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脆弱、自然災害多發
陜甘寧革命老區屬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少,氣候干燥,蒸發強烈,有的地區屬于重度缺水地區。具體來講,該區域黃土丘陵溝壑區、干旱風沙區、土石山區面積較大,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因此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資源的供給狀況和利用程度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發展,該地區水資源短缺,污染嚴重,這是陜甘寧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龍頭企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目前陜甘寧地區特色農業龍頭企業雖有一定規模,但總體上呈現數量少、規模小的現狀,發揮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有限。比如,雖然已基本形成特色養殖加工、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生態旅游等特色農業產業鏈,但龍頭企業大多處于成長初期,數量少規模小,對市場經營的拉動作用不足,對于其他農戶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有限,對特色農業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體化協調力、凝聚力較弱,導致區域輻射范圍小、群眾受惠人數少,占農業生產主流的仍然是傳統分散的小農經營,產加銷、貿工農等環節聯結松散,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因此,無法帶動農業和農戶進入國內國際大市場,無法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
風險防御能力薄弱,農業收益波動大
陜甘寧特色農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特有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因此,特色農業生產受自然風險的影響較大。和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制約較大,而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干旱、冰雹、風災等自然風險的存在使得特色農業生產的產出和收益十分不確定。因此,自然風險的存在制約了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
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制約特色農業升級換代
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的產物,其充分的發展要求具備必要的支撐條件。比如:齊全的各類市場主體、健全的行業管理、發達的要素市場、完整的產前產中產后社會服務體系等。陜甘寧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產前、產中的育種、化肥、農藥研發薄弱;缺乏吞吐容量大、服務功能全、輻射能力強的與農產品基地緊密連接的大型農產品市場;實力強、規模大、經營好、信息靈的農產品營銷組織稀少;面對日益激烈的同行業競爭,缺乏農業行業自律組織的約束。這些都制約了該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的升級換代,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造成的營銷薄弱、知名度低、信息閉塞等對該地區現代特色農業的長足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特色農業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影響發展后勁
長期以來,陜甘寧地方政府一直加大對特色農業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向特色農業生產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并未能夠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
由于對特色農產品品質及多樣化程度重視不夠,農業銀行用于特色農產品研發、生產和流通的資金較少;同時,隨著金融企業的商業化改革,各銀行分支機構和業務紛紛向高效益的城市和高附加值的非農產業轉移,致使有限的資金難以向農業生產集中,對特色農業投入的資金總量大幅下降。
作為農業投資主體之一的農民,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同樣缺乏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投資能力。對特色農業研發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該區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后勁。
外部競爭激烈,形成嚴峻考驗
國際上,發達國家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既保障了本國農產品質量的有效管理,又保證了農產品進出口的高效運作和調控;健全的農產品質量標準、監測和執行體系,既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進出口提供了有效依據,又逐步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市場準入門檻,實際鼓勵了本國農產品出口,限制了農產品進口;健全的農產品國際貿易促進體系有效地引導和促進了發達國家農產品出口。如美國的農產品出口政策有許可證制度、出口援助制度以及較為完整的農產品出口促銷體系,都確保了本國農產品出口的持續增長,增加了別國農產品進口的壁壘。同時,國內市場上內蒙的羊產業、山西的紅棗、山東的蘋果、東北的雜糧等都對陜甘寧特色農產品構成了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