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顧問:陳再生
課題組長:陳四長
副 組 長:周萬龍
課題組成員:郭衛東 蔡宇良 王海燕 溫富平
櫻桃栽培:一個高效富民的朝陽產業
發展櫻桃產業作為優化陜北北部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優先選項,主要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櫻桃是高品質、高附加值的黃金種植業。大櫻桃在國際市場被稱為“鉆石水果”,其胡蘿卜素含量是蘋果的2.7倍,維生素C含量超過蘋果和柑橘,鐵的含量在水果中居首位。由于營養豐富,上市早,口感好,售價高,是所有果品中比較效益最高的一個果品。在國內市場,一公斤櫻桃的平均售價是蘋果的4倍,畝均收益在蘋果的3倍以上。設施栽培的早熟櫻桃,效益則更高。而且櫻桃結果無大小年。另外,櫻桃的果實、根、枝、葉、核還有藥用價值。在陜北北部發展晚熟櫻桃,將可能成為我省繼茶葉、蘋果、獼猴桃之后一個新的產業板塊,這對于優化陜北北部農業種植結構,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會有超強的拉動作用。
銅川市的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銅川市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櫻桃,現有栽培面積3萬畝,掛果面積1.4萬畝,年產量1.2萬噸,產值超過3.6億元,占全市2012年農林牧漁業全部增加值的18.5%,而所用土地僅為全市常用耕地面積的3%。銅川新區陳家坪村共有村民2715人,有耕地5000畝,櫻桃栽培面積4500畝,掛果的4000畝,2013年櫻桃純收入9010萬元,全村人均櫻桃收入3.3萬元。該村村民陳軍平,全家6口人,承包了6畝土地,過去單一種糧食,秋麥兩料收入10800元,除去成本純收入6000元左右。現在改種櫻桃,年收入26萬元。除了櫻桃銷售的直接收入,村里每年還有一二百人被新疆、云南、寶雞等地高薪聘請去做技術指導。
由此可見,櫻桃作為富民產業,的確有著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明顯優勢。陜北北部櫻桃倘能發展到50萬畝,僅此一項,每年即可為當地農民增收100億元—130億元。
二、櫻桃是涵養水土、富有生態效益的綠色產業。櫻桃種植能實現經濟林與生態林的統一。櫻桃對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很強,栽培和管理簡單易行(如不用疏花疏果),成本較低。櫻桃果實發育期短,從開花到成熟僅有30天~60天,其間打藥很少,容易生產出綠色果品。大櫻桃樹冠開張,根系發達, 具有涵養水土,改良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據專業機構對山東煙臺市福山區8個鄉鎮土壤樣品的分析,大櫻桃種植區,經過長期種植管理土壤養分含量顯著增加,有機質含量增加65.36%,全磷含量增加93.21%,堿解氮含量增加128.40%。因而,在陜北北部規模化種植櫻桃,對于防風固沙,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
除了直接的生態效益,櫻桃種植形成的大面積景觀林,還能帶動觀光農業、生態體驗旅游業的發展。
三、櫻桃是具有市場發展空間的朝陽產業。櫻桃除即時鮮食外,采用氣調設備可儲藏數月,調節市場供應;還可加工成櫻桃罐頭、櫻桃酒、櫻桃汁、櫻桃醋、櫻桃脯、櫻桃醬、櫻桃干等20余種產品,產業鏈條長,用途廣。據專家權威測算,我國甜櫻桃供需平衡的栽培面積為300萬畝,酸櫻桃為100萬畝,目前全國甜櫻桃栽培面積只有150萬畝,酸櫻桃尚無規模化種植。而我省包括小櫻桃在內,全部的栽培面積只有26萬畝,遠期發展空間很大。
根據有關專家提供的數據,全國目前的人均櫻桃消費量不到歐美平均水平的1/10,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量的增加,也必將為櫻桃產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發展櫻桃產業的可行性
經過對陜北北部地區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綜合分析,以及對現有成功栽培實例的調查,我們認為,在陜北北部發展櫻桃產業具有可行性。
