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9月6日14時55分,大馬士革的敘利亞阿拉伯通訊社報道稱當天凌晨1時許,數架以色列戰
斗機從地中海起飛,侵犯了敘利亞領空。敘軍發言人稱:“敘軍防空部隊隨即迎敵,迫使以軍戰機離境,以軍戰機在離開前向沙漠地區投擲了炸彈,沒有造成敘方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當天18時46分,以色列政府電臺廣播則援引軍方發言人的話稱:“敘方的報道無中生有,沒有發生任何事情。”20時46分,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在每日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則稱,他只掌握了“相互矛盾”的報道。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敘以兩國一直處于敵對狀態。但對于2007年9月6日當天的這一明顯的戰爭行為,雙方似乎都在刻意低調處理。德國《明鏡》周刊就這起神秘事件采訪了幾位關鍵人物,包括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以色列首席情報專家羅南·伯格曼、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以及美國著名核問題專家戴維·奧爾布賴特;還和此次行動的參與者進行了密談,他們同意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透露相關細節。經過多方努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那天夜里,以軍飛行員并非隨意向渺無人煙的沙漠投擲炸彈,而是精確瞄準并摧毀了敘利亞的一處秘密設施。這起秘密事件雖然還沒有被全部揭開,但它卻改變了中東局勢,所造成的沖擊至今仍可感受得到。
根據以色列駐大馬士革的情報人員匯報,敘總統巴沙爾試圖通過支持激進的極端勢力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向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提供了大量武器,還邀請朝鮮高級代表團訪問敘利亞并舉行了秘密會談。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摩薩德認為,敘朝會談的主題是如何進一步增強敘利亞軍事力量。在過去一段時期,朝鮮曾經為敘利亞發展中程彈道導彈和沙林、芥子氣等化學武器提供援助。
美國國家安全局在2004年春偵測到,敘利亞和朝鮮之間的電話聯系異常頻繁,特別是朝鮮首都平壤與敘利亞北部沙漠地區阿爾奇巴爾之間的電話線路簡直成了“熱線”。美國國家安全局將相關資料轉交給了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專門負責無線電偵察的8200部隊。
通過摩薩德的間諜,以色列獲得了電腦硬盤上儲存的阿爾奇巴爾工廠的建筑方案、文書以及數百張照片。照片清楚地顯示了該工廠不同建設時期的景象,很顯然這是一個偽裝建筑。而在建筑物內部拍攝的照片顯示,這個地方很可能是加工裂變材料用的。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一位身著藍色運動褲的東亞人站在一個阿拉伯人身旁。摩薩德很快就摸清了這兩個人的身份:一個是全智富,朝鮮核計劃的主要成員,很可能是寧邊钚反應堆的首席工程師;另一個是易卜拉欣·奧斯曼,敘利亞原子能委員會負責人。這個情況引起了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的高度關注,他要求盡快核實敘利亞核武器開發進度。
有證據顯示,敘利亞和朝鮮之間的合作,伊朗也牽涉其中。穆赫辛·法克里扎德·馬哈巴迪被以色列情報專家認為是伊朗“111秘密計劃”的負責人,該計劃的目標是給伊朗導彈安裝核彈頭。此人曾于2005年訪問敘利亞,而伊朗總統內賈德也曾于2006年訪問敘利亞,據說他承諾向敘方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援助,并敦促敘方加快核計劃進程。根據推測,阿爾奇巴爾將是伊朗城市阿拉克正在建設的重水反應堆的后備工廠,如果伊朗無法用濃縮鈾制成核彈,該工廠將提供制造核彈所需的钚。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前任局長阿哈龍·澤維·法爾卡什認為:“顯而易見,巴沙爾以為只要能造出原子彈,他就掌握了進行決戰的核打擊力量。”
