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小紅|文
在2008年格朗吉斯上海的擴產項目中,徐國濤脫穎而出,其卓越的組織與領導才干得到高層充分賞識與認可,成為格朗吉斯在中國的第一負責人。當前,格朗吉斯上海公司在總經理徐國濤的帶領下開啟了新的里程。據公司201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在外部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格朗吉斯效益不但沒有下滑,還穩中有升。2014年第八屆Granges技術研討會召開之際,本刊記者對徐國濤進行了專訪。

格朗吉斯鋁業(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濤
坦白說,盡管是鋁材供應商,有色金屬領域知道Gr?nges(格朗吉斯鋁業,以下簡稱“格朗吉斯”)的人似乎不太多;但在熱傳輸領域,格朗吉斯是德爾福、法雷奧、馬勒貝洱等全球頂級零部件制造企業的指定供應商,其特有的技術優勢無人能夠撼動。
“每年全球軋制鋁材產能2000多萬噸,熱交換器用鋁材是70萬~80萬噸的規模,所占比例不大,這個市場也并不足以引起那些大型鋁企的重視。基于這個特殊的定位,我們專注于熱傳輸領域,而且堅持幾十年。”在2014年第八屆Gr?nges技術研討會召開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了格朗吉斯鋁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朗吉斯上海”)總經理徐國濤,這位年輕而英俊的中國人在2008年格朗吉斯上海的擴產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格朗吉斯在中國的第一負責人。
雖然遭遇有色金屬全行業不景氣以及同類產品的競爭加劇,但格朗吉斯卻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效益不但沒有下滑,還穩中有升。在其官網公布的財務報表上顯示,2014年上半年格朗吉斯銷售量達83000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經營利潤(EBIT)達2.44億瑞典克朗(約為2.03億元人民幣),占產品銷售凈額的10.5%。看到這個結果,格朗吉斯鋁業全球首席執行官Johan Menckel(馬越寒)也難掩興奮與贊許:We a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good result.(收益良好,我們很滿意),他在財報的CEO致辭中如是說。

格朗吉斯產品與裝備
對此,徐國濤告訴記者,格朗吉斯的業務模式是通過對鋁材料進行加工而增加其價值,再從中獲取收益,而不是通過鋁價波動來賺錢。鋁價變化對于格朗吉斯而言,只是一種經營風險,會依靠內部風險管控流程,如做套期保值業務以及管理好庫存以縮短交期等方式來避免受其影響。“我們不會也不允許因為現在鋁產能過剩、鋁價低迷來囤積原料賺取利潤,這是投機的想法,也正因如此,在有色金屬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們的業績仍然平穩發展。”徐國濤說。
事實上,專注于技術,開啟鋁材潛力之門,才是格朗吉斯始終堅持如一在做的事。格朗吉斯對技術的重視,可以從他們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的熱傳輸行業技術研討會中窺見一斑。徐國濤透露,為了舉辦這個技術研討會,每次公司上下都會提前一年開始準備。研討會一般邀請格朗吉斯在全球的合作方和客戶,共同討論在技術不斷提高的要求下,與之相關的材料、產品設計、設備等各方面如何共同提高,“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熱交換器的設計和用料要求經常在變,企業必須積極應變,否則技術落伍的后果是嚴重的。而且在熱傳輸行業,如果某一項技術有瓶頸,就很難走到下一步,所以我們就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大家能夠共同進步。”徐國濤說。據悉,格朗吉斯是業內亞太第一家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的全球化公司。
行業領先的技術研發是格朗吉斯的核心能力,格朗吉斯對此也非常舍得投入。2011年,格朗吉斯的全球第二個技術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這是由上海公司的研發中心升級而成,投資數百萬美元建設,致力于汽車熱交換器用鋁材的研發。目前,中國的技術研發中心和瑞典研發中心擁有同樣的研發隊伍,而且一直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來提高本土化人才的能力,以便更快地響應當地客戶的需求。徐國濤曾在揭牌儀式上說:“研發方面的大量投入是公司這些年來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通過我們30年的努力,在亞洲甚至全球,薩帕(格朗吉斯原名)在鋁熱傳輸業都處于主導地位,這與我們每年對技術研發項目的大力投資是分不開的。”采訪中,徐國濤告訴記者,格朗吉斯上海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比例占公司支出的2%以上。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為了配合用戶需要,格朗吉斯上海還花了數千萬元建立了產品應用中心,可以為客戶提供樣件設計與制造、產品應用開發及驗證等多項服務。
