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1979-1984年任香港明報中國版主編及資料室主任。1984至今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該中心是美國大學中規模最大、最具聲譽的智庫,前國務卿賴斯曾經在該中心長期任職,前國防部長佩里已經回到該中心主事研究。最近五年,薛先生還在明報、信報、聯合早報、以及《領導者》、《同舟共進》等報刊、雜志上共計發表了幾百篇文章,是中美關系、中日關系、臺灣問題、朝核問題的專欄作家。近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北亞安全格局、東北亞軍事均勢以及世界和地區性核態勢的評估分析。
無論是“重返亞洲”還是“亞太再平衡”,都是近年美國以最高調推出的戰略主張。在小布什執政的8年期間,美國把主要的資源用于全球反恐戰爭,聚焦于中東,忽略了亞洲,而中國綜合國力正是在這8年中獲得了快速增長。假如中國以當前速度繼續發展經濟,則十余年以后,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勢必劇增,可能打破“一超多強”的國際政治格局,一躍而為美國最大的全球競爭對手。而史實迭次證明,迅速崛起的挑戰國與守成的霸權國之間完全可能產生不容回避的結構性矛盾。
華府出臺——亞太再平衡戰略
華府出臺一項新戰略,同總統的個性和素養不無關系,而總統孩提時代的經歷對其個性的養成也有影響。奧巴馬出生在夏威夷,少年時在印尼住了不短的時間,本人自然有濃重的亞太情結。他當選美國總統以后,2009年11月訪問日本首次宣講亞太政策時,自稱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太平洋總統”,還說“太平洋周邊地區影響了我的世界觀的形成”。
在評述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時,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說過,美國環顧全球事務以后,曾經作過檢討,究竟在哪里失衡。為了在新世紀有效地應對新挑戰,美國作了新的戰略調整,在2009年推出了“重返亞洲”的政策,其后改稱“亞太再平衡”。近年美國反復、頻繁地強調這一政策,使之成為外交、軍事戰略的核心,故稱之為美國在新世紀制定的大戰略也未嘗不可。
奧巴馬上任不久以后,就強調要“將我們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和使命列為首要目標,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大國,我們將留在這里?!鼻皣鴦涨湎@餅榇藢iT撰文闡述了美國亞太戰略的新思路,稱亞太地區對美國的未來極其重要,宣稱今后十年美國最重要的外交使命是大幅度增加在亞太地區外交、經濟和軍事的投入,并強化美國在該地區的聯盟體系,以維持美國的領導地位。
簡言之,美國政府對外宣稱“亞太再平衡戰略”有兩大目的,其一是維護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及和平;其二是分享亞洲的經濟繁榮,促進美國出口與就業。究其實質,則是應對因中國崛起而導致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和動亂。中國媒體稱之為美國憑借其在亞洲的聯盟體系,在中國崛起未竟的關鍵節點,以強力遏制中國崛起。
著重于“防”——美對華戰略未變
《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言:“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贝思凑f明,博弈的最高境界是以謀略制勝。在“伐謀”階段,規劃謀略時需要具有前瞻性,而在“伐交”階段,側重點就是平衡術了。
美國在亞太地區運用大戰略,無非是平衡術而已。在最高層次,亞太再平衡是其全球戰略的精髓;其次,在地區戰略博弈中,則是穩住并爭取最主要的盟邦日本,在日本和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搞平衡,達到此消彼長的目的;再次,在區域性爭端中,則是在南海如何在中國與東盟搞平衡,權衡緩急輕重,菲律賓自是首選的發力點。