奧爾默特命令間諜深入到外國領土搜集情報。2007年8月一個多云的夜晚,以色列特種部隊乘坐直升飛機低空飛行,越過敘利亞邊界,在代爾祖爾附近的沙漠地區提取了阿爾奇巴爾工廠附近的土壤樣本。由于被敘利亞巡邏部隊發現,行動不得不提前終止,以色列人依然缺少他們所需要的決定性證據。2007年9月,“艾哈邁德”號貨輪從平壤出發,抵達敘利亞港口塔爾圖斯。以色列摩薩德稱,船上裝有鈾材料。
得到上述信息后,以色列通過外交途徑與敘利亞方面進行接觸,試圖以外交手段迫使敘利亞方面放棄核武器計劃,但是敘利亞方面否認阿爾奇巴爾工廠與核設施有關,強調該工廠只是普通的軍用化工廠。外交努力失敗后,以色列根據不允許周邊阿拉伯國家擁有核武器的原則,迅速制定了對敘利亞核設施進行空襲的“果園行動”。
為了執行這一計劃,以色列專門組成了一支特遣部隊,該部隊分成兩組:空軍“翠鳥”特種部隊事
前秘密滲透到阿爾奇巴爾,負責偵察、引導和毀傷評估等保障任務,空襲分隊由空軍的第69“鐵拳”戰斗機中隊、134電子戰中隊和第192空中預警中隊的部分力量組成,分隊的武器裝備包括了G550電子戰飛機2架、預警機1架、F-15I戰斗機7架。
2007年9月5日晚11點前夕,在位于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南部的拉馬特·大衛空軍基地,以軍飛行中隊接到的命令似乎與往常沒什么不同:他們奉命準備進行緊急演習。待命的10架戰機全部升入夜空,朝西飛行,進入地中海上空。不久,3架F-15I戰機奉命返航,其余7架飛機繼續沿著東北方向朝敘利亞邊境低空飛行,9月6日零時,機群飛到了土耳其和敘利亞的邊境,為了減輕負重,F-15I戰斗機拋棄了副油箱繼續飛行。此時,G550電子戰飛機啟動了網絡攻擊系統,對敘利亞防空系統進行信息戰攻擊,F-15I用精確制導武器炸掉了一個位于敘利亞北部靠近邊境的雷達站。又過了18分鐘,飛機抵達代爾祖爾附近地區。此時,以軍飛行員已經收到“翠鳥”特種部隊發來的阿爾奇巴爾工廠的坐標數據,并將其輸入飛機的電腦。完成攻擊后,以空軍戰機全部返回,而敘利亞核設施全部被炸毀,由于敘、以兩國及時溝通,以及敘利亞核設施的非法性,雙方都采取了低調的處理方式。
空襲特點
情報處理及時。2007年一名伊朗副國防部長、高級軍官阿斯加里,因國內的政治斗爭使生命受到了威脅而叛逃,叛逃后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摩薩德提供寶貴情報。從他的口中得知,伊朗正在資助敘利亞人研發核武器,為了確認這條信息的真實性,以色列動用了“地平線”6號偵查衛星,專門對阿巴奇巴爾工廠地區進行偵查,通過衛星照片得知敘利亞并沒有部署重兵,只部署了一些防衛部隊和SA-1 5防空導彈。以色列在空襲前發射了“地平線”7號偵查衛星,使得情報更加準確,同時以軍派出的“翠鳥”特種部隊更加確認敘利亞核設施的地點。
保密嚴謹。以色列部隊在發動空襲前只有總理、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這三人知道,并且通過在戈蘭高地進行演習來麻痹敘利亞人。2007年6月,以總理奧爾默特突然提出了愿意交出戈蘭高地來換取與敘利亞的和平。7月14日以總理在視察北部軍區的時候強調,國防軍應該適度低調,避免與敘利亞人的沖突。即使到了“果園行動”快要開始的時候,以軍下達的命令還是演習,在轟炸過程中,以軍飛行員并沒有采取直接穿過敘利亞領空,而是繞了一個圈,從地中海上空向北繞過黎巴嫩地區,有效地迷惑了敘利亞人。
特種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色列軍隊的特種作戰能力很強,在此次空襲行動中,以軍特種部隊不僅在行動開始階段進入到了敘利亞的阿巴奇巴爾地區取得土壤樣本,而且在空襲分隊起飛之前就滲透到該地區。他們潛伏在工廠附近,執行空襲的偵察,引導和評估任務,不僅確定了工廠的詳細坐標,還引導飛機準確達到目標上空,最后還對目標的毀傷效果進行了評估。特種部隊最先進入戰場,最后撤出戰場,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果園行動”的后果
“被炸設施并非核工廠,而是常規軍事設施。”2009年1月中旬,巴沙爾總統在大馬士革附近的官邸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還是堅持這種說法:“我們本來可以還擊。但是,難道我們真的想因此而引發戰
