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何熹|文
提起云南,人們總會聯想到引人入勝的秀麗山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馳宏鋅鍺”)正是在這樣一片“彩云之南”的富饒土地上迅速扎根成長起來,如今已經成為了集探礦、采礦、選礦、冶煉、化工和科研為一體,擁有總資產50多億元,凈資產30多億元,鉛鋅產量居國內前五強的大型企業。
馳宏鋅鍺的發展并沒有以環境為代價,公司始終秉承“馳騁天下、宏圖高遠”的企業精神和“市場為先,科學統籌,善待自然,和諧發展”的經營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既掙下了金山銀山,也留住了綠水青山。馳宏鋅鍺不僅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也是全國第一批“兩型”企業試點單位,全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先進礦山企業,云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和云南省工業強省計劃“千億工程”重點企業。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馳宏鋅鍺會澤分公司成功入選。在資源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建設綠色礦山是馳宏鋅鍺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經過多年的努力,依托當地資源儲量大、品位高,且富含各類有價金屬的資源優勢,馳宏鋅鍺會澤分公司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高度重視資源開發、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對公司采礦、選礦、冶煉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改造,整體提升工藝裝備和技術水平,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生產。
該公司原本所采用的采選冶工藝和裝備產能小、能耗高、污染大,資源綜合利用率低,在國內已屬于落后、淘汰的采選冶工藝和裝備,嚴重制約著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為保證礦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該公司在礦山投資8億元,實施了“深部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項目。該項目以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綠色礦業發展之路為設計理念,基本淘汰了高能耗、低效率落后的礦山采選工藝和裝備,采用國際先進的大型化采、選及提升運輸設備,使礦山實現了“工藝一流”、“裝備一流”的礦山生產系統,為大幅度提高產能、井下采礦安全、有效避免礦山地質災害和大幅降低礦山采選綜合能耗等,確保“效益一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綜合經濟技術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
該公司還充分利用膏體充填采礦、鉛鋅氧硫混合礦選礦、尾礦再利用、污水零排放等核心技術,在“三率”、“三廢”和節能減排等方面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安全環保等指標大幅度改善,實現采礦回收率:99.53%,采礦貧化率:6.28%,選礦回收率:鉛84.38%,鋅94.97%,固體廢棄物處置率100%,選礦廢水綜合循環利用率100%。使礦山的“三率”、“三廢”、環保等指標達到和超過國家規定標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達到同類礦山先進水平。
資源是礦業發展的命脈,因此馳宏鋅鍺非常重視資源的綜合利用,利用先進技術,提升資源的開采回收率、選礦回收率,降低貧化率。
該公司通過膏體充填采礦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深井安全采礦的難題。膏體凝固后,在采場里不易被爆破作業破碎,還能有效的支持頂板圍巖,有效的提高安全質量,控制地質災害,同時保障了礦石得到有效的回收并減少貧化;每年“三率”工作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3500萬元。
另外,復雜難選鉛鋅氧硫混合礦一直是世界選礦的難題,特別是氧化鉛鋅礦的選礦技術難以突破。該公司通過采用高選擇性捕收劑,采用電化學控制浮選新技術回收氧化鉛、鋅礦物的新工藝,使礦山選礦的回收率逐年提高,達到設計指標的同時在同類型礦山中處于領先水平。選礦回收率指標提升每年創造價值5900萬元。

節能減排是建設循環經濟,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又一重要途徑。馳宏鋅鍺始終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轉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方式,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實現了增產、增儲、高效的發展模式,取得了減排、降耗、循環(利用)的初步成效。
其中,采礦系統按無廢開采工藝進行設計,生產期間的全部選礦尾砂和廢石以及部分冶煉渣用于井下充填,不建新尾礦庫和廢石場,解決尾礦庫堆存危機,實現礦山的環境保護。通過膏體充填將固廢有效的處置,在節約投資的同時,減少安全環保壓力,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每年節約成本2700萬元。
礦山的回水處理系統是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設計,采用先進的零排放處理技術,其工藝為混凝——沉淀——酸化——吸附——臭氧的深度處理方式。該項技術的使用,大大消除了選礦廢水對環境的壓力,同時降低了使用新水的成本,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每年可節約成本66萬元。
通風防塵工作在礦山生產中也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公司的井下通風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自動控制通風技術,確保井下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地表選礦作業均設計有收塵裝置,確保空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對尾礦壩采取降塵措施,杜絕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據統計,馳宏鋅鍺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萬噸以上;減少充填采礦廢石、選礦尾礦、冶煉水淬渣33萬噸;選礦回水利用率80%;通過對固廢、廢水和廢氣的處理,實現了礦山采選“三廢”等達到和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實現選礦尾砂100%利用、井下采掘廢石100%綜合利用、選礦廢水零排放、礦粒粉塵有效處置;采選能耗得到大幅度降低。這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措施既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又綜合利用了礦石采選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冶煉的部分爐渣,實現了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設綠色礦山,環境保護是重中之重。不同于一般“先開發,后保護”“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模式,馳宏鋅鍺始終堅持“環境優先、清潔生產和綠色管理”理念,將綠色環保做為一項基本準則始終貫穿于生產的全過程。2008年,該公司還獲得了“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2009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實地考察了馳宏鋅鍺后感慨地說,馳宏鋅鍺是他見過的最潔凈的冶煉企業。
馳宏鋅鍺堅持環保設施建設“三同時”原則;并按照國家規定編制了《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并嚴格執行;按時繳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每年繳納保證金300萬元。
通過膏體充填采礦技術的應用,有效控制地表移動等地質災害的出現,同時尾礦、廢石100%利用不需新建地表堆場,有效保護地質環境;通過回水零排放技術的應用,確保選礦廢水全部回用,杜絕外排環境污染;采取廠區水平和垂直綠化向結合的方式,確保可綠化面積綠化率在80%以上,通過先進工藝、裝備和健全的環保設施采用,使礦山的環境保護達到同行業礦山先進水平。
馳宏鋅鍺會澤分公司礦山采選廠礦權面積為4.3714平方公里 ,礦山屬于地下開采,采礦權范圍內除地表工業場地外,其余均是土地和林地;在地表工業場地已經實現開發利用和有效綠化。礦區共征用地表工業用地2250畝,主要用于地表工業、生活設施建設。結合山地建廠的地型特點,廠區采取水平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的布置手法,廠區除工業生產、生活設施以外的空地均得以有效綠化,綠化面積達到80%,把礦山建成為“綠色花園式礦山”。
如今的馳宏鋅鍺,狠抓節能減排,大力建設生態文明,以循環經濟為主要手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唱響了綠色發展的主旋律,樹立了遠大的發展目標。憑借其“馳騁天下,宏圖高遠”的壯志,馳宏鋅鍺一定能夠大展拳腳,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