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
網絡鏈接的版權法規制綜述
徐美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
在互聯網的行列中,鏈接行為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一方面,網絡鏈接不僅可以增加被鏈接網頁的流量數,為其帶來可觀的利益收入,同時也節省了互聯網用戶的檢索成本,方便其快捷準確地獲取所欲查找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網絡鏈接也伴隨著大量侵權糾紛,一些網絡公司“挾渠道以令諸媒”,打著創新的名義,卻行侵犯版權之實。針對網絡鏈接的雙面性,取其利而去其弊才是大智的做法,而如何讓網絡鏈接行為在法律的框架內運行則主要取決于版權法的相關規制。
2014年6月初,由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資訊類App,號稱“不做內容生產者,只做內容分發者”“不做新聞生產者,只做新聞搬運工”的“今日頭條”高調宣布其已完成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市場估值也超過了5億美元。這匹黑馬的“成功”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了互聯網的驚人創造力,但就在人們為這一網絡新寵歡呼的同時,更多的傳統媒體卻開始坐立不安,甚至將這匹馬兒趕上了法律的公堂。
6月24日,搜狐公司宣布對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侵犯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刊登道歉聲明,并賠償經濟損失1,100萬元。
原告主張:“今日頭條”對搜狐的侵權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抓取復制使用搜狐網、搜狐網手機版以及搜狐新聞客戶端里的文章、圖片,其展示方式為“轉碼”,即抓取第三方的新聞頁面的內容,將內容轉換成XML存放于自己服務器上,用戶瀏覽新聞時,將XML內容通過APP客戶端渲染成新聞頁面呈現給用戶。另一種是“深度鏈接”形式,即采用APP客戶端內置的瀏覽器框架嵌套顯示第三方的新聞頁面,還在其移動端軟件的網頁上端設置原文鏈接地址,但同時,“今日頭條”在頁面上增加了自己的推廣內容、評論內容等,這是一種利用他人內容獲利的行為。
被告辯稱:“今日頭條”和傳統媒體主要有三種合作模式,且三種模式可以穿插進行。第一種是版權采購。“今日頭條”對于好的內容,會采取版權購買的方式;第二種是導流。導流是“今日頭條”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很多網站在發展過程中非常看重流量,“今日頭條”就用流量回流的方式和傳統媒體進行合作;第三種是商業利益分成的合作模式。如在“今日頭條”內容頁開設廣告位或者開設其他的商業鏈接,把利益的大頭返還給傳統媒體【1】。
據悉,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最終卻以原被告的調解告終。但是,在本案中,“今日頭條”的鏈接行為到底是否構成侵權仍然是大家當前所熱議的話題。加之近年來,在互聯網行業中,由網絡鏈接行為引發的版權糾紛頻頻發生,如“新京報訴TOM. COM案”、“快播搜索鏈接服務侵權案”、“央視訴土豆網的舌尖侵權案”、“迅雷和上海優度”案、“大眾點評網訴愛幫網著作權侵權糾紛案”、“樂視網起訴iCNTV 與小米盒子盜播案”等。因此,通過對“今日頭條”案來探討網絡鏈接行為的相關版權法規制問題對解決類似的糾紛是有所裨益的。
目前,網頁中所呈現的內容來源方式主要有兩種:“一般鏈接”和“深度鏈接”。“一般鏈接”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點擊標題可以直接跳轉到被鏈接網站,完整展現原頁面內容界面。這種情況與搜索引擎功能相同,一般不涉及侵權問題。另一種是對原頁面內容進行轉碼優化,但是使用的緩存技術只對原頁面進行臨時復制,是否構成侵權存在爭議。“深度鏈接”是通過嵌入式加框技術,將被鏈接對象的內容當作自己的內容,被鏈接對象的來源和網址通常不顯示。深度鏈接一般被認為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2】。 在“今日頭條”案中,成為爭議焦點的則是其所采用的“深度鏈接”模式是否構成侵權。按照通俗定義,“深度鏈接”指采用APP內置的瀏覽器框架嵌套顯示第三方的新聞頁面,在其移動端軟件的網頁上端設置原文鏈接地址。但同時,APP對頁面進行了優化、去廣告處理,并增加自己的推廣內容、評論內容等。有學者也將之稱為“加框鏈接”,如清華大學的崔國斌教授就對此做了深入的研究【3】。 這種鏈接方式與傳統將內容復制到自備服務器中的網絡侵權模式不同,所以在是否侵權這個問題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4】。
(一)規范層面