既然美國在“伐交”階段側重點是平衡術,足以證明此刻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底線仍是“防”,而不是“抗”,對中國尚無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惡意。當前美國在以“防”為主的政策主導下,“勢”不會使盡,手段也不會用絕,彼此畢竟還有回旋的余地。當然,“防”與“抗”之間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一個不可逆轉的重大事件就可能促使兩國關系從“防”滑入“抗”。一旦兩國關系滑入了“抗”的階段,就陷入一戰、二戰前“老大、老二”爭戰不休的歷史怪圈了。
華府可能認為,中國與美歐在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一旦中國崛起,成為另一個超級大國,才是對美國主導的二戰后確立的國際政治格局的顛覆性的挑戰。2014年3月25日,奧巴馬指出,俄羅斯不是美國的頭號地緣政治敵人。美國正在面臨許多挑戰,俄羅斯只是其中的一個,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個。
當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聯盟體系業已獲得加強,“排兵布陣”也已就緒,況且,美國對中國已經發出“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訊,而中國尚處于崛起未竟的關鍵節點,在涉外爭端中,尤其要謹言慎行,勿逞一時之快。當前中國理應埋首求治,增加社會和諧度,致力于國力再上一個臺階。倘若中國有所躁進、膨脹,則難免會面對“請君入甕”的尷尬局面。凡在今日高調力主躁進者,較之中法戰爭前清流主戰巨擘張佩綸之流,猶弗如也。
強化聯盟——美戰略借力使力
時至今日,毋庸諱言,至少在多位華府戰略家心目中,關于美中兩國遲早將邁入“老大、老二”爭斗不休的局面的評估已經變成主宰雙邊關系的主旋律,而且陷入歷史怪圈而不能自拔。這一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國戰略界。
既然華府作出了戰略評估,則針對未來情勢演變的趨勢,不如趁早制定對策,并付諸行動?!胺阑加谖慈?,消禍于未形”。當前華府面對國際格局的重大調整和國內外經濟局面的嚴峻挑戰,在貫徹“亞太再平衡戰略”時加大了力度,其原因蓋出于此。這在最近奧巴馬總統訪問亞洲四國時的所作所為,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美國迭經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后,綜合國力的相對優勢已經今非昔比。既然美國要貫徹亞太再平衡,自須撥出大筆經濟資源,才能號令四方。可是此刻美國尚需療傷,無法四處散財,而亞太再平衡又刻不容緩,不得已乃強調“巧實力”,亦即巧妙地結合運用軟、硬實力,這是華府應對國力相對下挫的不二法門。依據“花錢少,收效大”的原則,最佳方案不外乎一是強化原有的美日韓聯盟體系;二是整合與中國周邊國家如菲律賓、越南等國的關系,猶如借力使力;三是將新銳軍力投射到亞太地區,加強嚇阻中國的實體力量。
近年中國周邊危機四伏,罡風陣陣,風源蓋出于美國運用的“巧實力”。美國在外交上縱橫捭闔之余,中國頓感周邊壓力陡增。但凡中國打算往外在西太平洋施展手腳之際,動輒感到礙手礙腳,一道無形的高墻仿佛在面前矗立著。
美國既要貫徹再平衡戰略,則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自是應有之義。美國防長哈格爾2013年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發表主題講話時強調,美國將繼續落實2012年宣布的亞太戰略,美國空軍將在亞洲保持60%的海外軍機和飛行員的比例,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將在亞洲發揮先前的作用,并將優先把包括定向能激光武器在內的最先進的武器系統部署到亞洲。
前防長帕內塔2012年在香格里拉會議上宣布,至2020年美國將在亞太地區部署60%的海軍力量,增派8艘軍艦。哈格爾是在帕內塔宣布的往亞太地區增兵的基礎上作此宣示的。他還表示,美國軍力聚焦于亞太地區并不局限于對照世界其他地區的相對減少而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開支的絕對數,在必要時也會增加。至此,局面已經相當明朗化了,亦即美國海、陸、空、陸戰隊四大軍種的作戰部署將持續向亞太地區傾斜。
