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利用現代科技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是大勢所趨,尤其相對于課程整合,其優勢與效果更是顯而易見。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從創設情境、增加課堂知識容量,以及與學生之間信息的對稱與反饋、培養學生的主動探求精神等方面,完善語文教學的容量與質量,從而逐步提高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關鍵詞】
語文 現代技術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1—0080—02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正在被中小學各語文教學廣泛應用,它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的特點,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極大程度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視聽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給原本沉寂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將現代技術充分正確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一定能夠改變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狀。筆者根據語文教學現狀和一些教學事例,談談如何應用現代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推動語文教學的一些建議和思考。
利用現代技術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朗讀錄音、歌曲、戲劇錄音、經典對白、辯論錄像、演講錄像、電影片段)等信息進行處理,制成課件,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課堂效果自然會更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合理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是語文教學的一場革命,使得語文教學回歸到現實情境中。
利用現代技術可以大大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我們評價課堂教學的效果,一般很重視這節課的教學容量,或者說課堂效果與課堂知識容量有著重要的關系。傳統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與應用現代技術手段的課堂相比,限制了課堂信息的含量,是顯而易見的。現代科技手段極大地充實了課堂教學容量,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成功突破課文重點、分解難點。在教學中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單憑老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識憑老師的敘述,學生無法清晰地理解。教學中配上各種聲樂效果,聲像同步,動靜兼具的動畫,使語文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說就通,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聲像同步的優越性還表現在對文字所表達的對象的還原上,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講授新課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時效。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節。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之多。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利用現代技術還可以及時反饋,持續提高教學效率。過去,老師在教學完成后,利用課堂練習檢查教學效果,常常浪費了課堂上許多寶貴時間,有了電腦,教師可事先把題目及答案存盤,做練習時,先顯示題目,學生做完后,電腦直接檢查正確與否。對了,電腦還可以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錯了,電腦便顯示答案并閃爍一次,伴以“爆炸”聲。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績持續進步。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藝術地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加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
現代技術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促進作用。網上資源豐富、新穎,獲取便利。中文網頁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學習者可以有選擇地閱讀,擴大視野,積累素材,作文時就言之有物。網上信息由于新穎,也可以大大激發閱讀寫作興趣。改變教師在網上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地位:在豐富的電子圖文面前,教師只能做學生與信息系統間的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服務者和協調人。教師的主要作用將定位于教材開發、教學研究和評價,定位于挖掘學習者的聰明才智,幫助學習者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習者思維生存能力。教師備課必須了解網頁上相關資源的分布情況(搜尋相關網站網址,并告知學生),以利于學生迅捷地找到信息。課堂上,教師得充分利用監控平臺,有效地啟發、誘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學生進入閱讀階段,教師應隨時調閱學生閱讀情況,及時幫助學生。進入評價階段,先由學生互評(教師得講清互評的要求),如果要進行網上討論,教師在課前幫助學生開辟討論園地,課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比較詳細的調查,然后在網上做出評價分析。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科技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上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多媒體教學成為“作秀”的工具。不少老師平時不怎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一旦有人聽課,就急著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似乎沒有多媒體就不成為課了。在使用多媒體過程中也存在著花拳繡腿的嫌疑,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沒有擺正手段和目的的關系。二是重視多媒體形式,而忽略了過程和效果。我多次參加教研活動,看到不少老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特別注重課件的華麗和形式上的活潑(不是說華麗和活潑是不可以的),淡化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學生被華麗,甚至是花里胡哨的形式所吸引,忘記了課堂上要干什么,致使學生們不知所措。這種做法事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形式主義,是不可取的。三是教師忙于使用課件,而沒有很好地發揮主導作用。課堂完全演變成看片子、聽音樂、欣賞動畫了,這樣的教學是有悖于現代化初衷的。
語文課堂教學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和使用現代化手段,重視教學過程和效果,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顏碧偉.《賞景品情悟人生》——《赤壁賦》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