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赤臺小站里的“大”風景
乘坐下午的列車駛出格爾木車站,這時候的列車,已經更換了機車,兩臺在內地牽引貨物列車的東風8型大馬力機車掛在車廂前,東風8前,掛著的是本次列車格爾木到拉薩的主動力——NJ2型0003號機車。列車廣播全列禁止吸煙,原因是列車開始供氧。每一個臥鋪床頭燈下方部有氧氣出口,只要手指伸進去一按,氧氣就會呼呼地沖出來,與此同時,彌散式供氧設備也開啟。如果乘客需要更高的供養標準,列車乘務員會提供面罩。將面罩連接到床頭的氧氣出口就行。列車從格爾木開出后,沒有人使用氧氣面罩。當列車駛離了柴達木盆地,進入昆侖山脈,下一站就是納赤臺站。納赤臺,藏語的意思是沼澤中的平臺。聞名遐邇的昆侖泉就位于納赤臺。
圣水昆侖泉 四季不凍的“冰山甘露”
昆侖泉距格爾木90公里,海拔3700米,是一眼四季不凍的冷泉。
泉池四周,由花石板砌成多邊形的圖案,中央一股清泉從池底噴涌而出,形成一個晶瑩透亮的蘑菇形狀水花,稱納赤臺清泉,泉水冷冽、清澈、透明。此清泉雖處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區,常年冰天雪地,水溫較低,但一年四季從不會封凍,為昆侖山中第一個不凍泉。納赤臺泉水量大而穩定,可達224.7升/秒,礦化度小于0.5克/升,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氣體,彼人們謄為“冰山甘露”。
相傳當年西王母于昆侖山瑤池宴請各路神仙。席間,諸神訴功,創造神凡摩表示要將昆侖山之北造成花氆氌之地,也就是要讓那里草肥水美牛羊壯,碧野千里飄奶香。西王母聽了,非常開心,饋贈凡摩幾樽瑤池瓊漿。宴罷,凡摩在回程途中,繼續暢欽,不料大醉,不慎把金博擲地,瓊漿四溢。其乘坐的蓮花神龕化為赤臺群山,溢出的瓊漿水為昆侖泉。既然傳說中的昆侖泉是天宮的玉液瓊漿灑落人間幻化而來的,當然就有了“人間圣水”的之稱。如果有興趣,不妨帶上空水瓶,到這里汲取人間難得的清泉。
勇走“第一高橋”高原險景盡在眼前
出納赤臺站15公里,就是三岔河大橋。三岔河大橋全長690.19米,橋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鐵路第一高橋。大橋在小南川和野牛溝的會合處,海拔3800米,是沖積地層形成的峽谷,猶如利斧將一座高山從中劈開。三岔河大橋矗立其中,兩端懸架于地勢陡峻的山崖之上。三岔河大橋共有20個橋墩,其中17個是圓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頂部壁最薄處僅有30厘米,然而強度卻是常人難以想象。
穿行莽原享受絕世蕭索
列車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駛出南山口,機車呼嘯著牽引車輛向可可西里而去,滿山大雪,莽莽昆侖。雪原里,能夠看到藏羚羊的影子。列車的爬坡速度驚人,不一會兒,就到達了海拔4159米的玉珠峰!這時候,聽覺開始遲鈍,每每需要做一次吞咽動作,才能稍微恢復正常,過不了一分鐘,又需要做一次吞咽動作。這可能和列車越走越高,氣壓越來越低有關。密封包裝的一些食品、牙膏等早已經鼓脹起來或者炸破了。
窗外是莽莽昆侖,如果不看車廂內發生的那些事情,不關注身邊坐著的那些人,光看著車窗外,你會感受到絕世的蕭索。如果想要感受昆侖山的全貌,最佳的體驗處,就是海拔4195米的玉珠峰車站。當2006年第一列火車由此穿越而過,如同穿越了又一個時空,我們也終于到了傳說中王母娘娘的家了。
玉珠峰仰望美麗而危險的少女
玉珠峰站設有兩個站臺,一主一副,共有4條股道。該站是青藏鐵路二期格爾木至拉薩段第一個設有觀景臺的車站。旅客如果走下火車,就可以踏上水泥方磚鋪就的觀景臺,扶欄遠眺“昆侖六月飛雪”的壯美景觀。不過玉珠峰車站是一個無人站,也無任何始發列車。我們大多數旅客,還是只能從車窗飽覽美景。
因玉珠峰地區的海拔從2800多米猛增至4159米,天氣常常是雨雪交加,所以顯得神秘而悠遠。蒙古語稱玉珠峰為可可賽門,意思是“美麗而危險的少女”。玉珠峰周圍有1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由東向西排列,山上是終年不化的冰川和積雪,是登山愛好者初次攀登雪山的最佳山峰,在國內相當有名。每年的五一、十一青海登山協會都會組織“玉珠峰登山大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登山愛好者聚集在玉珠峰。
出了玉珠峰站,遠遠的,看到一輛大貨車在青藏公路上拋錨,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整箱整箱的可口可樂撒了一地,貨車司機在風雪高原搬弄著晶晶亮透心涼的可樂。路局汽車隊的朱師傅曾經是一名汽車兵,1981年到1983年問,他曾經駕駛汽車行駛在格爾木兵站與拉薩兵站之間。他說,當年這一段青藏公路沒有柏油路面,汽車行駛比今日更困難和危險的多!
