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李 鶴
論在政府審計中倡導文明審計
●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李 鶴

建國以來,我們一直倡導物質文明的建設,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后來開始倡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建設。文明審計這一說法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它其實是制度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政府提出的更高要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必須在社會進步中共同成長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管理整個國家。目前,我們國家的政府審計在文明審計的道路上只邁出了很小的一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政府審計的文明程度還比較低。本文對政府審計的現狀作了一番闡述后,又分析了開展文明審計的必要性,最后在實施文明審計的要求方面作了幾點思考。
政府審計 文明審計 制度文明
在當今社會,“文明”一詞被大家所熟知,因為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教科書或者在對外宣傳我們國家的一些言論中,我們經常會說“我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很多宣傳標語會告訴我們 “建設文明城市,人人有責”。正因為如此,“文明”一詞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是,當提到在政府審計中要文明地實施審計行為時,很多人就覺得陌生了。 從古至今,“權”都是國人所追捧的,但同時也讓很多人畏懼。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似乎沒有“政府要文明開展行動”的認識,人們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面貌,“文明”一詞確實越來越多地被放到政府行為中,尤其是在上一屆政府提出 “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之后,政府行為的轉型越來越受到政府自身和老百姓的關注。在這樣一個制度變革節奏快、思想觀念開放、國際思潮不斷涌入的時代,從政府審計的角度而言,在審計過程中倡導文明審計是很有必要的。
政府審計從產生之初就賦予了審計機關權威性、強制性以及專屬性等特征,而且在國家法律的保護下,審計機關的權威性更加突顯。這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容易使審計機關的人員“仗勢欺人”,審計人員態度不端、憑主觀意識辦事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于被審計單位而言,它們不得不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行為,同時也不敢對審計人員的不適當行為或言論進行反駁,這種不友好的關系是會影響審計效果的。對于出言不遜、態度蠻橫的審計人員,他們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素養值得懷疑;而對被審計單位而言,它們表面上不敢表現出不滿情緒,但是它們很有可能暗中破壞審計行為。結合這兩方面來看,審計的效果極有可能不明顯。以上是不文明審計的一種情況,是審計主體與審計對象不協調、不配合的一種情況。另外,現實中還存在審計主體與審計對象極為 “配合”而導致的不文明審計現象。無論是審計主體還是審計對象,它們都是政府的一部分,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家人,因此在審計中審計機關的獨立性是值得懷疑的,形式上的不獨立會直接導致審計結果的不可靠。在企業審計中,審計機構必須遵守獨立性原則,形式上和實質上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如果審計機構在形式上不能與被審計單位保持獨立,則不能承接該項審計業務。但是,與企業審計相比,政府審計在獨立性的遵守方面非常欠缺,這種情況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審計效果不佳。
文明審計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我們最開始倡導物質文明,在物質文明到了一定階段之后我們開始倡導精神文明以及制度文明。物質文明是基礎,在當今社會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在此基礎之上再談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很有必要的,這說明整個社會在不斷向前進步。在政府審計中倡導實施文明審計其實是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之一,而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重要內容。上一屆總理溫家寶在聽取國家審計署的報告時就明確提出了“文明審計”的要求,文明審計對國家審計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既有制度上的也有道德上的。政府是國家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素養越高,管理能力也就越強,管理效果才能越好。在企業審計中,我們幾乎不會談要實施文明審計,因為企業審計中的審計機構是存在市場競爭的,在競爭中自然而然地要求審計機構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否則會被淘汰,市場的競爭機制不需要倡導文明審計就能自然達到一種文明審計的狀態。但是,政府審計則不同,政府審計并不存在競爭市場,而是靠法律和制度直接確立的,因此政府審計中的審計機關不擔心沒有服務的對象,而且在績效考評不健全的情況下,審計工作實施的好壞不影響國家審計機關人員的報酬。正因為如此,在政府審計中倡導文明審計才十分必要。
"文明審計"是一項要求很高的工作,它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及道德水平都提出了高要求。開展文明審計工作并不是在口頭上隨便說說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協調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項工作。
要嚴格依法審計。政府審計是與企業審計既相似卻又不同的一種審計類型。之所以說政府審計與企業審計相似,是因為它們都具備審計的一些共同特征,都需要發揮監督作用。而這兩者的不同則體現在它們的審計對象、審計目的等諸多方面。但在依法審計方面,企業審計比政府審計好很多。依法審計是對文明審計的最基本要求,文明審計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法律就是文明審計的最基本準則。當今社會我們倡導依法治國,對于政府審計,審計機關也應當做到依法實施審計。審計機關的工作人員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審計工作,不能濫用職權或超越職權對被審計單位作出不合法的行為。國家的《憲法》和《審計法》賦予了審計機關應有的職權,審計機關不能辜負法律的期望,應客觀公正地發揮好監督作用。
(一)樹立服務理念,提高審計質量。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實務領域,企業審計的發展步伐都要快于政府審計,企業審計的很多理念以及處理方式都比政府審計先進。在權力受到追捧和供奉的國家,政府方面的制度進步總是比較緩慢。與發達國家的政府審計相比,我們國家的政府審計還是比較落后的,審計理念落后是目前我國政府審計的一個突出現象。對政府的組成部分提出樹立服務理念的要求也許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中“官”就是官,他們是權力的掌控者。但是,在當今社會這種說法恰恰是存在的,執政者已經轉變了執政理念,因此在政府審計中倡導文明審計,樹立服務理念是絕對必要的。樹立服務理念首先是對審計機關的人員提出了轉變心態的要求,在開展審計工作的時候要抱著一顆服務之心和謙遜之心,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盛氣凌人;其次則要求審計人員提高審計的質量,文明審計并不僅僅強調審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它對審計的結果也是有要求的,它要求審計的結果是高質量的。
(二)要廉潔實施審計,主動接受監督。政府審計是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體,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為審計對象,對公共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的一種審計類型。從政府審計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出,監督職責是政府審計的最主要工作,但“監守自盜”是人們最擔心的一種情況。政府審計機關本來是要實施監督的職責,通過審計來揭露被審計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防止公共資源的濫用和流失,但是如果審計機關不忠于職守,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那么造成的后果將是很嚴重的。現實中政府審計部門在自律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到位,審計部門濫用財政資金的情況也是常有的。因此,對審計機關的廉政要求比一般的政府部門應該更高,政府審計機關需要定期將審計的結果對外披露,從而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1.陳剛、李洪、張可新、鄭恩玉、叢子奇.2008.新時期文明審計研究[J].審計研究,2。
2.齊兵.2011.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
3.佘鳳云.2013.我國政府審計職責及其完善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