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芳
淺談煤炭企業的兩大關系
許云芳
煤炭企業的老大關系,也是最重要的關系,莫過于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了。這兩個關系既相輔相成,又難解難分。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推動力和強有力的保證。只有搞好企業安全文化,才能將企業安全生產落到實處。
煤炭企業 安全文化 安全生產
煤炭企業的老大關系,也是最重要的關系,莫過于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了。這兩個關系既相輔相成,又難解難分。安全生產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基礎,沒有安全生產,企業安全文化也就無從談起。反過來說,企業安全文化又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推動力,又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只有搞好企業安全文化,才能將企業安全生產落到實處,企業安全文化和企業安全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說,這是煤炭企業的兩大重要關系。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有句名言:“國家富強靠經濟,經濟興旺靠管理,管理的關鍵在文化。”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而企業文化則是管理的靈魂。企業文化是滲透在企業一切活動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是企業的內在素質本質。美國通用電氣、日本松下、德國西門子以及我國的同仁堂、海爾、華為等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如此驕人的業績,與其領導群體極力倡導的優秀企業文化和很到位的文化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作為煤炭企業,效益最大化是最終目標,實現安全生產卻是效益的源頭和管理的重點。可想而知,企業文化的出臺對一企業來說,何等重要。對于一個煤炭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如果說企業文化就是這個企業的思維模式、行為規范,是被企業職工認同的價值觀的話,那么企業安全文化就是價值觀的主腦,是靈魂。企業安全文化好比“軟件”,企業安全生產好比“硬件”,只有軟硬件很好的配合,一個企業才可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立于不敗之地。
那么,什么是企業安全文化呢?如何來理解它呢?我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就是把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價值和人的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增強各層次人員的安全意識,使企業具有安全先進的生產力,實現安全生產的良性循環。企業安全生產不是一句口號幾條標語,而是作為一種安全文化的理念貫徹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要牢牢打入人們的潛意識中。培養企業職工的安全意識,僅僅靠幾個班前會和邊鼓動員會是遠遠不夠的,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全面提高防護能力,是有關安全生產的保證和關愛生命的具體體現,不是空談、不是運氣跟事故的碰撞。這一切也只有通過企業安全文化才能表現出來。
文化是一種交流,一種行為習慣,一種價值觀……從一個國到一個家,從一個集團到一個班組,眾多的文化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卻又相互獨立。企業文化反映了一個企業發展歷史的積淀和個性文明的傳承,是企業經營思想、道德理念及相對獨立化人文環境的集合。從一定程度上講,企業今天的經濟就是昨天的文化,企業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經營企業,說到底,就是經營文化。在當今經濟一體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力的作用尤為突出,以優異的文化力打造強勢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各個企業追求的目標。如何讓從集團文化到企業文化、從企業文化到班組文化、從班組文化到每位員工的行為素養得以承接和發展,讓不同層級的愿景目標得以實現,是企業快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落實好此工作關鍵在于員工自身,也就是說以員工自身任務目標的實現推動班組、企業及上級目標的層層實現,達到積小流以成江海的效果。因此,企業員工只有快速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認同,才能促進戰略真正落地。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管理創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企業的安全文化。沒有安全的企業,效益、前途都是海市蜃樓。記得煤礦作家劉慶邦有一篇著名的、發人深省的報告文學,名字叫《生命悲憫》,看得讀者觸目驚心。當時的寫作背景是,有一年,河南平頂山煤礦發生了特大瓦斯爆炸,死了不少礦工,他二話沒說,掏錢買了車票就去。去了也不麻煩別人,一個人悄悄地采訪。回來后,他寫了一篇《生命悲憫》的報告文學。在這篇文章里,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放在那些死難的礦工和礦工家屬身上,對勞動與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思索。作品一經發表,就在礦工間引起很大反響,甚至成了礦工的安全教材……[2]如果只談生產不談安全,這樣的悲劇還會上演,這樣的悲憫還會再版。企業安全文化如果只是出事后的幾幅照片和幾句或問候、或處罰的新聞曝光,就遠遠不能像產生企業安全文化那樣的有穿透力和震撼力了。企業安全文化事關企業職工群眾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安全文化創建活動,當然要以職工群眾為主體。
企業安全文化形式多樣,比如“企業安全年”“企業安全月”等有獎知識競賽活動,舉辦書法、攝影、漫畫展覽,組織“杜絕事故有獎征文”“遠離三違案例分析”安全知識競賽和安全演講會等多種多樣的企業安全文化活動形式,搭好戲臺,讓企業的主人翁,也就是讓廣大職工自己參與其中并擔當主角,營造濃厚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其實,安全、少災甚至無災、無害、和諧的社會,是每一個人的向往。尤其是我們煤礦的企業,誰不希望家人健康平安呢?但又有多少人明白企業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呢?
根據個人對安全文化的理解,要形成群體成員認同和遵守的價值觀念和安全文化觀念,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只能從提高企業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入手,將企業安全文化辦得獨具特色,營造一個“警鐘長鳴,安全為天”的安全文化磁場,讓它成為企業職工安全生產的認同和遵守的行為規范。賞罰嚴明,雙向激勵也好,群眾測評,民主監督也罷,只要群策群力就會展現出企業安全生產充滿活力的良性發展態勢。
我們可以不愿去想,但是我們無法回避一個事實,就是煤礦當前重、特大事故頻發,群死眾傷的嚴重后果令人堪憂。且不說財產損失,僅人員傷亡,就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了一世也難以愈合的傷痛。孩子失去父親,妻子失去丈夫,白發阿婆失去兒子的悲劇,哪一出不令人痛徹心扉。難道這么多血淋淋的教訓還不夠喚起人們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嗎?關鍵時刻誰都需要死里逃生,尤其是企業一線的工人,要自救要互救,要應急脫險,沒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質,怎么可能實現。
安全文化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的范疇,特別是人的安全思維、行為、心理意識、安全法治觀念和安全科技水平都可以體現一個企業的安全文化素質,但又由于經濟基礎、物質條件、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對事故和風險分析與判斷的失誤,事故隱患普遍存在,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好在我們已經明白了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基礎,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必然推動安全生產的發展,企業安全文化的氛圍,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直接影響和互動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句“安全第一”無人不懂,但這么明白淺顯的道理為什么一做就難,甚至有人明知故犯呢?關鍵是對安全文化的理解和在安全生產中的自律情況,這就需要在提高企業全體職工的安全文化的素質教育上作出努力。倡導、弘揚和傳播安全文化是一個使企業三萬多人生產、生活、生存的安全與健康大事,安全生產應以安全文化的形式、方法、手段,通過潛移默化,以最平凡、最有效、最深刻的安全文化內容,來影響人們的安全思維、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安全文化是由人們創造和發展,同時又用它保護和關愛人們。尊重人權是人們追求的時代文明,也是安全文化的真諦。
總之,要實現企業安全文化和安全生產的和諧與相互促進,就必須對安全生產的基礎了然于胸。安全工作不可有一秒鐘的懈怠,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更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松懈和僥幸。有句格言說得好“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間麻痹”。安全生產不僅要有制度有辦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企業的安全文化,也就是把冰冷的制度變成人的行為規范,把行為規范變成人的一種習慣,把習慣變成自然,把自然變成企業文化。這才是安全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從根子上消除隱患,效益實現最大化,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1]陳大榮.淺談企業文化融入項目管理.調研交流, 2008.
[2]徐迅.小說和小說之外的劉慶邦.北京日報,2010 -08-27.
許云芳 晉城煤業集團物業公司房產科 科長
(責編 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