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 330063)
唐代的詩,宋朝的詞為我國古代詩詞文化的典范。其中,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青主先生根據宋代詩人李之儀“卜算子”所創作的《我住長江頭》。作曲家寄情于古詩詞,表達內心深處緬懷革命先烈的哀思。詩詞上下共八句,質樸的語言抒發思念戀人和對愛情的堅貞信念。頗具民族風味的旋律,嚴謹的結構和真摯的情感使此作品不失為中國傳統藝術歌曲的經典之作。作者對詞中的藝術意境美做了如下體會:
1.歌詞
詩詞分上、下闕,各四句。質樸的語言抒發了一種思念戀人和對愛情的堅貞信念。但這首歌曲不應僅僅把它作為情歌演唱,青主在充分體現原詩詞意境的同時還寄予了一層更深層次的含義,表達出的是一種廣博的愛,借詞抒情,寄托了對已逝革命戰友的緬懷以及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懷念。它的感情深沉,甚至帶有一絲悲壯的色彩。詞中前兩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其中“我”與“君”、“頭”與“尾”的對應,使詞中意境一目了然。三四句中: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其思念和堅貞之情了然于胸。五六句中的關鍵詞“水”和“休”,“恨”與“已”,很好的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念盼與向往。七八句正好順承五六句的詞意,詠志般的抒發出了堅定的信念。詩詞的下八句是前四句的反復,使得詩詞主題得到了升華。如果表演與音樂不能很完美的結合,歌曲的表現的意境美則會大打折扣。《我住長江頭》的音樂具有民族風格,清新質樸的語言,詩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是一首以中國傳統技法創作的藝術歌曲,堪稱經典之作。詞意通俗易懂,然而,看似簡單的歌唱旋律,歌者演唱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開始還能保持樂句的完整,但隨著歌唱旋律內在張力的增強,樂句的保持變得越來越困難。很多演唱者從“唱”變成了“喊”,從容的開始,狼狽的結束。
其次,歌詞的發音必須準確。與西方語言最大的不同是,漢字有四個聲調,曲作家在創作時注意了語言聲調與旋律的結合問題,充分體現出中國特有的民族風韻。漢字讀音的四聲若不規范,會使人聽覺發生差異,產生倒字現象,錯誤的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如“長”“時”“頭”“不”“只”等,可以在容易產生倒字現象的詞上加上滑音或下滑音來強調聲調,避免演唱時的歸韻不清的問題。
2.曲式結構與調式調性
在結構上,青主并沒有按照傳統的上、下闕平行反復的手法,而只將下闋反復了三次。并在每句結束時最后一個字的旋律上都作了向上或者向下的拖腔,恰似古詩詞中吟誦的語氣。全曲為復二部的曲式結構,分為AB兩大部分,四小節的前奏,A(5-20)為單二部,B(21-68)為并列單三部。全曲的調性標記為G大調,但歌唱旋律在聽覺上有明顯的五聲調性,具有濃郁的民族調式色彩。但是音樂旋律更傾向于e小調,在18和19小節到達G大調的重屬和弦DD(譜例1),一直到第25小節才出現了G大調的主和弦。之后G大調和e小調的主和弦交替出現,直到全曲最后四個小節才明確出現G大調的屬和弦和主和弦連接,以此肯定了主調調性,以ff的力度達到全曲高潮,最后完滿結束全曲。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在第38小節使用了含升A的減減七和弦(譜例2),充分運用了和聲的色彩功能,為有濃郁中國民族風味的五聲調式增添了一絲西方浪漫主義的色彩,表達含蓄、深切的感情。
譜例1
譜例2
3.節奏節拍
節奏方面,旋律的設計也很符合歌詞的表現。復拍子6/8拍,每個音符都占三拍時值,但每句句末結束音均占六拍時值,這與詩詞朗誦節奏有關,同時節奏重音與詩詞朗誦重音也相對應,使古詩詞朗誦節奏與旋律完美結合。
對歌曲的鋼琴伴奏的理解也有助于古詩詞意境之美的表達。眾所周知,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藝術歌曲表達更完整,增加了歌曲的藝術感染力,使其與詩歌相輔相成,具有旋律補充和背景襯托的作用。此曲的鋼琴伴奏使用了分解和弦式的六連音,第一個音開始于左手,每句開始的音連成一條旋律,在右手六連音的伴奏下與歌唱旋律遙相呼應,左手舒緩的單音旋律與右手密集流動的琶音形成對比。在出現中心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時,伴奏織體改變,右手用和弦推動歌聲,左手六連音式的琶音應保持水一般的流動感,雙手形成一動一靜式的對比,形成歌曲的高潮。同時,鋼琴的踏板應當要控制好,否則無法表現清晰的流水,會影響歌曲的整體意境。
全曲共分AB兩段,各四句。A段主敘事,旋律在19小節到達全曲最高音,隨著曲調的上揚,歌唱者的情緒容易激動,但作曲家在此處力度處理為p(見譜例1),表達深沉含蓄而內斂的情感,同時為后面B段高漲的情緒做了鋪墊,這對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氣息控制不好就容易從“唱”變成“喊”。
B段主抒情。變化反復兩次,每次反復提高了音區,在情緒上層層遞進,主題第一次陳述時較平靜,第一次反復時情緒已趨向激動,但依然含而不發,直至最后一次反復時,所有的情緒才得以宣泄,是全曲的高潮,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對于古詩詞意境之美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不管從詩詞的寫作手法還是音樂中的演唱技法,以及歌詞的咬字歸韻、鋼琴伴奏以及和聲手法的分析等,都是了解和探索中國古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有效方式。俗語說的好:知之深,愛之深,悟之則更徹,正如《我住長江頭》,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淡墨敘深情,意境感悟情。
參考文獻:
[1]張云霞.論青主藝術歌曲的美學特征[D].河南師范大學, 2011.
[2]吳蓮芳.詩意與曲意的共性表達[D]. 武漢音樂學院, 2010.
[3]畢海燕.關于《我住長江頭》的音樂學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05).
[4]梅蘭.淺析青主《我住長江頭》歌曲的藝術特征[J]. 惠州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