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駐湖北專員辦 陳 玲
金融企業資費合一聯績計酬模式的思考
●財政部駐湖北專員辦 陳 玲

企業員工之間適當的收入差距會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金融企業也不例外。湖北省部分農信社采用資費合一聯績計酬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就該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資費合一 聯績計酬模式 問題 建議
財政部駐湖北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近期對湖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展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農信社或農商行(以下統稱“農信社”)本著“一切為業務競爭讓路”的指導思想,以管理創新或條線管理為名,對轄內營業網點薪酬費用管理普遍采取工資與費用總額捆綁、資費合一聯績計酬的方式核定額度。該計酬模式合理拉開了員工收入差距,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農信社的業務競爭力。但是該計酬模式忽視了會計監督,不利于農信社的內部管控。
農信社以“聯社集中核算,資費合一,統一管理;以網點為單位,按月核定,捆綁使用”為指導思想,以“以人為本,業務優先;收支配比,額度控制;先核后用,定期審計;節余留用,超標抵薪”為原則,制定了資費合一聯績計酬管理模式。
在實際操作中,各農信社具體確定的資費合一費用的種類有所區別,總的來說包含職工工資、加班工資、會議費、招待費、業務宣傳費、水電費、郵電費、公雜費、差旅費、勞動保護費、職工福利費等等。該模式下各網點職工工資勞務津補貼及相關費用年初一次核定,對工資津補貼等個人費用造表發放,相關費用及主任營銷基金支出憑合法單據列賬,對網點預算外的相關費用先批后用。各網點按照“節余留用、超標抵薪”的原則捆綁使用。結余費用可用于對員工的考核,但是結余費用用于員工考核時必須憑發票列支,并規定網點計發到員工的報酬中,職工工資部分不能高于聯社核定的數額。
農信社資費合一管理模式實質上是根據各網點部門和員工的營銷業績兌現員工績效及營銷費用,是對員工薪酬進行補充的一種表現形式。但為了營銷方便或規避個稅,營業網點以無真實經濟業務背景的發票虛列費用,套取資金用于職工薪酬補充,謀取小集體福利。總行會計部門被列為后臺服務部門,僅審核發票的合法性,無法考核發票交易行為的真實性,這種做法忽視了財經制度和法規的約束,使會計監督職能弱化、流于形式。
(一)內部管理控制缺失。“一切為業務競爭讓路”的指導思想對業績經費收入與成本配比進行資費合一的粗線條管控模式,在農信社開辟市場份額初期規模擴張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增強自控能力、依法穩健經營、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農信社會計部門卻被列為后臺服務部門,內部控制環境欠佳,內控理念不到位,風險觀念淡化,缺乏對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機制,財務管理職能有待轉變,會計監督流于形式,從而導致內部會計控制實施不力、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難以保證。
農信社營業網點多、分布廣是其迅速占領市場份額的優勢,若資費合一的粗線條管控模式持續進行并推廣,內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營業網點主任根據需要憑發票虛列費用套取資金,造成成本費用混亂的現象持續蔓延,優勢必然變為劣勢,將不利于農信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會計信息失真。農信社資費合一的管理模式使其會計信息失真、質量下降、完整性難以保證。
1.報賬發票內容及種類繁雜。資費合一管理模式下,各營業網點負責人為實現當年費用額度(主任基金及部門費用),向總行或聯社報銷費用的憑證中出現批量購置米、油、肉、家居用品、家電、茶葉、勞保用品、辦公用品、禮品、土特產等或無任何購貨內容的超市購物發票,個人名義的加油費發票,出租車公司開具的連號定額發票,車輛維修費發票等無真實經濟業務背景的發票。
2.分散擠占各會計科目,列支手段繁多。資費合一管理模式下,部門和個人費用額度與存貸款業績和績效掛鉤,使業務及管理費用科目中交通費、會議費、差旅費、郵電費、辦公費、租賃費、職工教育經費、福利費、印刷費、電子設備耗材費、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修理費等都成了擠列對象。以下是其常見做法:如某農信社的某網點報銷交通費,后附的發票為大量個人汽油費及過境票,該網點無公務車輛,卻出現了同一經手人報銷的在同一天不同地點開具的加油票4張,按合理油耗參考值計算,該車一天內至少需運行1880.86公里;又如某農信社一次會議費支出中出現多張餐飲服務及煙酒購貨發票,且每張發票與會議通知時間均跨度數月;再如某農信社短期內多次購買大批量生鮮品,列支公雜費、勞保用品,按人均計算與實際使用不符。
此外,農信社為了營銷方便或規避個人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式以及由此引發的涉稅問題也值得關注。

首先,授權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制訂執行新會計準則后的《銀行會計核算制度》和《會計操作指南》,進一步調整細化費用列支范圍、標準及用途,針對農信社薪酬費用管控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政策,規避其費用列支的隨意性。其次,相關部門加強對銀行業會計的專業指導和外部監督檢查。再次,農信社自身需完善財務管理體系、費用管理機制。現行的委任派出會計應發揮職能,加強培訓,提高專業素質;轉變觀念,財務部門應從后臺服務部門轉變為內部控制部門,加強對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運行糾正動態機制。■
1.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課題組.1999.深化農業銀行內部經營機制改革研究[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7。
2.湖北省分行產品建設課題組.2006.金融產品內部定價研究——兼議以產品為主線的內部勞動分配制度創新[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