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小學作文教學性質的錯位、 作文教學目標的偏差以及教學評價的誤導三個方面,探究了學生在紀實作文中出現大面積虛構的主要原因,并進一步剖析了在紀實作文中實行虛構的危害性和堅持真實的必要性。
【關鍵詞】
紀實 作文 虛構 真實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1—0004—02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這句話雖然不是特別針對作文講的,但文如其人,作文與做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小學生紀實作文就是實話實說,不打誑語。它記錄的是曾經真實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生活。紀實作文不真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新世紀作文教學的最大意義就是堅持學生人格和文品的一致性,杜絕雙重人格的產生。我們接受兒童作文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天真可愛的真實的錯話,但絕不寬容更不會允許滋長完全正確的假話。文品是每個人話語系統的品質,直接影響情感宣泄和表達溝通的真實與質量。話語品質在話語系統中處在中心位置。始終堅持培養學生心里想的、說的和做的一致性,才能建立學生話語系統的誠信。而這一點恰恰是紀實作文核心的價值取向。
如果小學生的作文失去了心靈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將會愈低。盡管小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虛構,但是紀實作文卻不允許虛構。時至今日,為什么那么多人還總舍不得在紀實作文中否定虛構呢?
第一,對小學作文教學性質的錯位,是導致虛構滋生的主要原因。“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表達和溝通的訓練。”小學生作文不是創作,是練筆,是將口頭的母語學習變成書面的母語表達能力的練習。習作是寫兒童的生活,是讓兒童用眼睛關注身邊的生活,應當強調表露真情實感,強調寫得具體通順。而不少老師卻以為小學作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是培養未來作家,把小學生習作與文學創作混為一談。紀實作文不是紀實文學,它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真實是它的本質,這決定了它不需要也不可以虛構。
第二,對習作目標的偏差也是虛構不斷的主要原因。我們潛意識里總將“觀點正確、思想健康、中心明確、立意深刻、材料典型、語言生動”等列為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任意地拔高習作要求,脫離學生實際,使得學生不得不順應老師的要求去“挖掘”,去“捕捉”,沒有深刻的立意怎么辦?編造!捫心自問:成人觀察問題、提煉生活的能力比小學生強得多,可自己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的材料可以寫?又有多少人經歷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更何況小學生。他們生活中真實見到的是并不高大而有不少缺點的老師和很平凡、很平淡的小事、瑣事。為了滿足老師的要求,他們不得不去挖空心思編撰,虛構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學生作文。曹老師的身材,王老師的眼睛,張老師的修養,七拼八湊捏出個高大全來。這立意是深刻了,情節也曲折了,可久而久之,孩子人格的誠信也沒了。
第三,傳統作文評價的弊端誤導著虛構。作文的評判權力在老師的手里,老師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學生作文的目標。真實的文章往往很平淡,沒有跌宕起伏的美,很難打高分。為了得到高分,“五子登科”(上橋幫助推車子,路上拾到皮夾子,公共汽車讓位子,幫助尋找小孩子,雨天返校關窗子等)便屢見不鮮。作文不再是抒寫所見所聞,不再是抒寫情懷,而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口味。當學生作文是為了投老師之所好時,怎么還能保持人性的本真?考試的浮躁和教學評價的功利是造成小學生紀實作文虛構的一大原因。
虛構的情節曲折,沖突更豐富,容易騙得高分。老師和學生在實踐、碰撞中逐漸摸索出了“經驗”。為了考試拿高分,造假又何妨?為了比賽得名次,制假又何礙?然而這樣炮制出來的作文有多少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有多少是心血和靈魂鑄就?那種“一千個作者就寫一個‘哈姆雷特’的作文”,無論如何都將是極其平庸、腐朽的,是不具有任何生命與價值的!
我一直堅決反對紀實作文虛構,因為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它違反了做人至高無上的準則——真實。歷屆高考虛構雙親雙亡等悲劇的學生,他們對于編造已經輕車熟路。其實在小學生動筆寫身邊真實的人和事時,我們就在不斷地鼓勵引導他們虛構,鼓勵他們把幾位老師的特點拼湊成一個的。這不是在向他們灌輸事實,是在團橡皮泥,愛捏啥樣是啥樣。從小學到大學,虛假的文章寫得多了,誰都不會再有道德的負擔;虛假的紀實作文,立意越高,人格越低下。紀實作文的虛構一定會形成對師生人格的傷害。如不堅決反對,再過幾十年,這虛浮之風、雙重人格將不再是個別人的病兆,而會變成一個民族流血的沉疴!
第二,杜絕虛構是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尊重。課程標準是法規,是幾代人教育改革的成果,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產物。它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教育教學法規,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準繩。只有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領會其中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語文課程標準》要讓小學生用眼睛去關注身邊的生活,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強調學生作文要表露真情實感,強調寫的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不再要求學生作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確”,不再要求“材料典型”,不再對全班學生提“作文要生動形象”的統一要求。無論哪個學段都在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都在強調一個“真”字,這是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習作真實化、生活化的認同。
第三,反對虛構紀實作文是對兒童生活的尊重。小孩子的生活是天真幼稚的,兒童認識生活是感性的。小學生的生活本身就是很瑣碎的,但是很真實,它沒有老師所期待的那種完美的境界。小學生的紀實作文本應該是原生態的生活再現,它不需要刻意地修飾和造作。讀國外小學生的作文,包括域外華人孩子的作文,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習作非常平實、生活化,他們并不追求重大主題,并不追求教育表面的深刻性,并不追求情節的曲折。為什么?在于他們對兒童生活的尊重。小學作文教學要真正取得成功,我們的教育就必須在兒童心智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運作。
第四,要遵循不同作文教學的規則。就好像不同的球類活動,游戲規則不一致,我們不能把排球的扣球規則用到足球中去。紀實作文就是寫孩子們周圍真實發生的生活,記述的是孩子們的昨天和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它的本質特征就在于習作寫的是真實的生活事件,關注的是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識。而想象作文是寫兒童的夢幻生活,是兒童對明天美好世界的一種追求,是對現實生活中缺憾的善意的補充和解說,它關注的是學生大膽美好的想象。想象習作追求的是生活本質的真實。這兩種習作都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是特點各異而又相互補充的訓練方式。它們在兒童語文素養的養成過程中有著積極的意義。雖然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種不同的文體,但是兩者都要求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很好地把握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既有紀實的生活,也有想象的世界。
虛構應當回到必須虛構的想象作文中去。虛構用錯了地方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傷害。
假如小學生在寫紀實作文時,一時半會兒找不到下筆的內容,“純屬虛構”一回也是可以的,只是在作文上必須標明,要把它和紀實作文嚴格區分開來。
總而言之,真實是紀實作文的生命。它的本質特征是記述的生活事件是真實的。健康真實的人格將決定兒童習作的文品和能力提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