對于網絡鏈接行為是否侵權問題,我國的《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及《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都做出了相應規定。如,權利人復制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基本保護、網絡鏈接中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的規定、避風港原則等。但其中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今日頭條”所采用的新聞是否屬于時事新聞而不受我國版權法的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本法不適用于:(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二)時事新聞;(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什么是時事新聞呢?《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給時事新聞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電臺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那什么是單純事實消息呢?從新聞行業來說目前并不明確。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對時事新聞的定義是:“就是有關近期發生的國內外大事的綜合報道、背景分析、文件、資料、統計、評論文章為主的時事。有較強的政治性、政策性。”顯然,時事新聞是通過消息、通訊、連續報道或專題報道、評論等多種體裁方式表現出來的,而不僅僅是“單純的事實消息”【1】。 業界對此的觀點也不一致,包括國家版權局官員在內的大多數人認為,著作權法不保護的時事新聞指的僅僅是“時事”本身,即不保護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客觀要素的信息,而不是指用來描述、分析、評論時事的新聞類作品。換言之,按照多數人的觀點,只要構成了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新聞類作品都會受到保護。但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的唐廣良學者卻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該條涉及的3類不保護的對象中,第1類和第3類顯然指的都是符合“作品”要件的東西。而且從邏輯上說,如果“時事新聞”指的并不是作品,那根本就不必規定于此,因為不是作品的東西不可能受著作權法保護【5】。
(二)各家觀點
對于“今日頭條”的深度鏈接行為是否構成復制從而侵犯被鏈接者相關權益的問題,學界和業界的基本觀點都是肯定的。如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指出,“今日頭條”本身的創造性有限,如果內容鏈接的是它自身的服務器,借此導入增加了流量,獲得了經濟利益,無疑是涉嫌違反著作權法的,將構成侵權行為【6】。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表示,“今日頭條”已經涉嫌侵權,至少侵犯傳統媒體、新聞記者以及給媒體供稿人等的權利【7】。 中瑞律師事務所李靜傳律師認為,“今日頭條”在網頁中直接復制和“深度鏈接”搜狐版權內容,構成對搜狐著作權的直接侵犯,同時,“今日頭條”在其移動端軟件的網頁上端設置原文鏈接地址,故意制造今日頭條網站和原文網站的混淆,使用戶誤認為是在原文鏈接地址狀態下的瀏覽和評論,還刪除了搜狐原頁面中的廣告,奪走了本屬于原文網站應有的流量點擊機會和原有廣告利益,但是在自己移動端的啟動頁面上,則又設置了廣告鏈接,從而牟取利益,構成了不正當競爭【8】。
雖然多數人都直接肯定“今日頭條”的深度鏈接行為構成復制從而違反了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但是,知識產權專家劉曉春博士卻有著不同的見解,其指出:“盡管看起來深度鏈接與著作權法所密切關注的復制行為之間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現有的著作權法框架下,要把鏈接或者深度鏈接行為本身類型化為一種侵權的行為,尚無可能。要想將深度鏈接直接認定為侵權,還需要修改著作權法,將鏈接作為一種新型的著作權人可以控制的傳播性權利規定進去。但是,單純的鏈接實際上不會對著作權人的利益產生實質的沖擊,提供鏈接只是提供了一種獲取信息的通道,因此將鏈接固定化為著作權人的一種權利,恐怕站不住腳【9】。” 另外還有一種持同情態度的觀點,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就認為,今日頭條確實沒有版權,但它畢竟是一種傳播方式的創新,不宜過分打壓【10】。
(三)相關案例
從司法實踐看,近年來,由于深度鏈接所引發的版權糾紛呈上升趨勢。2009年,四川省高院判決了網絡深度鏈接構成侵犯信息網絡權的第一案: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于2006年拍攝及完成電視連續劇集《法證先鋒》,并擁有所有權,2008年1月1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TVB)將電視劇《法證先鋒》在中國大陸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以獨家專有的形式授權給了此案的原告北京網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網尚公司)。2008年12月16日,北京網尚公司發現,點擊四川一家網站的影視頻道,也可以播放《法證先鋒》。京網尚公司認為,被告網站的行為侵害了他們的權利,將這一網站所屬單位起訴到了四川法院。法院一審判決,被告網站并未構成侵權,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但四川高院終審認為,點擊播放涉案視頻時,網頁地址始終在被告網站名下,使用戶不能明確知道,自己轉入了另外一個網站。所以被告網站的行為已直接參與了相關信息的加工處理。作為深度鏈接,被告網站應對“優酷”或“56”網站播放電視劇是否獲得權利人合法授權履行審查義務。四川高院認定被告網站侵權,最終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五千元。