一、陜北北部具有適合櫻桃生長的自然條件。大櫻桃適應比較涼爽干燥的氣候,一年中要求日平均氣溫10℃以上的天數在150~200天;需要年日照時數1600~17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500毫米~900毫米的地區都適合栽培(但這并不意味降水量少的地方不能栽培,像美國華盛頓州的雅基瑪和韋納契大櫻桃產區,年降水量不超過250毫米,輔以灌溉,照舊能優質高產);對土壤的要求比較敏感,適應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氣性好、保水性強的砂壤土種植。
陜北北部為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具備適合櫻桃生長的各項自然條件。年平均氣溫9.6℃,一年中日平均氣溫10℃以上的天數在180天以上。平均無霜期150天,一般年份4月中旬晚霜結束,櫻桃在靖邊開花的時間,大約在4月末到5月初,比西安地區晚20來天,此時已避過晚霜,不易受凍。陜北北部地區平均海拔1000米至1500米,年平均日照2400—2900小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等有機物積累,櫻桃品質好。降雨量近年明顯增加,年均降雨450毫米以上,雖不及關中降雨量多,但由于雨熱同季,加之該區地表與地下水相對充足,亦能滿足櫻桃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土壤南部為黃綿土,北部為沙壤土,土質疏松,透氣性和儲水性良好,適合櫻桃生長發育。
二、陜北北部地區已有櫻桃栽培成功的實例。安塞縣沿河灣鎮方塔村的7戶村民,在縣科技局的支持下,2006年栽培山地櫻桃(7個品種)15畝, 90%的苗子一次成活。2012年為掛果第二年,還沒進盛果期,平均畝收入超過2萬余元。最大的一棵樹單株產量80斤,賣了2400余元。由于品質好,一斤售價沒下過30元,且不用到市場去賣,全讓來旅游的人自摘自買完了。群眾看到櫻桃是個金餑餑,2012年又新栽了60畝,全村30多戶人家全都加入了。
方塔村的事例說明了三個事實:第一,陜北北部能栽活櫻桃,冬天凍不死,開花能結果。原省山川秀美辦公室主任周萬龍在家鄉靖邊紅墩界種了4棵櫻桃,5年樹齡,樹圍30厘米,樹冠大,開花繁,說明櫻桃在榆林北部越冬也沒有問題。
第二,陜北櫻桃不僅能高產,而且因晝夜溫差大,櫻桃品質好。
第三,安塞櫻桃4月下旬開花,6月10日左右成熟,比西安地區櫻桃晚上市20來天,而且在氣調庫條件下,可儲存4個多月。這說明在陜北北部發展晚熟櫻桃,實現錯峰上市有現實條件。
三、支持櫻桃產業發展的各種生產要素具備。核心的三個問題都有充分保證: 一是土地。陜北北部土地遼闊,榆林市加延安市北部5縣總面積58490.5平方公里,有農耕地和宜林地4900多萬畝,發展櫻桃產業有充分的騰挪空間。
二是資金。能礦資源開發使陜北民間聚集了大量資本。據有關方面估計,目前陜北民間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近2000億元,大量民間資本急需尋找新的投資項目。而且,陜北地方財力雄厚,榆林市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220億元,延安市北部5縣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68.19億元,具有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省屬大型企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與榆林虹橋酒業公司合作,計劃2014年—2023年10年投資6.02億元,在靖邊建設包括4萬畝櫻桃種植、加工、物流全產業鏈的櫻桃、蔬菜、奶山羊、油莎豆農林業綜合開發基地,日前已完成項目規劃,進入前期運作階段。陜煤集團的大手筆投入,對陜北櫻桃基地建設會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
三是技術。我省櫻桃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苗木培育、整形修剪,還是花果管理、防凍防蟲方面,技術都已成熟。技術人才除了農業院校的專家、主產區的農技干部,還成長起一批農民技術員,聘用這些人才提供技術服務,對果農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可以解決陜北發展櫻桃產業對技術的需求之急。
推進櫻桃產業發展的六點意見
