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強
校園文化建設應緊緊圍繞教書育人這一中心任務,把全面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校園文化基礎設施、宣傳輿論陣地建設、思想道德作風、師生行為舉止和第二課堂活動的基礎上考慮,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與實施,逐步形成和完善良性循環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以一個“整體觀念”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夠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二、以二個切入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應深入研究培育怎樣的人,才是合格的人。將促進學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切入點和最終目的。積極倡導“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以服務師生、娛樂健身、提升素質為宗旨,以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為原則,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領域,創新校園文化模式。堅持把理想、信念、刻苦、勤奮、志向、文明、守法等作為文化育人的中心。優秀生、普通生和落后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應一視同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健康、情趣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培養其自信、自立、自強之信念,培養其才能和情操。
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是在不斷地模仿,進而比較、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圍正是他們模仿的“藍本”。與此同時,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在尋找個人與集體、社會的結合坐標的過程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從而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并獲取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二個切入點是:“行為習慣、學習實踐和社會實踐”。通過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各類學習實踐、社會實踐,大力弘揚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敬業奉獻、團結互助、無私奉獻之精神,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構筑其健康的人格,并通過文化認同教育引導學生追求正確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踏實學習,認真實踐、勇于進取、開拓創新之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成長成熟,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待其畢業后能盡快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之變革。
三、以三育人營造整體文化育人氛圍
校園文化是為培育學生而建立并存在的,如何能夠讓校園文化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而這一任務的核心與實質就是要積極培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氛圍。
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院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其中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院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院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通過全體學管人員,全體教師、全體職工實施專業學習與價值教育相結合;制度管理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行為引導與法制教育相結合,規范并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知榮辱、懂生活、能包容、會適應。還可通過欣賞教育,激勵學生、服務學生、凝聚學生,使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做到慎獨,達到文化教育的自覺性。讓校園內處處育人、步步育人、環環育人。徜徉校園,晨讀瑯瑯,間間自修,書香飄逸。
四、以四大文化品牌裝點校園生活
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于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系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已經初步形成了活動推動、競賽促進、技能比拼、專業提升的四大校園文化建設品牌。如通過各類演講比賽、體育競賽及專業技能競賽,打造了開闊視眼、增長膽量、交流情感、鍛煉才干之文化建設平臺。通過日常生活行為養成教育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的具有濃郁護理特色的“輔暫空床”之訓練、檢查和評比,引導學生日常生活與專業技能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實現學以致用。通過慶祝5.12國際護士節,將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與專業技能演示相結合,寓教于樂。通過專題報告和專題教育,如國際國情教育、延安精神之系列講座、心理健康系列講座、社會熱點問題討論等,引導學生回顧歷史,關注現實,思考未來,讓不同的思維相互撞擊,教育學生在尋找個人與集體以及社會的結合坐標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獲取許多在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最終實現重塑自我,超越自我,達到人生之理想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