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利民 /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我國專利運營對策研究
常利民 /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專利運用的市場化使得專利演變成具有商品屬性的權利,可收儲與布局、許可和交易、轉讓與流通、資本化和商業化,專利運營由此應運而生,成為各國關鍵核心技術資源收集和市場競爭的手段,成為了實現技術創新價值和效益的一種途徑和方式。美日法韓等國家以市場化基金的商業運作方式開展專利運營,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關鍵技術的實際控制力。因此,我國有必要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力度,借鑒國外經驗,采取有效措施,在重點產業領域形成市場化專利運營模式和機制。
專利運營 基金 市場化 企業主體
專利作為一種法律制度,確認了創新主體對創新成果的所有權及相關使用權,這種權利可以轉讓、許可、質押、入股、儲備和組合運用。以市場化機制對專利開展商業化運用就是專利運營。專利作為產品或服務可以實現創新成果的價值,不同的創新主體可以自身對其加以利用,進而盈利。專利的市場化催生了專利運營,也催生了專門投資專利運營的組織。
隨著創新要素配置全球化和知識產權競爭國際化的深入,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不斷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加強戰略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運營【1】。國外跨國公司一方面加強研發,不斷創造和積累專利,保持技術優勢,長期占據全球中高端產業鏈;另一方面加強專利的戰略布局和運營,在本國政府的支持下,入股專利運營公司,收集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以此贏得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先機,以及市場競爭優勢地位。
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迫切需要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要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大幅度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更加明確了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與意義,強調積極創造知識產權,是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化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風險的基礎;有效運用知識產權,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重要途徑;并明確提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開展知識產權運營。然而,由于我國開展專利運營的起步晚,基礎薄弱,加之國外專利運營公司不斷加大在我國的專利運營力度,且有聯合打壓我國正在成長的企業之勢,有的已經直接影響到產業創新發展的生態鏈。為此,本文擬通過比較分析國內外專利運營的做法和支持政策、我國專利運營的探索實踐,提出我國開展專利運營的對策。
2.1 美國的市場化模式
美國是專利運營開展較早的國家,專利運營模式的核心是市場化運作,專利運營公司發起并設立基金,政府部門負責提供政策指導、戰略指引和便捷高效的服務;專利運營公司通過授權或戰略合作與相關市場主體形成協同運行機制。通常基金的設立由相關領域擁有專利控制力的領軍企業入股或成為會員企業,專利運營公司運行采取市場化運作,既做專利運營業務,又做專利訴訟業務,業務范圍主要聚焦在入股企業或會員企業擁有專利控制力的領域。一是將資金投向該公司自行實施的發明創造活動,二是將資金投向公司設立的專利收購基金,用于購買和儲備重點產業的專利,管理專利投資組合,發現有市場前景的專利,采用購買方式獲得,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美國專利運營的主要運作方式為:市場化運作,專利運營公司以專利基金運作的方式,通過授權或戰略合作形成協同運行的機制【2】。
2.2 日本的官民合作模式
日本專利運營以官民合作為主。 日本由政府與民間合作成立“產業革新機構公司”(INCJ)設立基金,政府、相關產業龍頭企業、INCJ社長和首席運營官個人共同出資,政府還提供信用擔保,既開展專利孵化,又開展專利貨幣化、專利訴訟咨詢等運營。專利運營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和幫助日本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在全球競爭中勝出,打開新興市場,防止優勢專利外流【3】。 專利運營的主要領域是:能源、生技、手機、液晶顯示器和半導體產品等電子信息領域。INCJ旗下的IP Bridge基金的目的明確,就是阻止國內專利流向全球。INCJ旗下LSIP基金用于促進日本生物產業和尖端醫療技術的研發和專利運營,加強日本醫藥廠商的競爭力。無論是哪種基金,運作機制主要包括:(1)市場化運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和競爭的作用。INCJ挑選反應最快、挑戰精神最強的企業進行合作,考慮的永遠是風險和回報。(2)扁平的組織管理機制。兩種專利運營基金的組織結構皆是以CEO 和 COO為中心的扁平管理結構。(3)產業部門監管機制。日本的專利運營業務受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監督管理。(4)部門協同機制。主要是基于全球新變化,產生新的產業培育方式。專利運營打破了政府各個部門的壁壘,加強政府各部門合作。
