詢者表達的意義。其主要功能也是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
例4
1 C:因為我沒有學到東西,發憷
2 T:就有點怕
3 C:對,就是害怕
此例中,咨詢者描述其擔心沒有學到知識,咨詢師在話輪2中使用“還怕”重構了咨詢者話輪1中的“發憷”,兩者意義一致。其功能是確認理解正確,咨詢者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
推斷是指咨詢師依據咨詢者所說的內容推斷其表達的意思。
例5
1 C:我父親是——就是一名工人吧,母親在家里沒有工作
2 T:那這個經濟條件一般
3 C:恩,一般
此例中,咨詢師依據咨詢者在話輪1中的描述,推斷其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尋求咨詢者的確認。咨詢者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
由以上兩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言示語在功能和命題結構上存在交互效應。endprint
由表1可以看出推測功能與命題結構推斷對應,確認功能與命題結構重復和重構對應。
2.3 咨詢者的言示語
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有兩名參與者:咨詢師與咨詢者。本節分析咨詢者的言示語使用情況。職業規劃心理咨詢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階段1中,咨詢師主要了解咨詢者的背景信息。階段2中,咨詢師厘清咨詢者所面臨的問題。階段3中,咨詢師提出職業規劃建議。在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中,咨詢者的言示語只出現于咨詢的第三階段。
例6
1 T:所以這個公務員我覺得還是可以準備準備(1s),因為現在公務員對女孩子來說應該是個▲
2 C:▼很不錯的一個出路吧
3 T:對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打斷了咨詢師的話輪,并使用言示語推斷咨詢師想要表達的意義。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推測,命題結構是推斷。
例7
1 T:那我覺得你是可以就是把你愿意的想法拿去做,考那個青藏班
2 C:就考那個研究生
3 T:恩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使用言示語確認咨詢師所表達的意思。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確認,命題結構是重構。根據對本研究所搜集數據的分析,發現咨詢者的言示語在功能和命題結構上也存在交互效應。
2.4 不平衡性:咨詢師與咨詢者言示語的分布
分布是指言示語在數量上的不平衡性。分布可以揭示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話語中言示語的重要特征——不平衡性。不平衡是指言示語在啟動模式、功能和命題結構上的不平衡分布。換言之,某類言示語比其他種類的言示語使用次數多、頻率高。通過分析言示語分布的不平衡性,可以揭示咨詢師和咨詢者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使用言示語的特征。
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類別歸納于表2。
咨詢師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所使用的不同類別的言示語在數量上是不平衡的。某些類別的言示語使用數量和頻率比其他類別的高。表3、表4分別是功能和命題結構三方面分析言示語使用的不平衡性。
在本研究收集的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共有374個言示語。表3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功能的不平衡性。確認功能的言示語數量比推測功能的多78個,差別不大。表4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命題結構的不平衡性。命題結構為推斷和重復的言示語數量分別為148和159,差別較小,命題結構為重構的言示語明顯低于其余兩類,數量僅為67。
表5顯示出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在數量和功能上均與咨詢師的情況有較大差異。
數量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明顯少于咨詢師。功能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中,確認功能占多數,推測功能占少數。啟動過模式上,咨詢者只有2例言示語分別為打斷和重疊咨詢師的話輪,其余均為正常話輪轉換。
3 結語
咨詢師的言示語主要有兩大功能:推測和確認;三種命題結構:重復、重構和推斷;功能和命題結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咨詢師使用的言示語在以上三方面均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現象。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與咨詢師相比,數量少且功能單一,與咨詢師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咨詢者使用言示語的主要目的是接受咨詢師的建議,而咨詢師的主要目的是推測和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推斷和確認是導向性的,咨詢師通過導向性的言示語控制談話過程和談話參與者。因此,咨詢師在咨詢中起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光榮. 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廖美珍. 法庭問答及其互動研究.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endprint
由表1可以看出推測功能與命題結構推斷對應,確認功能與命題結構重復和重構對應。
2.3 咨詢者的言示語
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有兩名參與者:咨詢師與咨詢者。本節分析咨詢者的言示語使用情況。職業規劃心理咨詢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階段1中,咨詢師主要了解咨詢者的背景信息。階段2中,咨詢師厘清咨詢者所面臨的問題。階段3中,咨詢師提出職業規劃建議。在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中,咨詢者的言示語只出現于咨詢的第三階段。
例6
1 T:所以這個公務員我覺得還是可以準備準備(1s),因為現在公務員對女孩子來說應該是個▲
2 C:▼很不錯的一個出路吧
3 T:對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打斷了咨詢師的話輪,并使用言示語推斷咨詢師想要表達的意義。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推測,命題結構是推斷。
例7
1 T:那我覺得你是可以就是把你愿意的想法拿去做,考那個青藏班
2 C:就考那個研究生
3 T:恩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使用言示語確認咨詢師所表達的意思。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確認,命題結構是重構。根據對本研究所搜集數據的分析,發現咨詢者的言示語在功能和命題結構上也存在交互效應。
