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其教學具有獨特的個性,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樂理知識,不僅要熟知音樂藝術本身的知識,還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進行相應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快樂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快樂教學 小學音樂 教學質量
通過對實際教學經驗的總結,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到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快樂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進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當談到師生關系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嚴謹、古板的教學方式,在此教學模式下,老師一直都是一本正經的,學生也都是戰戰兢兢的,本來音樂學習是一件很輕松、很愉快的事,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就阻礙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講述自己喜歡的音樂,還可以進行相應的演唱,假如學生喜歡表演,還可以任其發揮,不要太過重視學生的表演質量,讓學生可以沉浸在音樂的創作之中,進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展開音樂知識的學習。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才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全面展開,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首先,老師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態度,只有自己先喜歡上音樂,了解音樂的相關知識,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其次,老師一定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樣才可以和老師進行更好的交流學習;最后,營造一種和諧的交流環境,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進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快樂學習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強,并且也都比較好動,相對刻板的教學方式只會打消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一定要加強教學方式的選用,運用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喜歡學習。例如,在講解“節奏”知識內容的時候,學生可能對節拍的概念無法進行理解,此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一下時鐘指針的走動、火車汽笛的鳴叫等,利用身邊一些學生熟知的事物,讓學生展開聯想,擴展思維,進而理解相關的樂理知識。其次,以學生為主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都是老師教學生,例如,老師教學生兒歌的時候,就會編一支舞蹈,學生進行被動的學習,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所以,一定要轉變學生被動的地位,使其可以更加主動,例如,放一些音樂,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音樂,并且說明原因,老師可以適當的給予引導;或者讓學生根據音樂自己編一段舞蹈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就是教學的主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快樂的環境中提高教學質量。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應用一些多媒體方法,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騎竹馬》的時候,可以將教鞭當成是竹馬,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找到快樂;在學習《金孔雀輕輕跳》的時候,可以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可以看到相關的圖片、視頻等,進而讓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音樂是一們藝術課程,也是一門愛的課程,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并且體會到自己音樂的快樂,這樣才可以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艷云.“快樂教學”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