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思想品德教師的我們追求的教學理想是: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求知探索。但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不感興趣,在他們心中都認為思想品德課:原理晦澀、內容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條文繁瑣冗長,課堂上聽與不聽都是一個樣,要想考高分,只要考試臨時抱佛腳讀背下就可以了,何況思想品德科目在升考時所占的分值又不高(我們地區升考時思想品德科滿分值為50分)。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扭轉這種頹廢消極的心理?怎樣才能克服這種思想品德科目前無關緊要的局面?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要改變學生這種心理和局面最關鍵還是要從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入手。那么,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呢?
〓〓一、巧設導語來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思想品德課教學應重視導入這一環節,導入得好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每節思想品德課中設計出形式多樣、巧妙有趣的導語,就會有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緒盡快進入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圖片式導入、有故事導入式、有問題導入式、音樂導入式、詩歌導入式、小品導入式、還有俗語、成語、諺語等導入式。如設計《感悟青春》的導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錄音,同學們在激昂、強節奏的樂曲聲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激情,為這節課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上好一節課,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科目的興趣,每一堂課的導入是關鍵,相信只要把每一節的導語利用好了,那么這一節課的效率比會比任何老師費盡口舌說教都要更具感染力,教學效果會比課堂中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要高得多。
〓〓二、 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激趣
〓〓不論什么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顧及到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甚至依賴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所以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商量的口吻、親切的笑容、信任的目光、肯定的語氣、真誠的語言來建立起師生之間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我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曾發生這樣一件事:在初一級某班授課的某一天,當我在課堂上講一個知識點時,一個學習很差的學生站起來問我:“老師,你這個知識點有錯誤!”我想:他平時成績就很差,也不聽課,現在問問題簡直就是和我抬杠,心里對他很反感,我沒理他。下課后他又來問那個知識點,我很不耐煩的說:“我講的沒有錯!”他訕訕地走了。忙了一天回到家后,我偶爾翻翻閱讀材料,忽然發現那個知識點確實是我錯了,“我怎么沒注意呢?”我心里真的很后悔。第二天,在上課的時候,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那個學生說:“昨天是老師錯了,你的答案是對的。”他目光中閃出不同的眼神,是喜悅,是認可,是平等,是......他很感動,其他的學生也很感動。我想:不僅僅是因為老師勇于承認錯誤,更主要是學生感到老師和學生的平等。接下來,每個學生聽得都非常認真,他格外專心,這是我認為上得最成功的一堂課。
〓〓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要抓住時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必然會加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科目的愿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激趣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改善傳統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它能直接訴諸于人的感官,遠遠超過了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作用,它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強化了形聲教學效果,可以創造超時空的課堂,同時也能將教學內容化深為淺、化難為易、化隱為明,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我校思想品德備課組每節課都制作較精美而實用的課件,運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如在《正確看待自己》的教學中,我利用電影形式播放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動畫片《駱駝和羊》的故事,并對故事中駱駝、羊、老牛的話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很快明白了正確看待自己的內涵,懂得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的道理。實踐證明,多媒體的教學比任何老師干巴的說教及偶爾讓學生談論談論的課堂都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