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治華|文
大冶有色豐山銅礦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可持續發展之路,一座現代化的綠色礦山正在青山碧水之間崛起。
大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豐山銅礦(以下簡稱“豐山銅礦”)矗立在鄂贛交界的青山碧水之間。遠古,它就以鳳凰落腳而揚名,被譽為鳳凰之山;如今,豐山銅礦堅持“用先進文化培育人,用優美環境塑造人”,著力打造“五化”礦山、“美麗”豐山的發展目標,為這座現代化的綠色礦山,賦予了更深刻、更幸福的內涵。
2013年,豐山銅礦被國土資源部評選為第三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這一殊榮的獲得,是該礦長期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礦山,積極踐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理念的成果。據悉,近幾年來,該礦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生產工藝、環境治理和礦區和諧建設等方面著手,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可持續發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改革‘紅利’更多地體現在生態文明上,只有把發展建立在資源可持續、環境可承載的基礎上,才能過好今天,不憂明天,永續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這樣說。作為資源型企業,2010年,豐山銅礦提出了“機械化生產、自動化控制、精細化管理、持續化發展、生態化環境”的“五化”礦山目標,把資源綜合開發與資源儲備、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力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據60年代參加工作的退休職工介紹,建礦初期,這里荒涼無比,雜草叢生,但這種荒涼在大冶有色創業者踏足這片土地之后便開始改觀。他們做出的第一個決定不是開采,不是探礦,而是種樹!自此,該礦每屆領導班子上任,都將種樹的傳統延續下來。如今,40多年過去了,原本污水橫流、塵土飛揚的礦區已綠意叢生,就連副井口幾千平方米的廢石堆場也變成了綠色景觀帶,昔日荒坡邊角披上了“潔、綠、亮、美”的外衣。5年來,該礦共栽種各類花草樹木十萬余株,綠化面積3萬多平方米,形成了礦山終年有綠意、四季有花香、常年有鳥語的園林式家園。
多年來,該礦一貫注重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及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堅持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則。建立了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生態重建等規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繳納了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217.6萬元,投入350萬元對副井邊坡進行了整治,消除了潛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在資源綜合利用上,通過不斷優化采礦方法,主要技術指標均高出設計指標3至4個百分點,2013年綜合選銅回收率92.82%更是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另外,豐山銅礦先后成功開發了銅硫分離和銅鉬分離項目,其中銅鉬分離項目,現每年可生產礦山鉬100噸左右,每年實現利潤近1千萬元。目前,該礦正在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鉬精礦冶煉、鉬錸分離》試驗研究,有望實現錸資源的回收利用,新增一個年產值1000萬元的經濟增長點。
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形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多年來,豐山銅礦以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與和諧發展力促生態文明,不僅在種樹和種草上下大力氣,而且在實現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
開展工藝流程改造。該礦先后完成了選礦碎礦“不洗礦”流程、選礦流程改造等工程,2010年實現選礦碎礦“不洗礦”改造,每年減少原礦流失折合金屬銅約200噸;2010年11月將選鉬流程改造,2011年7月對選礦磨浮精選、銅硫分離及尾礦選銅浮選機進行改造,降低了能源消耗,每年可節電120萬千瓦時左右。
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該礦充分利用井下負50米水泵房蓄水池和高差,將井下水集中于負50米用于井下生產用水;投入資金對地面生產用水進行整體規劃、改造,每年累計節水約300萬噸。井下水重復使用率大幅度提高,真正實現了污水循環利用,實現了節能減排。
推廣節能新型設備和工藝。將生產技術、生產過程、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優化運行方式,構建了節能工作指標考核體系,3年共節電398.9萬千瓦時,節約成本200余萬元。采用綠色節能照明,將生產區的白熾燈改為節能燈,共計節省電量約95萬千瓦時。實行變頻節能改造,2011年10月對南風井通風系統進行改造,不僅改善了井下通風狀況,每年還可節電50萬千瓦時。
“打造綠色標桿,營造和諧幸福港灣,讓職工在創建中受益”,始終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來衡量工作的成效。”這是該礦領導班子對職工的鄭重承諾。
持續提升管理水平。該礦按照專業、高效的扁平化管理工作思路,探索“大區域工種”改革,改革了40多年的用工制度;實現了大勞資、大安全和大技術管理局面;建立了管理人員帶班工作制度,實行礦、車間、班組三級管理。在2012年建成的礦山局域網基礎上,建立了以調度室為中心的集生產視頻監控系統、礦山井下安全六大系統、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井下風機自動化控制系統、變電所主變容量監控系統為一體的監控體系,全礦重點部位實施了視頻監控全覆蓋;實現了主井和15線井變頻調速自動化監控、石灰乳自動添加、微機加藥等。豐山銅礦人均生產效益明顯提升,連續三年在集團公司年績效考核中均名列第一。
建設一流的現場環境。在各廠房、辦公樓四周空地上建起了花壇、綠化帶,形成了班組“后花園”和職工“學習園地”。針對廠房噪音大問題,在主井、副井、磨浮廠房建設雙層隔音工作室等。通過實地考察和現場應用,該礦逐步引進了AT2000型天井鉆機、液壓掘進鑿巖臺車、OK型板式給礦機等井下先進設備,尤其是引進的井下遙控鏟運機,在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作業人員的安全系數和勞動效率。通過加裝密封罩和高效濕式除塵器,安裝布袋式除塵系統,生產現場室內空氣含塵濃度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有效降低了塵毒危害。一位在選礦碎礦生產班的一名職工在安裝了先進的防塵系統后感慨地說:“以前廠房里灰塵彌漫,誰也不愿意到我們這來工作,現在廠房清潔干凈,反而成了‘香饃饃’。”
積極踐行“大福利”理念。該礦對礦區主干道、人行道、局部早點攤店進行了改造;興建了職工食堂、澡堂、文體中心、大學生公寓、一批公共綠化景點及健身場所;修繕了職工住房,落實解決了職工外出交通難問題。與此同時,該礦還堅持做好黨員領導干部“扶貧幫困”、“送溫暖”等多項實事、好事,贏得了職工和家屬的一致贊譽。如今的豐山銅礦可謂是“綠色漸欲迷人眼,和諧礦區暖人心”。一位從省里來礦視察工作的領導看見該礦的綠色發展景象時,感觸地說:“真有一番‘礦山桃源別樣天’的感覺啊!”
古有鳳凰落腳,今披綠色新裝,經過數代礦山建設者鍥而不舍的辛勤耕耘,得天時地利人和,豐山銅礦已從昔日封三洞,變成了今日桃花源。面對未來,該礦在十二五規劃中指出:“要大力實施綠蔭工程、景觀工程和文化工程,致力建設一流的現場環境、一流的生活環境和一流的人文環境,打造具有時代特色和企業特色的綠色品牌,為打造‘五化’礦山撐起綠色的藍天,為鳳凰騰飛續寫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