美軍協防——日本管制如城狐社鼠
既然美國已把亞太再平衡作為應付本世紀重大挑戰的大戰略,則日本已經躍身為美國最主要的盟國毫無疑問。奧巴馬訪日是這次亞洲行的重頭戲。
奧巴馬訪問日本期間,就美國對中日釣魚島爭端的立場作出了表態。4月24日,在美日首腦會談后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奧巴馬表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涵蓋日本政府管轄下的任何地方—包括釣魚島。次日上午奧巴馬離開日本時,美日兩國發布了聯合聲明,用文字形式明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于釣魚島。
加上奧巴馬啟程訪問亞洲前,在21日接受日本《讀賣新聞》采訪時,首次明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于釣魚島,則是奧巴馬連日來第三次表明已經把釣魚島列入美日協防的范疇。如今奧巴馬加大了對安倍給予支撐的力度,當然安倍會膽氣益壯。前述奧巴馬三度表態中,尤其以美日聯合聲明為關鍵。
一旦美方的承諾由個人言辭變為官方文字,而且是以美日聯合聲明的形式體現出來,則白紙黑字,美國防衛釣魚島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梢栽O想,今后在釣魚島爭端激化之日,日本就擁有更有力的理由以要求美國確保承諾的有效性,在軍事上介入日中的沖突。無怪乎安倍要在25日發表談話指出,日美聯合聲明是一個“劃時代的聲明”了。
實際上,奧巴馬的表態并沒有改變美國政府在釣魚島爭端中的既定立場。近年美國高官迭次就釣魚島爭端正式表態,指出《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于釣魚島,因為它正在日本政府管轄之下。這次不過是由奧巴馬以總統之尊出面重彈老調,并沒有新意,只是“新瓶裝老酒”罷了。況且,近日美國高官屢次以“有爭議的領土”稱呼釣魚島。這一新動向對反復強調釣魚島主權不存在任何爭議的安倍政府也是一種敲打的方式。
安倍讓奧巴馬親自出面,承諾將在釣魚島爭端中支持日本,當然安倍自己也要作出相應的承諾。估計安倍已經作出承諾,不在釣魚島海域主動向中國挑戰,如果日本要在釣魚島??沼驅χ袊灤蝻w機采取非例行的行動,必須事先通報美國,獲得美國同意,才可以付諸實施。美國總統承諾將與日本協防釣魚島,則日本對釣魚島的管治猶如城狐社鼠一般,令中國在采取反制行動時有所顧忌。
日本受挫——核武裝必循之途
今日國際之勢,強權即公理的法則依然有效。如果一國力量不足,在國際爭端中,饒你有蘇秦、張儀之雄辯口才,也是無濟于事。近年安倍政府在釣魚島爭端上的立場益趨強硬,國人義憤填膺,紛紛逞口舌之便,群起而攻之。說到底,無非得一個“講”字而已。
另外,中國戰略界強調,在規劃謀略時,必須做到換位思考。換位思考一下,筆者認為,假如釣魚島爭端失控,可能成為日本走上核武裝道路的觸媒。國人冷靜體會以后會省悟,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設若中日兩國在釣魚島爭端中釀成??沼虻能娛聸_突,或者美國對日本遭遇到的困境作壁上觀,或者中國僥幸獲勝,則日本舉國若癡若狂,必然全面檢討以往的國防戰略,不容置疑。即如印度軍政界對1962年邊界戰爭中鎩羽而歸,懷恨在心,此等心結迄今未結,略見一斑矣。
一旦日本整軍備戰,不外乎遵循常規擴軍或走上核武裝兩條途徑。日本人口僅中國1/10,又是高度老齡化的社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5月10日公布的2010年《世界保健統計》報告,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83歲,與歐洲小國圣馬力諾并列,是世衛組織193個正式成員中最長壽的國家。按照各國中位數年齡列表(2010年估計數):日本男性為42.9歲,中國男性為34.5歲。可以推算,日本適齡參軍的男性約為中國的1/14。何況,常規擴軍的天文數字的費用遠遠超出制造核彈乃至核導彈部隊成軍所需的費用,而日本需要對付的中國又是一個核大國,論及有效性,常規威懾與核威懾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君不見,印度、巴基斯坦是一對宿怨,過去印巴兩國在南亞爆發了3次大規模的戰爭,而在1998年兩國相繼成功地試爆核彈以后,16年過去了,兩國經歷過異常尖銳的武裝對峙,卻沒有爆發過一次軍事沖突。何以如此?均拜恐怖的核威懾所賜。遵循常理,日本在軍事受挫以后,要對付中國這一核大國,不擴軍則已,要擴軍,一定走上核武裝的道路。這一前景,令人不寒而栗,卻不容置疑。
