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平安的一篇文章披露,2013年夏天,馬明哲身穿無袖T恤出席了一個內部飯局,他說:“本來要穿短褲的,老婆不讓。”
穿衣非小事,何況這當代版的“胡服騎射”?傳統行業的大佬們必然深知,你們對屬下西裝革履的要求絕非形式主義,但請問你可知道,胡人已脫下西裝?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說,社會是變化的,規律雖可被總結,但終將失效。孟子說,失天命者非君王,誰都可以推翻他。君王何以失天命?路徑依賴使然。成功得來不易,成功之道卻難以保鮮,成功者更易誤解成功—當英雄們自詡我造時勢,上帝笑而不語。
雷軍是真誠的。他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上天。他指點那些渴望創業的年輕人去找臺風口。而我們,用本期封面專題提醒所有在商業領域渴望保持或挑戰君王地位的大佬們,去找干柴吧,帶上烈火。
干柴在哪兒?哪種干柴火最旺?以及,如何制造三昧真火?
不復雜。物質或者功能的需求,火力有限門檻不高,必招血拼。人們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無價可估,滿足之或者讓人幻想你能滿足,才能真正獲得高溢價。那么,最大公約數且最為饑渴的精神需求是什么?這需要企業家像出色的政治家或文化人那樣理解社會,理解公眾的心理痛點,然后提出解決方案,或者,造一個夢。
在本期封面文章中,你可以看到,耐克如何在兩個歷史節點上分別造了一個夢,終而成就全球最偉大的品牌;你也可以看到,小米如何發掘屌絲們共同的心理痛點,提供了部分的解決方案,是的,只是非常有限的解決,已讓區區三歲的小米,遭遇傳統巨頭們不加掩飾的妒火;你還要和俞敏洪一起反思,在上一捆干柴燃盡之前,如何找到下一捆干柴,用另一把烈火將其點燃,否則,你會從君王之位重重地跌落下來。
另一捆干柴,和另一把烈火。對于現任君王而言,難點正在于此。
西裝革履,是中國此前三十年精英文化和等級文化的關鍵符號。一方面,這意味著成功和財富的身份或通道,老板們以此訴諸員工的,乃是一種等級夢—穿上制服你就洗腳上田了,只要夠努力,我的成功就是你的未來;另一方面,意味著組織者的一元化、高效和執行力。學習、模仿和規模化擴張,對于前三十年崛起的中國大多產業來說,執行力的重要性遠超創造力。
馬明哲為什么穿無袖T恤?這首先是因為,在可見的未來,不,就在當下,穿T恤的創造家能帶來比穿西裝的執行家更大的收益,進而,互聯網將使平安的關鍵客戶從少數西裝精英,轉為海量的T恤客。這讓人想到另一則精彩的品牌故事,百威啤酒曾為了實現類似的革命,竟然以卡通蜥蜴代言全美屌絲,在廣告中對自家高管橫加嘲諷。
馬明哲已意識到,無論從供需哪方來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不是競爭的問題,而是泰山壓頂式的毀滅,如果不擁抱這種革命,顛覆會來得更快更慘烈。然而成功的遺產多半等于轉型之障礙,克隆商業模式不難,重塑企業文化卻難上加難,不是嗎?老馬都急得要穿短褲了。
學學羅馬人吧,他們有兩位希臘老師,斯巴達追求秩序和執行力,雅典追求自由和創造力。老師們都失敗了,吸納兩種文化的羅馬人卻造就了空前繁榮和疆域遼闊的大帝國。這種強大的文化包容力,表現于兩個維度:在空間的縱軸上,用斯巴達的方式管理軍隊,用雅典的精神經營商業和文化;在時間的橫軸上,該迎合貴族的時代就迎合貴族,該迎合屌絲的時代則迎合屌絲—羅馬皇帝知道何時穿西裝,何時穿T恤。
異乎尋常的應變力,并非神賜超能,而是從反復失敗中總結而來。容錯是創新的前提,作為對斯巴達的修正,羅馬人從不懲罰敗軍之將,因為失敗的收益遠比成功更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