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賀淑 席賀晶|文
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依法理財,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近年來,商業道德和職業道德問題愈來愈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在會計行業里面,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最備受爭議的,它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與不同利益和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規范的總和,是基本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它既是會計工作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也是衡量一個會計工作者工作好壞的標準。
會計職業道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會計職業道德其實就是誠信的一種體現。
利益驅動,誠信缺失。會計人員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妥協,違反了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規范。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一些會計人員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不顧職業操守,利用專業優勢,鋌而走險,大肆造假。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從屬性,其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從屬于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時,會計人員不可能全部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另外,在現實生活中,諸多的貪污、行賄受賄、大吃大喝和鋪張浪費,都要經過會計人員之手。還有發生在國內的一些大公司財務欺詐案,使會計業面臨著“誠信危機”。
會計法制觀念淡薄,監督制約機制乏力。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折射出會計監督機制相當不完備。如單位內部審計作為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代表著國家利益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和控制,保證國家財經法規的貫徹執行,但這種內部審計在有些單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是受單位負責人調遣,起不到監督的作用。而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因其經常性和規范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不夠,也不能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從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
財會業務水平偏低,缺乏鉆研業務精神。截至2012年末我國大約有1500多萬財會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20%,中級職稱約占30%,其余大部分都為初級職稱人員。現實中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會計工作瀕于應付差事。他們有的學歷雖高但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知之甚少,專業技術能力較差,職業勝任能力明顯不夠。
迫于領導的壓力,職業道德被迫傷失。在目前的經濟社會中,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在地位上屬從屬關系,也就是說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完全擁有領導權和管理權。這種從屬性又與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其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密切相關。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一些經濟利益往往會向會計人員施壓,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因而會計人員在領導的指使和強令下被動地做假賬,否則會使會計人員的個人利益受到很嚴重的損害甚至丟了飯碗,所以,要恪守職業道德,不少會計人員是很難做到的。
會計法制觀念淡薄,監督機制乏力,導致職業道德喪失。不少會計人員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總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忙,事情多,不關注、不學習會計法規,更談不上遵紀守法和依法辦事,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缺失。對當前普遍發生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據有關權威部門調查,會計人員所起的作用、責任方面,主動出謀劃策的占11.2%;配合單位負責人作假的占26.8%;被迫操作的占44.7%;因業務水平低而出錯的占17.3%。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折射出會計監督機制相當不完備。
新會計鉆研業務精神較差,導致職業道德喪失。近年來正規財會院校畢業的學生加入到財會隊伍,他們對財經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專業技術能力較差,職業勝任能力明顯不夠。雖然學歷很高,但業務素質低下,還表現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刻苦鉆研業務的精神。
利益驅動,會計職業道德喪失。會計人員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妥協,違反了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規范。由于會計人員個人利益膨脹,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監守自盜,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據有關資料報道,某單位會計*某,在其擔任會計兼出納的十年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貪污公款7272萬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某省最大的一宗經濟案件,媒體報道時冠以“驚天大案”,*某已被判處死刑。這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雖然是少數會計人員所為,但也的確反映出在改革開放后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會計隊伍中確有一些人職業道德淪喪,走上犯罪的道路。
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努力學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這是財務人員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組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和近期一系列重要講話,學習時事政治,教育廣大財會人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還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提高專業品德修養,增強熱愛本職工作的意識,講求對事業的獻身精神,維護會計職業的尊嚴,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只有這樣,才能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制定的財會法規,一絲不茍地按財務制度辦事,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在抵制和糾正當前不正之風中發揮積極作用,才能在工作中堅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依法辦事,依法理財。

加快法制建設步伐,建立和健全會計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法制就是必須建立健全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并嚴格執行《會計法》。近年來,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繼發布實施《總會計師條例》、《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代理記賬管理暫行辦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企業會計準則》、《事業會計準則》、《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以及一系列會計核算制度等會計法規、規章、制度,基本保證了會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近年來,會計工作中存在秩序混亂、信息失真等問題,雖然與法律約束力不夠有一定關系,但執法力度不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切實貫徹實施《會計法》,加大會計工作執法力度,強化對會計工作的監管,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必須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建立會計職業道德監管組織和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的追蹤記錄制度。監管組織建立,根據我國的實際,可以分兩步走,先在中國會計學會下組建會計職業道德委員會,這一步近期相對容易做到,但權威性稍差。待條件成熟后,建議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單獨組建中國會計協會,權威性較高,負責全國會計職業道德的監管。此外,建議結合會計證的年度檢查,對全國的持證會計人員進行注冊登記,建立道德行為檔案。對在各種財政、審計、稅務檢查中,提供虛假的會計人員,進行量化記分,在會計證年檢時根據檔案記錄,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講求會計誠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尤為重要,因此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