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占斌|文
在市場黃金價格處于長周期低迷的現實條件下,實現繼續創造價值的靈丹妙藥就是技術創新。生產關鍵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永遠是黃金礦企的主攻方向。
自2013年以來的礦業寒冬,給整個黃金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與挑戰。中國黃金行業進入了金價低位運行、新舊矛盾疊加、運營風險增多、市場倒逼內部改革的“新常態”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礦業以什么樣的心態去適應,去渡過難關?筆者認為,我們繼續價值創造的靈丹妙藥就是技術創新,生產關鍵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永遠是黃金礦山業的主攻方向。
中國黃金工業自建國后長期緩慢發展,直到1975年國家提出大力發展黃金工業后,才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世紀末,黃金科技創新迎來了一個春天。這期間有四大標志性的科技創新成果,加速了黃金發展進程:一是焦家式蝕變巖礦床的發現;二是濕法冶煉技術的突破;三是采礦充填技術的突破;四是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和應用。以招遠黃金工業發展為例,筆者從探采冶三個技術領域,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探礦科技救活夏甸金礦。夏甸金礦目前位列中國十大黃金礦山,年產黃金4噸以上。但是很難想象,在20多年前夏甸金礦卻是一個被判了死刑,即將閉坑的礦山。1989年該礦保有儲量只有400千克,后來之所以能走出死亡之谷,關鍵是靠科技探礦。1994年,該礦在深部探獲了儲量4噸,一舉擺脫了資源危機。之后,特別是近十年,夏甸金礦和科研部門聯合,持之不懈地進行多維度科技探礦,在兩翼又有了多次重大發現。目前保儲量突破140噸。
第二個是采礦科技創新造就大尹格莊金礦。該礦于上世紀80年代末籌建,特點是資源儲量大、品位低、埋藏深。按照當時傳統的開采方法,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后來,大尹格莊金礦采用新的充填采礦方法,使用大型機械化設備出礦,利用規模化開采,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年產黃金最高達到8萬兩,現在穩定在6萬兩以上。
第三個例子是冶煉技術的創新,奠定了招遠成為中國金都。80年代中期,招遠沒有冶煉企業。招遠的黃金選礦后,要拉到沈陽去氰化冶煉。一些鄉鎮金礦使用土氰化方法提金,回收率低,污染嚴重,極大地制約了招遠黃金工業的發展。解決這一瓶頸的是濕法冶煉技術的發明,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推動。之后,氧化泡沫技術、焙燒技術、細菌氧化技術、中溫中壓技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冶煉技術相繼成功研發,奠定了招遠在全國黃金冶煉領域的領先地位,招遠黃金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目前,招遠冶煉加工黃金總量占全國同行業礦產金總產量的40%以上。2012年全市黃金產量突破100萬兩,成為中國第一個黃金產量過百萬兩的縣級市。
歷史經驗表明,技術創新是黃金礦業的生命線,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會迎來行業發展的革命性大提速。黃金行業今天所處的環境并不是最困難的,科技創新能夠在以往推動發展,現在仍然是我們戰勝困難、突破瓶頸的法寶,同時也是檢驗我們是不是有真功夫的最好試金石。
與世界礦業巨頭相比,我們國內的黃金礦業在科技創新領域還有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中國到2012年年底探明的黃金資源儲量僅有8196噸,與南非的31000噸儲量相差甚遠,世界級的黃金生產礦山缺乏。我們的探礦技術與資源需求還不匹配,對現有礦床成礦規律研究,特別是深部和兩翼成礦以及新的成礦類型研究需要再強化、再突破。
近年來,行業內加大了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三化”投入,效果顯著,但整體來看,黃金礦業的產業集中度還不高,大企業大而不強,小企業數量多,生產效率低,大型機械化裝備水平低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在開采領域,面臨超深采礦、薄礦體采礦的難題。現在,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金集團”)的采礦深度超過了1000米,對地溫管理、井下降溫、通風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到了1500米、甚至2000米怎么辦,技術必須要跟進。在選冶技術領域,面臨難選冶資源回收率問題。據統計,目前我國中西部難選冶黃金資源的選礦回收率平均在50%左右,低品位、難選冶瓶頸制約行業的發展。以早子溝金礦為例,收購時回收率不到70%。近兩年,我們將其列為全公司十大科技攻關和創新項目的首要課題,下了巨大功夫,選冶回收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了6000萬元。
吃干榨凈是資源綜合利用的大方向,但中國黃金礦業有些關鍵技術還不成熟,一些有價元素不能回收或者是回收率過低。
科技創新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問題。就整個黃金行業來講,筆者認為現在處于一個人才饑渴的時期。以招金集團為例,這幾年對外業務開發步子邁得很大,感受最深的就是缺專業科技人才。經過這幾年的自主培養和招聘,有所緩解,但是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仍然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金大國,但距離黃金強國還有很大距離。在新常態經濟下,以拼資源、拼人力、拼投資、拼環境為代價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中國黃金礦業的內生增長動力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進行驅動。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過三個紅利階段,分別是政策紅利、人口紅利,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就是科技紅利階段。國內礦山幾萬兩的產量,上千人的隊伍;而國外,幾十人的隊伍,上萬兩的產量,兩者的差距關鍵是在“三化”裝備水平上。我們應深入學習國外的辦礦理念,靠科技減少用工,靠科技發掘潛力,靠科技提升效益。
中國黃金礦業面臨的安全生產問題,從根本上要通過提升安全保障技術水平來解決。在綠色生態環保方面,要加大“三廢”和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國外開礦以對生態的最低破壞為標準,不硬化礦區路面,建設可移動辦公和住宿板房,重視綠化及復墾等工作,對我們黃金礦山建設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我們應當加大有價金屬的綜合回收,向產業鏈條延伸要效益。一方面繼續攻克難選冶核心技術課題,另一方面加大黃金尾礦、尾渣綜合回收技術攻關。比如尾礦應用技術,存在著實驗室成果工業化、工業化成果產業化的課題。招金集團依托黃金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投資建設的資源綜合回收項目,取得了階段成果。下一步將在大規模產業化的推進方面下工夫,力爭為行業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黃金科技的發展,需要每個企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做好統籌規劃,要打造四個支撐。一是智力投資。其他所有的投資都可以減少,但是對科技人才的智力投資只能加大,不能降低,要把人才作為最有價值的資源進行投資。二是管理體系創新。要在政策、機制、平臺建設、考核激勵等方面,對職工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行規范引導,充分發揮職工的科技智慧和正能量。三是科技成果的引進、消化和吸收。要運用拿來主義,充分嫁接國際和行業內技術研發成果,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不斷提升自主研發和創新水平。四是行業內合作共贏。對行業內的共性技術難題,展開聯合攻關,將技術成果在全行業推廣,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