另外一個典型案例則是大眾點評網訴愛幫網的著作權侵權糾紛案。2008年,大眾點評網向北京海淀法院起訴愛幫網侵犯了大眾點評網的復制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一審判決部分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二審改判,駁回了大眾點評網的請求。2010年,大眾點評網修改了網站的用戶協議,重新起訴,一審又獲得了法院的支持。大眾點評網認為,愛幫網大量復制了大眾點評網的網站上的內容,顯然侵犯了自己權利。但愛幫網認為自己是垂直搜索引擎,其僅僅是采用國際公認的搜索引擎技術,收集某個細分行業內的信息并向消費者呈現,不應被認定為侵權。不過,不管是一審還是二審法院,都認為愛幫網的行為已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搜索引擎行為,其復制行為未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致使消費者瀏覽了其網站后能夠得到足夠的信息,完全可以不瀏覽所鏈接的網站,這樣的復制行為已經構成替代所鏈接網站的可能,且愛幫網復制大眾點評網的內容并不是一點點,幾乎一半的內容來自大眾點評網。但盡管如此,大眾點評網在第一戰中還是失敗了。因為二審法院認為,大眾點評網對其網站內容中商家的介紹和消費者點評信息的編排并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匯編作品,并沒有體現其獨創性,不能就其編排享有著作權。而消費者點評信息雖然有可能享有著作權,但此權利歸大眾點評網的用戶所有,大眾點評網并不享有。因此,雖然一審和二審法院都認為愛幫網的行為是不當的,但并未侵犯大眾點評網的著作權。二審判決后,大眾點評網立刻更新了其用戶協議,通過合同轉讓的形式取得了用戶點評信息的著作財產權,并于2010年以愛幫網分別侵犯其對商家介紹和用戶點評信息享有的著作權為由重新起訴,盡管法院依舊認為大眾點評網對商家介紹這一塊內容依然沒有著作權,但對于用戶點評信息,法院終于支持了大眾點評網的請求1. 參見判決書:(2008)海民初字第16204號、(2009)一中民終字第5031號、(2010)海民初字第4253號、(2010)海民初字第24463號。【11】。 隨后,大眾點評網又對愛幫網提起了不正當競爭的訴訟,法院判決大眾點評網獲勝,愛幫網對其進行了高額的賠償。至此,二者的糾紛才得以暫告一段落。
(一)規范層面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互聯網行業的行為規范,特別是針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網絡鏈接行為,各國在其版權法及其它相關法規中都做出了相應規定,從不同的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對網絡鏈接地侵權行為進行了規制。
直接進行規制的典型國家是西班牙。西班牙通過立法,規定包括谷歌等新聞搜索引擎網站在引用媒體內容鏈接時,必須向媒體付費,作為對引用媒體內容的補償。如果不付費的話,將面臨3萬歐元至30萬歐元的罰款。此外,拒絕遵守法規的新聞網站,即使服務器在其他國家,在西班牙也將面臨被封鎖的風險。這條規定被民間戲稱為“谷歌費”,大家普遍認為這一規定對保護媒體版權不受侵犯有很大的益處【12】。
另外,其它國家雖沒有西班牙這樣直接的規定,但也從其它方面,間接對此問題做出了規定。如英美法系的代表美國,其在網絡著作權保護的主要法律依據為《1998 年數字千年版權法》。該法涉及網上作品的臨時復制、網絡上文件的傳輸、數字出版發行、作品合理使用范圍的重新定義、數據庫的保護等,規定未經允許在網上下載音樂、電影、游戲、軟件等為非法。《數字千年版權法》實際是加強對著作權人在數字時代下的保護方略,同時對網絡服務商的責任予以限制;大陸法系的代表日本:總體看來,日本的新著作權法是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的翻版,認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對深層鏈接造成的侵權承擔過錯責任,而對過錯的判斷主要仰賴于通知和反通知義務。日本是大陸法系中較重視網絡侵權行為推進的國家,2003年3月,日本知識產權戰略本部正式成立,從此每年都要制定知識產權推進計劃。以解決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而韓國則在2007年6月正式施行全面修改后的版權法,將數字及網絡技術、版權環境下的版權問題納入其中,同時有“延長版權保護期限,加強在線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引進法定賠償制度”等規定,從而對深層鏈接可能導致的侵權行為做了預防性立法建設【13】。
(二)相關案例——德國“報童”案
原告是德國一家較大的報刊出版和發行公司,旗下擁有《商報》和雜志 《德國市場》。原告在自己擁有和經營的因特網上也提供在其刊物上發表的一些文章供網民閱讀。
