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久姍|文

當前,在一些熱點研究領域中,專利技術大量涌現,專利池成為全球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利池(Patent Pool),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相互之間進行交叉許可或共同向第三方許可其專利的聯營性協議安排,或這種聯營性的協議安排下的專利集合。
關于專利池的形成,許多學者傾向于認為它是為了解決日趨嚴重的專利灌叢化問題而應運而生的。
專利灌叢(Patent Thicket)現象,是指一項產品或技術所涉及的專利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當產品或技術的所有人要將其推向商業領域,就需要向所有相關的不同專利權人申請授權,并就許可周期和許可費用問題分別進行磋商,而這將帶來巨大的交易和時間成本。由此可見,專利灌叢會給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帶來阻礙。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專利權人更加傾向于構建專利池,將實現某一技術方案的所有必要專利(也稱為核心專利)打包進行許可和授權,采用統一的標準許可協議和收費標準,從而被許可廠商不必單獨與專利池各成員分別進行冗長的專利許可談判,加快了授權程序,極大地節約了雙方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當然,入池專利需由專業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對非必要的專利進行嚴格控制。
由此可見,專利池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夠消除產品和技術推廣過程中眾多的專利許可障礙,降低專利授權許可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
除了專利灌叢現象的產生促進了專利池的發展,目前還有一些學者就專利池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新的觀點:技術標準的大力推行促成了更多的專利池的形成。
古語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家技術監督局對標準的定義為:“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最初,技術標準與專利權并無關聯,且二者之間在設立的初衷上是背道而馳的。技術標準的公共性與專利權的私益性看似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但科學技術發展至今,人們知識產權保護的觀念不斷增強,專利逐漸覆蓋各行業幾乎所有的技術成果,技術標準中的技術方案不可避免地落入專利的保護范圍。專利技術納入技術標準已勢在必行。
由于技術標準越來越多地涉及專利技術,只有在獲得專利許可的基礎上,生產廠商才有可能實施技術標準。此時,擁有這些標準所必要的專利技術的企業便可組建一個專利池,通過專利池打包許可的方式,推動技術標準的推廣和實施。一個專利池中可以有一個以上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標準的制定和推行過程確實促進了專利池的發展。
專利池自誕生的150年來,其成長道路伴隨著許多質疑與非議。許多反對專利池發展的學者認為,專利池是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生長的溫床和保護傘。如果專利池中集合了實現某一技術所不可缺少的所有核心專利,那么池中的專利權人實現技術壟斷的過程就變得輕而易舉了。為了減少技術壟斷現象的發生,專利池自身也采取更為嚴格的管理機制。比如,專利池內部遵循平等原則,即專利池成員地位一律平等,每一項核心專利也需要平等對待;專利池的對外許可 按 照“FRAND”(Fair,Reasonable,Non-discriminatory)原則,即“公平、合理、非歧視”原則進行,其中公平原則要求不得以限制新的競爭對手進入為目的,無故拒絕許可;合理原則要求許可協議不能將被許可人置于不利地位,如許可費率不能過高等;非歧視原則要求對被許可方應當一視同仁,不得因為所屬國別、規模等不同而有所差別。
我國對于專利池的態度較為消極。謝明敦等人的《專利池優勢探析》一文中對2010年到2012年之間的專利池相關文獻的主題進行統計,發現有將近一半的文獻都著眼于專利池的消極作用及相關法制的規制問題。這與國內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遭遇的挫折有很大關系。
我國專利制度起步較晚,對專利池關注始自2002年。當時,我國的DVD行業剛剛結束概念普及期,進入產量飛速發展期,此時DVD領域的兩大專利池——DVD3C和DVD6C便開始對我國DVD生產廠商征收專利費,隨后,“1C”和杜比也加入收費者行列。由于準備倉促,且缺少應對經驗,經過短期的談判及磋商,最后達成協議,中國每臺DVD需要繳納專利費累計達23.70美元。一時間,生產成品提高,DVD銷量下降,許多DVD生產廠商不得不選擇退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隨后,我國的MP3行業也受到了外國專利池的沖擊,湯姆遜許可公司管理的專利池和意大利的Sisvel公司管理的專利池聯合向中國的MP3制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高昂的專利許可費使國內的生產廠家利潤大幅下滑。因其涉嫌壟斷,國內的學者開始了對專利池的聲討之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DVD和MP3收費事件之后,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學者認識到,只有掌握核心專利技術,積極研發自主技術標準,并探索組建本土專利池,才能擺脫發達國家制造工廠的命運。
自2002年以來,我國自主構建了AVS、TD-SCDMA、WAPI和 CBHD等多個標準及專利池,其中,以AVS專利池的發展最為成熟。其產業聯盟的分工明確,運作良好。
總的來說,對于專利池,如果我們能夠加以合理利用,可促進技術標準推廣,推動產業化加速發展,降低談判和訴訟成本的功效;如果利用專利池達到壟斷的目的,濫用專利權,則會影響經濟效益的提高。
要改變學者對專利池的認識,將這一味毒藥變成良方,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盡管我國已經有了幾個發展比較成熟的專利池,但現行的《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中并沒有對專利池的解釋和說明,也沒有任何法律對專利池的各種行為進行約束。建議在《專利法》或《專利法實施細則》中增加相關的法條,并明確監管機構的工作職能,規范專利池的各種活動。
借鑒國外的做法,以標準為基礎,構建專利池。
以本文提到的AVS為例,AVS工作組組織制訂的《信息技術先進音視頻編碼》國家標準(簡稱AVS標準)是數字音視頻產業的共性基礎標準。2006年,該標準系列中的《信息技術先進音視頻編碼第二部分視頻》被作為國家標準正式實施。2007年,AVS視頻編碼標準被ITU-T確定為IPTV國際標準。作為中國牽頭創制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AVS標準達到了當前國際先進水平。以此為基礎建立的AVS專利池,由于與國際標準掛鉤,并擁有相關的核心專利,便更具有影響力。
目前,我國已躍升為專利申請大國,專利申請量居世界前列,但在專利池的數量和發展規模上都無法與外國抗衡。許多由外國專家制定的知識產權國際協議里不可避免地存在霸王條款,這勢必會打壓國內企業創新的熱情。要擺脫類似于此的束縛,結束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國內外企業不平等的待遇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意識,力爭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構建更多、更成熟的專利池,讓這些專利池成為我們談判桌上的砝碼,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