爭嗎?那樣我們就會掉進以色列人的陷阱。”對于核查人員發現的鈾殘留物,巴沙爾稱“這也許是以色列人從空中投下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去背黑鍋。”他強調敘利亞對于成為核國家并不感興趣,也不相信德黑蘭在研制核武器。“敘利亞從根本上反對核擴散。我們想要一個無核的中東,也包括以色列。”
據《明鏡》周刊報道,巴沙爾正在考慮采取一項重大的政治行動——公開敘利亞的核計劃,但不透露與朝鮮和伊朗合作的具體細節。此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坦白”了本國的核計劃之后,從國際社會獲得了不少好處。但是,朝鮮方面隨即作出了強烈反應。平壤派遣了高級代表出訪大馬士革,告誡敘利亞政府:如果巴沙爾公開核計劃,無論是否提及平壤,朝鮮都將終止與敘利亞在化學武器方面的一切合作。伊朗的反應更為強烈,緊急派出首席核談判代表趕赴敘利亞,帶去了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急電,稱巴沙爾的計劃“無法接受”,并且威脅將終止雙方的戰略同盟關系,兩國關系將會急劇惡化。
“果園行動”是否給伊朗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否達到了以色列想要警告德黑蘭的目的?早在“果園行動”之前,伊朗人就已做好了應對準備,許多鈾濃縮離心分離機都轉移到地下,就連五角大樓引以為豪的超級鉆地炸彈MOP,也無法徹底摧毀這樣的地下設施。事實是,“果園行動”只達到了一個目的:如果伊朗確實曾計劃在敘利亞建造一座“備用”核工廠,那么他們顯然遭到了挫敗。但是,伊朗有的是時間。換句話說,如果他們愿意,就可以造出核武器。而敘利亞應該不會,也不能再玩火了。他們在阿爾奇巴爾的廢墟上建造了一座常規兵工廠。據代爾祖爾的當地居民稱,出于安全原因考慮,外人禁止入內。
“果園行動”的啟示
以軍通過網絡戰使敘利亞防空系統的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的功能徹底癱瘓,即使其武器平臺毫發無損但也不能發揮絲毫作用。
以軍首先通過攻擊敘利亞北部靠近邊境的托兒·亞爾·阿巴亞德防空設施打開了一個口子,這個口子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突破口,而且是一個網絡意義上的突破口。通過這個口子,不僅剝奪了該設施的作戰能力,而且由此進入并使整個敘利亞的防空能力癱瘓,使得F-15I空襲分隊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敘利亞核設施,到達目標區域后,G550“灣流”電子戰干擾機再次對核設施旁邊的SA-15防空導彈系統進行壓制,因為SA-15防空導彈系統擁有一個獨立的作戰體系,其目標探測、信息處理、作戰控制和火力打擊
單元全部集成在一輛履帶式底盤上,即使脫離整個防空體系的信息支持,也可以進行自主作戰。G550“灣流”電子機使用的“蘇特”系統攻擊使得SA-15再次出現了信息癱瘓,沒有了信息系統的支持,就相當于瞎了眼睛一樣,“蘇特”系統使其在沒有遭到火力打擊下就喪失了戰斗力。SA-15防空導彈的搜索雷達發現目標的距離是27千米,遠遠小于以軍制導武器的射程,但是以軍考慮到了其部署在阿巴奇巴爾工廠外圍或其進行機動后的位置變化,為保險起見,以軍還是對其進行了網絡攻擊,這樣,敘利亞軍隊的全部防空系統都喪失了正常的作戰能力,以軍利用非隱身戰機就獲得了類似于隱身飛機的獨特優勢,即敵方看不見,摸不到,卻可以看到敵方并隨意打擊。從這方面看,以軍達到了結構癱瘓戰的目的,通過對敘軍防空雷達系統和通信系統的攻擊,全面癱瘓其防空體系。
以軍“果園行動”以后,有人認為,俄制武器是使得敘利亞被動挨打的重要原因,但這是片面的。這種說法集中于單個武器的評價,而忽視了整體作戰平臺的應用。敘利亞方面遭到嚴重失敗并不在于是否采取俄制武器平臺,而是忽略了整個作戰體系中的系統平臺。敘利亞防空部隊使用美制武器和俄制武器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其系統平臺漏洞太多導致的后果更加可怕。因為以色列也是使用美制武器的國家,對美制武器的了解遠遠超過敘利亞方面。所以,應考慮防范網絡中心戰從而保障己方的作戰要求,避免出現敘利亞那樣完全喪失探測和偵查監視能力的局面。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