自然保護區里的深閨少女
可可西里是蒙古語,意思是“青色的山梁”,藏語稱為“阿青公加”。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路段約有200多公里。這兒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稱為“生命禁區”。同時,也正因如此,給高原野生動植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稱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到了八月,極目遠望,雖然人極罕見,卻一派生機。每年的5月,車過清水河特大橋,透過車窗,可以看到遷徙的藏羚羊從橋洞穿行而過。車窗外的可可西里,景觀可以說是單純的,可卻并不單調:地平線的上方,是永遠變幻莫測的云彩;而往下看,則是平坦的大地,上面鑲嵌了各色湖泊,交織著各條河流,望遠處則是神圣的雪山,加上穿越鋪天蓋地的灘涂和荒草的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真的只有美,才能形容這兒。
美麗的少女和中華水塔
當詩人胸懷幽情,不免來一句“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也如斯”的感嘆。可可西里這座“青色的山梁”自有她獨特的魅力,決不會枉了自己青山的名份,在蒙古族和藏族人的心里,可可西里正是一位“美麗的少女”!當然,她實實在在是一位冰美人,似乎永遠不動聲色的,卻又使人產生遐想。這片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青海省的第一高峰——海拔6860米的青新峰(又稱布喀達坂峰或莫諾馬哈峰)。不過總的來說,可可西里基本地貌類型除南北邊緣山地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臺地和平原,雖然列車在高原運行,如果不是有輕微的高原反應,乘客會覺得如履平地般舒適。
之所以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可可西里自然環境嚴酷,氣候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生產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藏羚羊當仁不讓的蜚聲世界,也帶著美麗的少女走出深閨。其實,這里還有一個稱謂——中華水塔。與少女的概念完全不同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的長江,她的北源水系就來自于此,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內流湖區和長江北源水系交匯的地區。它的東部楚瑪爾河水系組成了長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為中心的內流水系,在自然保護區內有有107個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個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最大的烏蘭烏拉湖,湖水面積達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這里不但有溫泉,還有水溫高達91℃的沸泉群。可以說這里是中華母親河乳汁的泉源。
雖然坐著火車經過可可西里地區,人們不直接與野生動物、自然環境接觸,但還是要注意保護環境。進藏列車的全封閉系統保證旅客丟棄的廢物、垃圾以及排泄物不泄露出去,乘客們也應該時刻持有環保意識。
守護那些可愛的高原生靈
藏羚羊,群居,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藏羚羊不是大熊貓。它是一種優勢動物。只要你看到它們成群結隊在雪后初霽的地平線上涌出,精靈一般的身材,優美得飛翔一樣的跑姿,你就會相信,它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生存數千萬年,是因為它就是屬于這里的。它不是一種自身瀕臨滅絕、適應能力差的動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個去過可可西里的學生在他的日記中寫到。