釜底抽薪——剝奪日核彈藉口
美國亞太戰略的實施,簡言之,是“平衡術”的巧妙運用罷了。美國對華政策是“防”,而對日政策何嘗沒有“防”的含意?駐日美軍的功能不僅是應對亞洲大陸強國,而且對日本軍國主義也不失為牽制的杠桿。不然,蘇聯解體之日,中國遠非如今日之強大,美國是一超獨大,為何華府沒有把駐日美軍撤回去呢? 又如美國“借給”日本331公斤钚,年代久矣,美方同日方交涉,要求索還這批钚,也有多年了。為何最近美方加大了索還的力度,并向媒體泄露,迫使日方面臨國際輿論的壓力呢?平心而論,美日聯合聲明中關于協防釣魚島的條款,寓有剝奪日本走上核武裝道路的用意。若換一個角度,此聲明不失歪打正著,替中國消除了一個隱患。
設若釣魚島爭端失控,日本在軍事上受挫,促使東京作出制造核武器的政治決定,以其國力、科技和核燃料儲量之多,恰似一位日本高官所言,一年即可造出數百枚核彈。屆時美國也無從制止。設若如此,則東北亞政治格局丕變矣,其后果是中國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不希望釣魚島爭端激化而趨于失控,基點之一,就是立足于避免核沖突或者維護核不擴散體制的考量。質言之,中國反躬自問,也應該將上述因素納入考量之中,該因素的考量確是戰略性的,而“幾塊大石頭”的考量僅是戰術性的,應該從屬于戰略性的考量。另外,中國如何才能真正崛起,這才是涉及大戰略的頂層設計,應該被置于這兩層考量之上。釣魚島爭端被“凍結”之日,即中國埋頭厚植綜合國力之時。在爭端被“凍結”的階段,中日矛盾無由激化,日本右翼勢力圖謀研發核導彈的計劃被腰斬,不啻胎死腹中。此即“陰干”其核計劃的方略。
日本國民性崇尚權威,六七年以后中國國力再上一個臺階,日本即會放棄核武裝的想法。這層評估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淡定心態——著眼未來
美日聯合聲明中涉及釣魚島的條款,顯示了以美日為一方而以中國為另一方的隱性對峙。然而,此刻中國本無派兵占領釣魚島的計劃。只要中國保持淡定心態,對釣魚島遲早歸于中國管轄抱有自信心,則美日協防釣魚島之決議無從付諸實施,形同虛設。
況且,一旦中日在釣魚島海空域爆發軍事沖突,美軍究竟是否會對日軍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援、在何時提供以及以何種方式提供,均是未知數。4月24日,在美日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奧巴馬在回答“中國若對釣魚島采取軍事行動,美軍是否會直接參與”的提問時稱:“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恐怕無法回答?!彼€說:“并不是所有的武力沖突,都需要美軍參與?!笨梢姡诿廊諈f防釣魚島的問題上,仍存在若干玄機,屆時卻不容回避。
對中國而言,只要中日兩國就釣魚島主權引起的爭端長期存在,并在國際社會中形成釣魚島主權確實存在著爭議的一個印象,相對以往40年來釣魚島由日本獨家控制的史實,已經是階段性勝利了。其余則不妨等待中國綜合國力再上一個臺階以后,從容圖之。
總之,中國改革開放發軔,三四十年以來,彈指一揮間。當年鄧小平指出,開放首先是對美國開放,功效之大,可謂一針見血。即使在今日對待日本政策上,美中兩國也存在著不少的共同點,譬如遏制日本軍國主義以及歷史修正主義的泛濫成災,防范日本走上核武裝的道路,等等。
鑒此,中美應該求同存異,在締造新型大國關系的過程中,盡量多看到積極性、建設性層面的因素,務求做到肯定共同點,澄清疑慮點,消除分歧點。假如在中國崛起的關鍵節點,最終美國起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作用,則是親者痛、仇者快的局面,在新世紀成為中華民族之殤。
責任編輯: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