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博 |文
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最佳途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當前,面對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對外依存度大的現狀,我國急需再生資源內部循環利用來保障有色工業體系的正常運行,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是我國形成完整的有色工業體系的必經之路。因此,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最典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據統計,2013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主要品種(銅、鋁、鉛、鋅)總產量約為1073萬噸,同比增長3.3%。其中再生銅產量約275萬噸,與2012年持平;再生鋁產量約520萬噸,同比增長8.3%;再生鉛產量約150萬噸,同比增長7.1%;再生鋅產量128萬噸,同比下降11.1%。但是,有色金屬價格低位震蕩,國內市場銅、鋁、鉛、鋅現貨平均價,同比分別下降6.6%、7.2%、7.5%、0.4%。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克服困難,沉著應對,在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管理提升、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保持了產業的平穩運行。
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經過近十年來的持續發展,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突破1000萬噸,已接近我國原生有色金屬產量的三分之一,工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當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已成為緩解我國礦產資源供應短缺矛盾、促進有色行業節能減排、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例如,再生銅、鋁、鉛、鋅綜合能耗分別只是原生金屬的18%、45%、27%和38%;生產每噸分別可以節約相應礦石資源量380噸、20噸、128噸、52噸和標準煤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950千克。
以再生鉛為例,在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池、儲能、通信基站等領域,鉛酸蓄電池依然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鉛酸蓄電池擁有技術成熟、成本低、可回收性高等優勢,短期內不會被淘汰,而且其行業本身也在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因此,鉛酸蓄電池產業快速發展也將進一步提高廢鉛酸蓄電池報廢量逐年增長,將為再生鉛產業提供原料保障。
據綜合分析測算,與生產原生鉛相比,每噸再生鉛相當于節能659千克標煤,節水235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128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0.03噸。與開發利用原生鉛礦資源相比,2013年中國再生鉛產業相當于節能98.9萬噸標煤,節水3.5億立方米,減少固廢排放1.92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5萬噸。目前,再生鉛產業已成為中國鉛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再生鉛產量占鉛總產量的比例在60%以上,而中國僅為30%左右。
據了解,美國最后一家原生鉛企業已于2013年年底正式關閉,再生鉛產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到2015年,中國再生鉛產量占原生鉛的比例有望超過《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提出的40%發展目標。預計到2020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將不斷發展壯大,產品總量將超過2000萬噸,工業產值將接近1萬億元。因此,我國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2013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克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總體保持基本平穩運行。在此基礎上,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部與循環經濟和再生金屬有關的政策法規,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政策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使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為產業科技進步及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推力。
2014年,工信部將著力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技術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以應對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存在的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高效和高值化利用。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說,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培育龍頭企業,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行業自律,還能提高行業節能環保水平。據統計,隨著家用電子產品和汽車等進入報廢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高效、安全處置和回收利用各種廢棄物,可以增加資源供給,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緩解資源環境壓力。4月25日,商務部就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答記者問時表示,近年商務部開展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目前已有3批共90個城市列入試點。截至2013年年底,全社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達十多萬家,回收總值接近6000億元,比2000年增長12倍。但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產品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水平還不高。我國分別有數千家企業從事廢棄鉛酸蓄電池和航空廢料回收利用,而發達國家一般只有數家或十多家大企業。小企業受限于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不但資源利用效率不高,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國家采取措施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對此,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趙家榮表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新興產業的一部分,也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途徑。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需要技術引領,創新驅動,產學研相結合。當前,一些企業面臨人工成本、土地價格不斷攀升,企業稅負比較重的問題。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李蕾表示,通過借鑒國際采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先進經驗,2012年,我國正式開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環保部和財政部不久前從基金中向39家電子廢棄物拆解企業撥付6.29億元補貼。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吉位表示,在產業總體運行保持平穩態勢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約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協調健康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實現穩步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一是產業總體形勢難言樂觀,國內下游需求減弱,上游原料進口困難。受有色金屬價格低迷、宏觀經濟增長減速、進口和環保壓力增大等不利因素影響,投資者對產業前景判斷不容樂觀,在建和新建項目進度明顯放緩,一些企業處于維持和觀望階段,開工率大幅下降,或處于停產、轉產狀態。
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限制有色金屬廢料出口,發展中國家再生金屬產業發展迅速,導致有色金屬價格起伏跌宕,金屬廢料進口難度加大,形成了多國、多方爭奪國際廢金屬市場的局面,給國內再生金屬生產經營帶來很大的困難與風險。
二是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總體還處于國際產業鏈分工的中低端環節。主要表現在企業開發高端產品水平低,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競爭力薄弱,抵御風險能力不強。主要原因是企業在新產品開發、產業鏈延伸方面投入甚少,導致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稍有波動就不能適應,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是技術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低,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企業技術創新意識低、能力差、投入不足等是企業缺乏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加強研發投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是產業園區競爭加劇,產業鏈競爭優勢有待提升。隨著產業園區數量增多、產業增長放緩,園區之間的競爭壓力隨之而來。一些前期準備不足、產業基礎薄弱、資源不足、市場管理滯后的園區面臨著項目遲遲無法落實、產業鏈不配套的窘境。
五是急需稅收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當前,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年輕,但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又非常重要。稅收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能為企業擺脫困境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