一、以靖邊縣和榆陽區為重點,在陜北北部建設50萬畝櫻桃產業基地。根據資源稟賦和市場研判,建議將規劃面積定為50萬畝。靖邊縣和榆陽區農業基礎條件相對優越,水利條件好,兩縣區有水地83萬畝;畜牧業發達,羊只飼養量342萬只,生豬飼養量136萬頭,家禽161萬只,生物質肥源充足,有條件打造成我省最大的“櫻桃生產縣(區)”,成為陜北優質櫻桃的名片。規劃建議:靖邊縣發展櫻桃20萬畝(其中加工用酸櫻桃2萬畝),榆陽區發展櫻桃10萬畝;定邊、橫山、神木、府谷、米脂、綏德、子洲、清澗、吳堡、佳縣10縣加總發展櫻桃15萬畝;延安北部的吳起、志丹、安塞、子長、延川5縣加總發展櫻桃5萬畝。
二、抓好試驗示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按照先行試驗、做好示范、放大推廣、分期實現的步驟,建設陜北50萬畝櫻桃產業基地,第一步,是做好試驗示范。建議選擇靖邊、榆陽、安塞三縣區為示范點,每縣拿出50—100畝土地,由縣農業局具體組織,開展櫻桃多品系栽培的適應性和對比性試驗。第二步,是放大推廣。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以露天栽培為主,同時發展溫室栽培。經過3—4年的努力,將櫻桃栽培面積發展到15萬畝。第三步,是建設全產業鏈的櫻桃基地。經過6—7年的努力,實現50萬畝櫻桃產業發展規劃,同時配套建設冷儲系統、物流體系、加工企業和完善的營銷市場。靖邊縣2013年已開始進行試驗栽培。為了早出結果,使農民直觀認識櫻桃,他們采取育苗試驗和大樹移栽相結合的辦法,從主產區買了450斤櫻桃種子, 500棵已經掛果的大樹,11月份已栽植包括4個品種的46棵大樹,今年就可掛果。靖邊“育苗+移栽”的速效試驗示范做法值得借鑒。
三、采取技術+市場的辦法,建設苗木繁育基地。種苗是櫻桃產業發展的基礎,必須隨同規劃及早安排。建議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種是以市農科院和相關縣農業局為主體,在專業技術人員的主持下,選擇陜北地區適生品種及授粉組配品種(大多數櫻桃自花不實,需要異花授粉),進行扦插、壓條、嫁接等苗木培育,作為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基地。一種是走市場化的路子,鼓勵民營企業、民間資本與專業技術人員結合,進入櫻桃苗木繁育產業領域。在櫻桃產業規模化發展階段,市場化應作為櫻桃苗木繁育的主要形式。
四、依托西農大和市農科院,抓好技術人才培訓。櫻桃生產對陜北農民包括農技干部來說都是一件新事情,建議以西農大和兩市農科院為基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分期分批對縣農技干部和重點發展區農民技術員進行櫻桃栽培技術培訓。鑒于陜北北部將發展成為我省最大的櫻桃產業基地,建議榆林市與西農大建立技術聯盟,在櫻桃產業中心地帶的靖邊縣紅墩界林場建立永久性的櫻桃試驗示范站及研究所,構建從科技源頭到“最后一公里”的快捷通道,為產區果農提供一線技術服務。
五、目標指向都市市場,做大叫響綠色品牌。陜北北部地處北緯38°線,這一線是世界公認的農產品品質最好的生產區。陜北北部土地遼闊,四季分明,天高云凈,土壤、水沒有污染,生物質肥源充足,具有生產綠色果品得天獨厚的條件。應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地理優勢,做大叫響綠色品牌。目標市場應重點放在周邊大中城市和國內大都市,特別是像上海、武漢、廣州、南京一樣的南方都市。遼寧、山東櫻桃靠近京津,我省櫻桃向南走是一個方向。
六、將建設陜北北部櫻桃產業基地作為我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重點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在陜北北部地區建設50萬畝櫻桃基地,是我省繼茶葉、蘋果、獼猴桃之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又一帶有標志性的工程,應像抓重大項目一樣,加大支持力度。第一,建議省政府召集省發改委、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水利廳、國土資源廳、科技廳、水保局、果業局、榆林市、延安市政府等相關單位,就建設陜北北部50萬畝櫻桃產業基地專題議論一次,就推進措施、資金扶持、苗木準備、技術培訓等問題落實支持責任,以省政府名義下發一個推進陜北櫻桃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第二,建議省果業局將建設陜北櫻桃產業基地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協同榆林市、延安市政府制定櫻桃產業發展具體規劃,加強與有關廳局的協調,組織櫻桃帶建設工程的具體實施,促進陜北櫻桃帶建設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