五十多年前,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公路穿過可可西里,把青藏高原切成了兩個部分。從此,每年產羊羔的季節,青藏公路東側懷胎的藏羚羊要兩次跨越青藏公路往返,才能完成產羔的全過程。不僅如此,盜獵者曾經對藏羚羊的瘋狂盜獵,使得它的生存狀況非常惡劣。青藏公路上有個索南達吉保護站,是為了紀念保護藏羚羊的英雄索南達吉而建。索南達吉保護站門前就是青藏公路,再向前1000米就是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建設之初,盜獵藏羚羊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最近幾年,盜獵現象有所收斂。說到藏羚羊非法盜獵現象有所收斂,這要歸功于廣大志愿者和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巡山和常規保護工作中,志愿者和管理局干部職工組成的小分隊,積極救護受傷、迷途和失去母親的野生動物,幾年來共救助野生動物上百只,其中大小藏羚羊接近100只(2005年數據,見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網站),大多數經救治后已重返大自然,對一些無法重返大自然的野生動物他們也進行了妥善安置。
作為世界上第一條高原環保鐵路,青藏鐵路在設計之初就想到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讓出通道。對于藏羚羊這樣可愛的生靈,青藏鐵路以設計野生動物通道的方式,準備與它們和平共處。施工的時候,就在楚瑪爾河附近設計建造了野生動物通道。當然,野生動物與人,與火車能如此安詳地和平共處,成果得來不易。2003年6月,通道相繼完工的時候,正值藏羚羊開始遷徙的日子。但當大群的藏羚羊來到橋邊時,根本不敢靠近大橋,有的藏羚羊甚至沿著鐵路路基一路狂奔。筑路工人甚至當起了藏羚羊的羊倌,圍著藏羚羊群趨趕,想教會它們怎樣過通道,但當年2500只藏羚羊中,只有500只勉強通過了兩處通道。而現在,他們已經是鐵路線的老朋友了,每年到5月底、6月初,成群結隊的臨產藏羚羊從保護區東部向腹地卓乃湖、太陽湖一帶大規模遷徙產仔,數萬只母藏羚羊在湖畔集中分娩,場景十分壯觀。三個月以后,他們又攜妻帶子紛紛返回。現在,這樣的過程多了一個穿越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的環節。
除了楚瑪爾河附近,在青藏鐵路格拉段專門給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驢等野生動物設計了33處遷徙通道。之所以要修建這么多通道,是因為可可西里的動物并不僅僅只有藏羚羊一種。通道要符合多種動物的“胃口”。比如棕熊、白唇鹿等高山山地動物善于攀援,不適宜奔跑,它們喜歡沿山坡脊梁走,這樣鐵路通過的時候最好打隧道,保持山坡的原貌。而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機警并善于長距離快速奔跑,它們喜歡在寬谷和河灘活動,鐵路最好架橋通過。所以這33處通道有橋梁下方通道、隧道上方通道和路基緩坡通道3種形式。當列車經過青海省境內的昆侖山、楚瑪爾河、五道梁、可可西里、沱沱河等地,車上的人們只要運氣好,都能見到成群的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驢。藏羚羊一開始很膽小,根本不敢靠近列車。如今,由于有了一定時間的和平共處,他們已經和鐵路成了好朋友,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大家甚至不用望遠鏡,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的倩影。
壯士的五道梁
五道梁是青藏高原氣候過渡分界點。地處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五道梁地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位于被世人稱為“生命禁區”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區。藏北高原7月平均氣溫低于8℃,五道梁7月平均氣溫為5.5℃,是全國最低值,人在九月初到達五道梁,已經是飛雪滿天,常人若能通過此關口基本上能通過進藏第一考驗。從格爾木進藏至拉薩,要兩天兩夜多,一般高原反應會在五道梁處達到頂峰。
如果在楚瑪爾河站下車,在青藏公路搭車可以到達五道梁。并不是說火車不經過五道梁,而是火車只經過而不停靠五道梁。到五道梁住宿,可以說屬于一種“自虐”行為,因為當地有一種說法,叫做“過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從楚瑪爾河到五道梁,一路上能看到野牦牛、野驢、藏羚羊、禿鷲、黑烏鴉等動物,并且汽車上看來的比火車上看更過癮更刺激。不過,膽敢在楚瑪爾河下車,去五道梁,非壯士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