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鄉村美食老饕匯聚地
和沈宏非老師吃飯,同桌的廈門友人顏兄剛從南京趕來。
“吃了哪一家?”我問。老饕聚會,主題永遠離不開一個“吃”字。
“沈老師推薦的‘都市里的鄉村’。”顏兄說,“他家的軟兜,無論如何值得一試。”
這一下子給我留下印象,廈門沒有吃黃鱔的習慣,能讓顏兄贊不絕口,水準一定高超。這家店在湖南路附近的青云巷里,并不難找。
店面雖小,但是生意滔滔,熟客尤多。好在我請沈老師代為預定,恰巧老板劉金龍師傅給我留的,是沈老師的專座,巧也。
用“師傅”二字稱呼是因為劉老板兼任廚師,每道菜由他審查后上桌,或者干脆親手炮制。“都市里的鄉村”雖然已有十年歷史,卻不擴張,做好不做大,是我贊賞的餐廳風格。
本想看看菜單,但劉師傅執意替我決定,更高興了。我最愛欣賞這些老師傅自信滿滿的。
推薦菜
金陵第一兜 石鍋炒軟兜
所謂軟兜,由淮安人發明,說到底,只是炒黃鱔罷了,上海菜中也有著名的響油鱔糊嘛,又有什么特別?但是淮安人吃得刁鉆,像另一道淮揚名菜嗆虎尾,非得要用雌鱔的背肉才行。黃鱔為雌雄逆轉的動物,幼年為雌,此時肉質極其細滑,只選背脊部分,滑上加滑。
我們炒鱔糊除了還要用到腹肉外,另需把鱔絲剪成一段段的,軟兜則是整條背肉下鍋,更考究一個廚師的功力。
為什么叫軟兜?原來把最幼細的鱔肉炒至最軟熟的程度,筷子中間一夾,鱔絲兩頭即刻靠攏,把湯汁全部兜住,故名之。另一種說法是古時燙鱔多用布袋兜著八鍋,也有道理。最浪漫的解釋是鱔絲像少女的肚兜鏈,軟玉溫香,襲人感官,信不信由你。
劉師傅的軟兜獨辟蹊徑,把石鍋燒得滾熱,下大量豬油、醬油、一點點的洋蔥、蒜片和黑胡椒,這時候倒八鱔絲,快速攪拌之,即成。
上桌時蓋子掀開,只聞到一陣濃香。就這么吃已是天下美味,把奉送的一碟胡椒粉拌入,更是精彩絕倫。
入口妙不可言,簡直是滑下喉嚨去的,沈老師用“至鮮至爽”形容,再貼切也沒有了。
用湯汁拌飯,又能吞三碗。愈吃愈過癮,再多加一煲,照樣殺光。沈老師一吃就是四客,無愧為“饞宗大師”。
推薦菜
最得老板推薦的老黃豆燒麻鴨
但劉師傅自己最得意的反而是土菜老黃豆燒麻鴨。他家的鴨子,由蘇北鄉下供貨,一點脂肪也沒有,是名副其實的游水運動鴨。
蘇北麻鴨乃中國三大名鴨之一,紅得漏油的高郵咸蛋即為麻鴨所產,而且這種鴨騷味很輕,怎么煮也好吃。以為運動鴨的肉質會有點老,誰知燜得很酥,加上黃豆的鮮香,又是一道好菜。不過劉師傅老老實實地說,“鴨子之間,也有差別,每一煲的火候是一樣的,有時就沒那么酥爛。”有什么打緊?一些朋友還來得個享受啃的過程呢。
推薦菜
醬油河蝦
醬油河蝦是先炸再浸醬汁的,手法簡單,但這么一炸即顯真功,蝦殼爽脆,蝦肉還保持最嫩的程度,實在了不起。更關鍵的是下了豬油,所以味道濃郁得不得了,另有肚包雞、鹽水鴨、魚頭這些數之不盡的好菜,等著你去發掘。大家到南京,請千萬留出時間來一餐,包你不會失望。
必須提前訂位,最好早點抵達,否則軟兜天天沽清,吃不到可別怪我沒提醒。
寫稿至此,想起軟兜引死人的味道,口水不禁留下,笑自南京頤和公館打造的濃濃“民國風”讓讀者有了新的度假選擇,而“都市里的鄉村”餐廳的美味看得人直吞口水,真想立馬驅車前去“評鑒”一番。南京所帶來的新變化或許遠遠不止這些,我們也將繼續關注這方有著歲月沉醉的地方,給讀者帶來最新的度假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