2.3 韓國政府主導下的官民合作模式
韓國專利運營是由政府部門主導設立的基金開展的。基金采取公開募集方式,主要來源于政府、有專利控制力的大企業(三星電子公司及LG公司)及投資人。韓國的專利基金主要有兩個:韓國知識產權局主導的IP立方體合作伙伴(IP Cube Partners),以及經濟計劃部的創智發明(Intellectual Discovery)。專利運營的目的在于:幫助韓國企業保護自己免受“只為許可費而購買專利的NPEs的威脅”,通過研發一系列系統和工具來提高知識產權的價值并保護韓國企業【4】。韓國專利運營的主要領域是信息技術領域,主要業務有:(1)專利孵化。除購買專利外,通過孵化的方法獲得專利,支持大學教授和研究人員發明專利。(2)專利貨幣化。對已獲得的大量專利積極開展專利貨幣化活動。(3)啟動建立一批專利聯盟,加強科研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專利的購買轉化和管理能力。(4)專利訴訟咨詢。為韓國企業、韓國海外投資企業提供專利訴訟咨詢的義務。主要機制包括:(1)政策支持機制。政府建章立制,完善國家專利轉讓制度,支持國內專利運營機構運營專利。政府通過下發文件的形式禁止韓國大學試驗室、研究機構和企業向美國高智等外國專利投資公司出售知識產權。公布《防止專利權濫用大綱》,禁止利用部分專利權要求整體損失賠償。(2)政府服務和經費保障機制。韓國政府建設專利轉讓平臺支持專利運營,將技術轉讓和商業化預算占國家研發預算比例由之前的0.7%提高到2013年3%。允許大學與科研機構開辦負責專利商用化的技術控股公司。(3)官民合作投資機制。韓國專利運營的初始資金政府投入一部分,相關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投入大部分,還有小部分個人投資。(4)市場化運營機制。韓國專利運營業務堅持市場化導向,服務本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日本、韓國在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領域已經積累相當數量的關鍵技術專利,基本具備與歐美企業開展專利競爭的實力。設立基金專門開展專利運營既為促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促進產學研合作,以及有效防止國內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流入國外專利公司,又可以活化國內沉睡專利,通過組合使用和集群利用形成優勢技術路線,聯合產學研用應對專利公司的惡意訴訟,降低和化解國內優勢產業知識產權國際競爭的風險。
2.4 法國的政府投資模式
由政府投資設立基金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公司—“法國專利”,總投資額為1億歐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其中半數為法國政府投資,另一半來自隸屬于法國經濟發展部涉足的公共管理投資機構。“法國專利”(France Brevets)一是幫助專利持有者開展專利投資組合和商業化運作;二是實現專利的貨幣化;三是在專利所有權方面協助法國企業開展專利訴訟,與國外專利運營公司展開競爭;“法國專利”與法國Inside Secure芯片商共同推出通信專利授權計劃(NFC Patent Licensing Program)。通過該計劃,為通訊產業構建專利池,吸引大量相關企業加盟。加入該專利池中的企業需要貢獻自己的相關專利,同時可以無償使用該專利池中的技術,在遇到對外專利糾紛時可以依托該專利池實施反擊【5】。
法國政府投資強度大,業務領域聚焦通信產業。公共管理機構參與投資,市場化機制,專業化運作,注重產業鏈專利運用,注重專利池建設,注重防御,立足專利的戰略儲備與組合運用,聚焦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強化關鍵技術領域核心專利的控制力。
我國以專利運營為主要業務的機構,較為典型的有:一是依托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的技術轉移中心,專業從事相關技術領域專利成果轉移服務和咨詢。為企業專利研發、布局與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務,對專利進行商業化推廣營銷和許可轉讓。二是由幾家研發生產的實體公司及相關個人入股建立基金公司。在政府項目和資金支持下,圍繞重點技術領域,做專利布局分析,技術開發形成專利,收購和儲備有價值的專利,形成專利組合,并通過授權、轉讓和技術轉移等業務獲利。三是由多家實體公司、投融資公司以及中介服務中心等共同出資成立專利運營公司,對接政府支持的區域創新平臺,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和評估功能,拓展知識產權增值服務和咨詢業務。四是由產業鏈上中下游骨干企業合資組建科技有限公司或產業聯盟【6】,一方面由股東企業拿出專利,組建專利池,應對國外專利壁壘;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組織產學研用聯合開展標準專利許可和處置政策的研究實踐,推動我國標準在國外的推廣與應用。與此同時,建立專利預警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專利分析、交叉許可等業務,幫助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專利戰略體系。