“熱傳輸行業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客戶的加工及設計過程需要原材料有非常強大的設計以及制造的保障,在技術上領先就意味著可以在銷售端比別人更有優勢。”徐國濤分析格朗吉斯重視技術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堅持一貫以來非常積極的態度,時刻考慮怎樣去培育、支持行業往前走,幫助客戶做得更好,同時,也使公司更具競爭優勢。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和自信,格朗吉斯敢于面對任何競爭,更不懼惡性競爭。徐國濤表示,格朗吉斯注重的是怎么做好自己,供應給客戶的不僅是可靠的產品,更多的是方法和方案。格朗吉斯會在早期就介入客戶的研發過程和產品設計,并跟蹤客戶對材料的應用,幫助客戶解決一些挑戰和問題。“如果競爭對手只停留在抄襲或簡單復制的水平上,這對公司的效益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
2013年11月,薩帕的所有者Orkla公司戰略調整,將熱交換器部門單獨剝離出來,并重啟格朗吉斯這一品牌名,因其歷史最為久遠,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更名以后,格朗吉斯以專注于生產熱交換器軋制鋁材為核心業務的經營理念沒有變。古書有云,唯精唯一。只有專才能精,才能集中大量資源,把投入產出比做到最大化,格朗吉斯深諳這個道理并恪守這個原則。徐國濤說,自公司成立之日,戰略上就不主張激進,像快速擴大規模、整合收購其他公司來占領整個市場等,都不是格朗吉斯的目的,格朗吉斯始終把自己限定在“熱交換器材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這樣一個概念里,這是公司最重要的經營理念。格朗吉斯的目標不在于做大,而是在做好的基礎上,獲得穩定健康的發展。

格朗吉斯上海與上海交通大學、江蘇溧陽市政府簽署三方技術合作協議
除了經營理念,不變的還有公司的三個價值觀:堅守承諾(commitment)、開誠相待(accessibility)、坐言起行(action)。核心意思是要以客戶為中心,強調團隊合作,強調行動力,強調快速的響應速度。在價值觀的引導下,整個公司形成了慷慨、寬容、樂于分享的文化氛圍。員工待遇較豐,接受教育的機會較多,大家敬業、樂業。徐國濤也非常認可公司的文化,從他本人的性格和在公司的發展經歷也能看出,他與格朗吉斯的文化十分契合。
徐國濤于2001年加入格朗吉斯,先后在質量部、生產部、技術部擔任過不同的職務。2008~2010年間,格朗吉斯在上海工廠投資近5億元用于擴大產能、更新設備、新建廠房,徐國濤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項目完成后,徐國濤的能力得到了公司高層的認可,2011年1月,他升任為格朗吉斯上海公司總經理。馬越寒對其繼任者徐國濤是這樣評價的:“徐國濤先生有在歐洲和北美參與項目的經驗,在全球視角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無論是做員工還是當領導,他都顯示出了自己的卓越才干。徐國濤先生帶領公司進入到了更高的一個階段。”
對于成功,徐國濤說:“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記者也感受到了他對工作的熱情以及他為人的謙遜與隨和。采訪前,徐國濤就跟記者要了采訪提綱,在約定的時間見面時,徐國濤已經提前到達。“Colin(徐國濤英文名)對我們以誠相待,常常和我們打成一片。任何部門的員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找他溝通。”格朗吉斯上海的員工這樣對記者說。管理大師約翰·科特曾說過:“作為一個領導者,許多時候并不一定需要長篇大論,領導者只要注意一下感情上的細節,就會產生驚人的效果。”徐國濤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
更名以后,變化比不變多。首先,公司完成了從附屬于一個大集團到擁有自主權的獨立公司的蛻變,徐國濤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相對比較獨立的存在,無論對客戶還是自身發展,都是件好事。只有獨立以后,才會對經營承擔更多責任,才會更加積極地去考慮公司的未來,也才更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展拳腳。據徐國濤透露,自2011年Okla集團開始轉變策略,格朗吉斯就產生了非常多長遠的激動人心的想法,想要通過一些大的動作在北美和中國獲得更多的市場。果然,在近期,我們看到了其中一個“大動作”,就是在2014年10月10日,馬越寒在瑞典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鐘,標志著格朗吉斯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