2.4 不平衡性:咨詢師與咨詢者言示語的分布
分布是指言示語在數量上的不平衡性。分布可以揭示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話語中言示語的重要特征——不平衡性。不平衡是指言示語在啟動模式、功能和命題結構上的不平衡分布。換言之,某類言示語比其他種類的言示語使用次數多、頻率高。通過分析言示語分布的不平衡性,可以揭示咨詢師和咨詢者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使用言示語的特征。
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類別歸納于表2。
咨詢師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所使用的不同類別的言示語在數量上是不平衡的。某些類別的言示語使用數量和頻率比其他類別的高。表3、表4分別是功能和命題結構三方面分析言示語使用的不平衡性。
在本研究收集的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共有374個言示語。表3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功能的不平衡性。確認功能的言示語數量比推測功能的多78個,差別不大。表4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命題結構的不平衡性。命題結構為推斷和重復的言示語數量分別為148和159,差別較小,命題結構為重構的言示語明顯低于其余兩類,數量僅為67。
表5顯示出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在數量和功能上均與咨詢師的情況有較大差異。
數量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明顯少于咨詢師。功能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中,確認功能占多數,推測功能占少數。啟動過模式上,咨詢者只有2例言示語分別為打斷和重疊咨詢師的話輪,其余均為正常話輪轉換。
3 結語
咨詢師的言示語主要有兩大功能:推測和確認;三種命題結構:重復、重構和推斷;功能和命題結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咨詢師使用的言示語在以上三方面均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現象。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與咨詢師相比,數量少且功能單一,與咨詢師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咨詢者使用言示語的主要目的是接受咨詢師的建議,而咨詢師的主要目的是推測和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推斷和確認是導向性的,咨詢師通過導向性的言示語控制談話過程和談話參與者。因此,咨詢師在咨詢中起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光榮. 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廖美珍. 法庭問答及其互動研究.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endprint
由表1可以看出推測功能與命題結構推斷對應,確認功能與命題結構重復和重構對應。
2.3 咨詢者的言示語
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有兩名參與者:咨詢師與咨詢者。本節分析咨詢者的言示語使用情況。職業規劃心理咨詢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階段1中,咨詢師主要了解咨詢者的背景信息。階段2中,咨詢師厘清咨詢者所面臨的問題。階段3中,咨詢師提出職業規劃建議。在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中,咨詢者的言示語只出現于咨詢的第三階段。
例6
1 T:所以這個公務員我覺得還是可以準備準備(1s),因為現在公務員對女孩子來說應該是個▲
2 C:▼很不錯的一個出路吧
3 T:對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打斷了咨詢師的話輪,并使用言示語推斷咨詢師想要表達的意義。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推測,命題結構是推斷。
例7
1 T:那我覺得你是可以就是把你愿意的想法拿去做,考那個青藏班
2 C:就考那個研究生
3 T:恩
此例中,咨詢師在話輪1中向咨詢者提供建議。咨詢者在話輪2中使用言示語確認咨詢師所表達的意思。咨詢師在話輪3中予以了確認。其功能是確認,命題結構是重構。根據對本研究所搜集數據的分析,發現咨詢者的言示語在功能和命題結構上也存在交互效應。
2.4 不平衡性:咨詢師與咨詢者言示語的分布
分布是指言示語在數量上的不平衡性。分布可以揭示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話語中言示語的重要特征——不平衡性。不平衡是指言示語在啟動模式、功能和命題結構上的不平衡分布。換言之,某類言示語比其他種類的言示語使用次數多、頻率高。通過分析言示語分布的不平衡性,可以揭示咨詢師和咨詢者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使用言示語的特征。
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類別歸納于表2。
咨詢師在職業規劃心理咨詢過程中所使用的不同類別的言示語在數量上是不平衡的。某些類別的言示語使用數量和頻率比其他類別的高。表3、表4分別是功能和命題結構三方面分析言示語使用的不平衡性。
在本研究收集的職業規劃心理咨詢談話中共有374個言示語。表3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功能的不平衡性。確認功能的言示語數量比推測功能的多78個,差別不大。表4表明咨詢師使用言示語的命題結構的不平衡性。命題結構為推斷和重復的言示語數量分別為148和159,差別較小,命題結構為重構的言示語明顯低于其余兩類,數量僅為67。
表5顯示出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在數量和功能上均與咨詢師的情況有較大差異。
數量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明顯少于咨詢師。功能上,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中,確認功能占多數,推測功能占少數。啟動過模式上,咨詢者只有2例言示語分別為打斷和重疊咨詢師的話輪,其余均為正常話輪轉換。
3 結語
咨詢師的言示語主要有兩大功能:推測和確認;三種命題結構:重復、重構和推斷;功能和命題結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咨詢師使用的言示語在以上三方面均存在分布不平衡的現象。咨詢者使用的言示語與咨詢師相比,數量少且功能單一,與咨詢師存在明顯差異。由此可見,咨詢者使用言示語的主要目的是接受咨詢師的建議,而咨詢師的主要目的是推測和確認咨詢者提供的信息。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推斷和確認是導向性的,咨詢師通過導向性的言示語控制談話過程和談話參與者。因此,咨詢師在咨詢中起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光榮. 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廖美珍. 法庭問答及其互動研究.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