我國開展專利運營時間較短,尚處起步階段, 在政府部門和龍頭骨干企業的聯合推動下,在生物醫藥、通信、電子信息等領域已經開始探索將專利運營與企業研發、生產經營,以及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專利運營正在融入產業創新體系之中。但是,關鍵核心專利缺乏、專利運營需求乏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支撐不力等問題依然制約著產業創新發展,要實現專利運營業務專業化、運營內容系統化、運營主體協同化、運營資源全球化和運營機制市場化等,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4.1 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專利運用協同推進機制
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任務要求,相關工作要著眼于國家工業轉型升級和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進程中,著力推動重點產業關鍵技術領域知識產權協同推進機制建設,將加強知識產權運用的政策措施手段與專利運營緊密結合,推動和引導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創新性。采取政府項目支持方式,開展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專利戰略布局,在政府、行業、產學研用多方協力下,形成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和各類創新主體協同運營專利能力的相關措施和機制。
4.2 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強化高新技術領域核心專利積累
在政府資金和產業化投資基金中關注和支持關鍵技術領域知識產權運用。移動互聯網、通信、電子等領域是市場競爭十分活躍的領域,應充分調動和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進行專利投資,從政策措施上給予引導和扶持,支持市場主體設立專業化的專利運營機構或基金,鼓勵行業內有實力的龍頭企業聯合利益有關企業實施專利收購,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專利積累,聯手開展專利運營。同時,對于政府投資基金的作用、兼具的政策性和商業性、資金進入和退出方式,以及運行和監管機制等問題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和論證。
4.3 強化行業機構/組織支撐作用,提升專利運營公共服務能力
在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的環境下,行業組織和專業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是實現市場化專利運營的基礎支撐,必須強化其自身能力和實力的打造,真正承擔起為企業服務支撐和服務平臺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在政府的扶持和推動下,將知識產權運用與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實施、品牌建設、成果轉化利用等產業創新要素有機地集成到產業技術基礎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培育和建設一些專利運營服務的支撐點和生長點,形成創新要素綜合集成、系統利用、協同運用。知識產權綜合運用也只有與產業創新體系建設、有序市場競爭機制培育相結合,才能為推動技術創新價值的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1】宋偉等.全球治理視角下我國專利集中戰略之構建[J].科技與法律,2013(1):23-27.
【2】孟奇勛.開放式創新環境下專利經營公司戰略模式研究[J].情報雜志,2013(5):195-201.
【3】陳可南.揭秘亞洲專利基金[EB/OL].http://www.chinaipmagazine.com/journal-show.asp?1532.html。
【4】孟奇勛.放式創新條件下的專利集中戰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5】參見Hosuk Lee-Makiyama and Patrick Messerlin.Sovereign Patent Funds (SPFs):Next-generation trade defence?[EB/OL].http://en.prnasia. com/p/tag-FIN-1-0-50.shtml.
【6】李曉秋.危機抑或機遇:專利經營實體是非置辯[J].中國科技論壇,2012(11):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