徐國濤告訴記者,上市這個決定和過程在公司戰略中其實早有規劃,要成為上市公司,特別是在納斯達克,對公司的要求是比較嚴苛的。當然,上市也帶來很多積極影響:公司會擁有更多長期的股東,能夠更加便利地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而且在納斯達克上市,至少能體現出這家公司的品質以及知名度,使公司更加容易找到合適的人才。
此外,徐國濤也變得更忙了。2014年7月,格朗吉斯上海高票當選上海鋁業行業協會理事長單位,徐國濤總經理當選為上海鋁業行業協會理事長。徐國濤對此解釋道,第一,行業組織具有把眾多相關的上游或下游企業組織在一起的優勢,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降低交易成本;第二,希望促進同行業企業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建立起合理的行業規范和標準,特別是當前最為關注的環保、安全、能耗等領域;第三,希望從政府層面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盡量規避惡性競爭。
1996年,格朗吉斯進入中國,作為第一家在中國以熱傳輸鋁材為主營業務的外資公司,格朗吉斯上海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經過18年的發展,格朗吉斯上海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熱交換器軋制鋁材研發制造基地。格朗吉斯的出現與存在,不僅僅實現了自身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首先,格朗吉斯在上海的落地生根,有效地代替了進口材料,改善了供應問題,使加工費從每噸8萬多元,很快下降到每噸5萬元左右,而現在更進一步下降到每噸3萬元左右,再也沒人能到中國來任意“宰客”了。其次,我們夢寐以求的“國產化”實現了。截至目前,格朗吉斯已經開發出100多種合金(包括多種變型合金)產品,提供給中、高端用戶,為我國汽車熱傳輸材料的國產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格朗吉斯上海也是中國第一家有能力軋制五層復合合金材料的企業。至于其他的社會效益,如帶動就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等,不勝枚舉。格朗吉斯上海在連年被評為上海市高科企業的基礎上,2010年時任總經理又獲得由上海市市長親自頒發的“白玉蘭獎”,這是外資企業在滬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正如馬越寒所言,在徐國濤的帶領下,格朗吉斯上海開啟了新的階段。公司經歷了第二輪、第三輪的技術升級和擴建,實現了長足的發展,現在的產能已達12萬噸/年以上。公司投資額超過10億元,擁有先進設備30多臺套,尤其是生產設備和控制設備,為行業內最完整、最先進,無論是熔鑄爐,還是行業內第一臺四輥熱軋機、第一臺冷連軋機,都成為國內行業生產能力的標桿。公司員工人數已經從開業時的2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人,其中外籍員工的數量最多時為4人,少時則1人,充分實現了本地化。
如今中國汽車制造商每生產三輛汽車,就有兩輛使用了格朗吉斯上海的產品和技術。公司的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汽車空調的冷凝器、蒸發器、水箱、暖風機、中冷器和油冷器之中,在中國主機廠市場擁有超過60%的市場占有率,是當之無愧的汽車空調系統和發動機冷卻系統的隱形冠軍。“我們在配套業務方面具有強勁的需求,目前配套業務占中國銷售業績80%的比重。”徐國濤說。
不過,徐國濤也坦承,在鋁熱傳輸行業,中國市場的產能存在一定的過剩,格朗吉斯上海將在進一步加強細分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向中低端市場進行擴張。相關的戰略決策還在進一步探討當中。
問到未來五年公司的銷售重點時,徐國濤說,汽車行業的客戶仍然是重點,因為目前超過90%的收入還是來自于汽車行業。另外,對家用空調的關注度也會提高,因為這一領域的市場潛力和空間還非常大。據悉,在空調制冷領域,格朗吉斯率先推出最適合的行業產品解決方案,積極推廣能效比更高的全鋁熱交換器的應用,相比傳統銅管熱交換器和鋁熱交換器可以節省30%的能源。“未來我們還是秉承公司一貫的風格,戰略上不會很激進,保持在現有客戶的基礎上有穩定的發展。當然,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我們會考慮擴大產能,特別是在中國。”
對于領導者來說,能否把企業做大,并不是判斷其領導能力的標準,而能在外部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心無旁騖,帶著企業在穩中前進才是一種大智慧。作為鋁熱傳輸行業的領導者,格朗吉斯擁有這樣的大智慧,徐國濤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