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農歷的甲午年,記得120年前的甲午年,面對日新月異的日本海軍,昔日驕橫一時的北洋水師遭遇了徹底失敗。對于這場戰爭的勝敗得失,仁者見仁,有說是“清政府腐敗無能導致,北洋水師焉有不敗”,有說是“北洋水師消極被動的軍事戰略招致必然的失敗”,還有說是“北洋水師固步自封導致差距巨大招致慘敗”。無論主客觀原因有多少,其結果就是中國昔日的海軍徹底敗給了年輕的日本海軍。不管是何緣由,還是要客觀對待,畢竟技不如人。
總結甲午慘敗的慘痛教訓不是終極目標,真正要做的是著眼于未來。倘若今日甲午海戰再現,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克服之前的全部弊端,做到不戰則已,戰則必勝。中國不好戰,但中國不懼戰,為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而戰,中國責無旁貸,畢竟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棋局中,中國所處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不容樂觀。
“亞太再平衡戰略”自提出以來,美國依舊在操盤全球布局,尤其是亞太的戰略部署,如今已經逐步做到了強化在亞太的軍事力量調整,更多先進武器裝備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座上客”;同時,美國完善了在亞太地區的盟國戰略布局,將冷戰后早就該解散的軍事同盟復活、強化,如今奧巴馬已經和菲律賓簽署了新的協議,即將在蘇比克灣和克拉克空軍基地等地區長期但“非永久”地部署美國海空軍和陸戰隊三師等軍事力量,強化美軍對中國南海和所謂“第一島鏈”的軍事管控。此外,美軍覬覦越南的金蘭灣、峴港等絕佳軍事基地良久。有美國專家認為,只要牢牢控制住馬六甲海峽,中國將不戰而敗,離開馬六甲,中國或將沒有可持續戰爭的能力。不管這些言論是否危言聳聽,美軍希望控制亞太地區全部的核心黃金海道則是千真萬確的,一旦這些海道處于不可控狀態,中國形勢堪憂。
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同步起舞最積極的國家有兩個,一是日本,二是菲律賓,但這兩個國家也各懷鬼胎。菲律賓是小心思,小眼光,就想“引狼入室”,保住自己非法侵占中國南海的諸多領土,僅此,無他!日本則是大心思,大戰略,想“借刀殺人”、“暗渡陳倉”,希望借助“美國之刀”扼殺中國崛起,希望借助“美國戰略”成就日本“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常化”。如果說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美國的國家戰略,那么暗藏在這一戰略之中的就是日本的“南下遏制中國戰略”,并美其名曰為“自由與繁榮之弧”,但這里的“弧”并非半圓,而是日本政客心中一整個的圓,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換言之,美國這一戰略是多種盟國戰略的綜合和集成,是美國集合這些國家實現美國意志的交集。自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心思和美元,便能讓這些國家心甘情愿“馬首是瞻”,這或許就是美國戰略的高明之處和險惡之處,也就是美國口頭說放棄“冷戰”思維,實際上奉行“新冷戰”戰略的考量。
既然美國戰略包含太多的盟國戰略和盟國心思,不妨就讓這些圈套進來的小戰略、小心思在中國崛起的大戰略對沖下蕩然無存,這也就是中國能成功突圍美國戰略的契機。畢竟中美兩個大國斗則兩敗,合則兩利,誰也不希望看到中美爆發直接的軍事沖突,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讓美國深刻認識到太平洋足夠寬闊,中美可以和平共處,或對雙方都是上上策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