被告是一家專業的網絡經營者。它在自己的網址“www.paperboy.de”(報童網站)上從事搜索引擎服務,主要是提供各家報紙上發表的新聞。該搜索引擎匯總了幾百種報刊的網址并同時對網址進行了評估。此外,該搜索引擎還大量地提供了這些報刊在其網絡上所刊登的新聞標題,其中就涉及到《商報》和《德國市場》雜志。“Paperboy”網站的搜索引擎根據用戶所打入的搜索關鍵詞會自動排列出相關的新聞,并在每項相關新聞中顯示出所搜索文章的部分關鍵詞句或段落,這樣用戶就能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內容。通過這些搜索結果用戶馬上就可以進行相關鏈接并直接獲得所尋找的報道資料。在“Paperboy”的搜索引擎服務中,用戶在點擊鏈接之后不需要通過網址首頁,而是通過“深度鏈接”直接進入所搜索文章的具體網頁。此外,被告還每天通過電子郵件向用戶提供帶有關鍵詞的全部新聞匯總,它把這一匯總稱之為“個人日報”。
原告認為,搜索引擎“Paperboy”侵犯了其在《商報》和《德國市場》網絡版上所刊登文章的權利。它們在互聯網上發表的這些文章是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并且它們作為數據庫的一部分也同時受到著作權法第87條a款的保護。只有通過它的同意或通過它所設立的搜索引擎,他人始得進入在其網站中的數據庫。而通過其他搜索引擎向用戶提供某篇文章的部分內容和通過鏈接直接獲取新聞全文都是違法的。因此,“Paperboy” 提供的搜索引擎以及它所創建的“個人日報”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并且是不正當競爭行為。
初審法院科隆地區法院對起訴進行了受理。法院認為,該搜索引擎并沒有侵犯著作權,然而它觸犯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即這樣利用了別人的勞動成果有違公序良俗。隨后,被告提起上訴,上訴法院判決部分變更原審判決的賠償,并駁回了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但原告不服,向德國最高法院請求再審。德國聯邦最高法院于2003年7月17日作出了終審判決。但令人詫異的是,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為,“Paperboy”信息搜索系統既不存在著作權侵犯行為,也不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于前者,最高院的理由是:Paperboy網站的搜索服務是通過“深度鏈接”方式繞過原告網站的首頁,直接找到用戶所要的文章,但這并沒有侵害原告的著作權使用權利。因為這些文章是用戶通過點擊獲取的,被告只是提供了搜索服務,該行為并不是著作權法17條意義上的傳播行為。當權利人對一個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不采取任何技術性保護在互聯網上公開的時候,它就可能自動允許搜索人使用這些作品。因此,Paperboy網站根據用戶詢問排列出新聞并沒有侵害到著作權法上的使用權利,相關作品的復制權和傳播權利也并沒有因此而受到侵害 。
而對于后者,最高院的理由是:首先,被告并沒有違反《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條進行不正當競爭。其次,通過設置鏈接《商報》和《德國市場》,被告也沒有從中獲取原告的利益和服務。最后,被告也沒有進行不公平(不誠實)的行為【14】。
對于網絡鏈接是否存在侵權行為,各學者均有各自的見解,國內外法律規定及實踐操作也有所不同,孰好孰壞仍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但是,目前可以達成共識的是:對于新聞行業來說,原創新聞是一家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技術創新也是發展所必需的,到底是內容為大還是渠道為大呢?多數人主張這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唯有結合起來,共同探索互助共存之法才是生存之道。
【1】李遠方. “今日頭條”商業模式背后的版權之爭【N】. 中國商報, 2014-07-11.
【2】程振楠. “搬運”新聞信息是否侵犯著作權【N】. 檢察日報, 2014-06-12.
【3】崔國斌. 加框鏈接的著作權法規制【J】. 政治與法律, 2014(5).
【4】范傳貴. “今日頭條”或涉不正當競爭【N】. 法制日報, 2014-07-02.
【5】唐廣良. “今日頭條”的作法究竟違不違法【N】. 經濟參考報, 2014-07-09.
【6】齊琳. “今日頭條”被國家版權局立案調查【N】. 北京商報, 2014-06-24.
【7】搬運新聞是否涉嫌侵權引關注【N】. 新農村商報, 2014-06-11.
【8】王榮. “今日頭條”深陷侵權危機【N】. 中國證券報, 2014-06-25.
【9】劉曉春. 從“今日頭條”糾紛看深度鏈接的“不厚道”【N】. 中國貿易報, 2014-06-12.
【10】嚴翠. 搜狐起訴今日頭條“偷條”【N】. 上海證券報, 2014-06-25.
【11】許王軍. 垂直搜索有邊界,簡評大眾點評網與愛幫網之間的著作權侵權糾紛【EB/OL】【2014-08-19】.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62b564a1010121hm.html.
【12】西班牙立法規定搜索引擎鏈接媒體內容需付費【EB/OL】【2014-08-19】. http://news.sina.com.cn/m/2014-07-29/071930594403. shtml?qq-pf-to=pcqq.c2c.
【13】錢識琛. 深度鏈接引發的著作權侵權行為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0:36-38.
【14】江清云. 從德國司法判決比較超鏈接的著作權侵權界定【J】. 德國研究,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