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科目學習中,小學數學占據重要的地位。作為較高抽象思維要求的數學科目鍛煉著學生的邏輯能力,同時,教學概念難點讓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阻礙著教學目標的達成。作為教學研究亙古不變的主題,有效突破教學中的概念難點牽動著每一位小學教師的心。聯(lián)系實際法、游戲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法等教學策略可有效的突破概念難點,為學生習得知識掃清障礙。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概念難點
一、概念難點解析
概念指人腦對客觀事物屬性的反映,數學概念指人腦對相關的數學“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的反映。概念難點,指某些知識對學生來說較難掌握,不能熟練運用學習技巧技能的知識點。因為小學生思維限制,對具概括性、抽象性的數學概念很難掌握,進而成為教學中的難點。重點與難點關系較為模糊,不易區(qū)分。難點可以是重點,重點也可能不是難點。學生個體能力差異對難點的理解也不同,同班學生面對相同教學概念,難點也因人而異。學生認識水平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梯度差(能力差)是難點出現的根本原因,通過適合的臺階讓學生跨過梯度,即為教師應探究的難點突破策略。教學難點突破循序漸進是關鍵,不可一蹴而就,應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比如,面前即使存在一堵2m高的墻,若缺乏相應的階梯,攀登相當困難。但是,高1524m的泰山卻可被大多數人踩在腳下,其原因在于人們在臺階幫助下完成。無論是攀登,還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循序漸進都是有效進步的關鍵。
認知理論認為,人們知識結構的組成是伴隨新知識的習得并同化,同時重構原有知識的過程。為此,小學生對數學新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在現有知識結構中納入新內容。若對原有行為與思維存在推動,則學習更加容易。另外,學生原有知識與新學習內容必然在沖突中構建,對已有結構的重新改造,必然會出現新興知識結構的建立困難狀態(tài)。另因認知結構較為固定,知識構建在定式阻礙下較為困難,進而成為教學概念難點。可見,教材學習內容、教師以及學生是教學難點產生的三大原因,其中內容客觀存在,教師可在教學方法突破層面提高學生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概念難點突破策略
1.概念形象化
概念形象化指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一定的方式變得具體可見,讓學生更加貼切的感知。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抽象性缺乏,即使成人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概念,小學生可能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理解透徹。所以,將看不見的概念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理論并不遙遠,也并不困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可通過許多方式將概念形象化,比如直觀演示、知識聯(lián)系實際法等。例如,教師在講授平行線概念時,有關于平行線不相交,同位角、同旁內角與內錯角的知識點。若教師僅鼓勵學生發(fā)揮空間想象力,琢磨平行線的性質,這對學生來說顯然難度較大,有可能適得其反,學生感覺到難度,學習熱情大減。這時,為對平行線形象感知,教師不妨通過實際存在的事物形象展示。懸掛在教室上的白熾燈、門窗各對邊、書本對邊、火車鐵軌等,以實際可見且聯(lián)系緊密的事物展示數學概念,學生理解得也更加透徹。再比如講到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時,某些教師僅圍繞公式s=vt做講解,自以為講的頭頭是道,可是學生們聽得卻云里霧里。其實,教師可讓學生計算從家到學校的里程關系,圍繞操場跑步等實際可見的實例,讓概念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
2.概念靈活化
概念靈活化主要指在講解概念時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的直接講解,而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分解概念,通過層層剝解,讓概念不再深奧。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真理殿堂的道路永遠不只一條。靈活性運用多種方法化解概念難點,是每個教師應認真思考的。比如通過新舊概念對比讓學生理解新的概念,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能輕易駕馭,教師在講授新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記憶”建立對新概念的認識,以知識點的聯(lián)通為鍥機進行概念間的比較認同。如在教授乘法計算時,學生一時難以接受,教師可從加法計算中尋找相通點,延伸新問題,比如4乘以2,學生可看做是2個4相加。另外,還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入概念難點,疑問可以說是進步的源泉,沒有牛頓對蘋果掉地的疑問,發(fā)現萬有引力還得推后。同樣,概念難點講授前也可通過疑問讓學生對知識有大致的了解。比如“面積”概念,教師可要求學生測量家庭房產面積、教室面積等,并提出測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測量,對面積計算中的注意點也能基本掌握,事半功倍。
3.合作探究,破解概念難點
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于社會,只有相互協(xié)作才可能完成艱難之事。嫦娥三號的發(fā)射升空,玉兔號的軟著陸無疑不是全體航天人的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樣,以合作探究方式解決概念難點,不僅提高了學生協(xié)同交際能力,也培養(yǎng)了獨立精神。通過萬眾一心,分工協(xié)作,數學概念難點自然輕而易舉破解。比如,在講授加減法時,我向學生提出一道問題,小東去買文具盒,一只5.4元,小東付款10元,但營業(yè)員找不開,如何是好?然后,我要求學生合作討論,做好加減法計算。最后,通過學生齊心合力的解答,不僅計算出應找的零錢,還得出許多應對營業(yè)員無零錢的辦法。學生的認真投入,積極思考,讓合作探究發(fā)揮了其應有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指導是合作討論必不可少的因素。對學生的疑問要及時解答,學生借機喧鬧要嚴厲禁止。只有這樣,概念難點才會引刃而解。
三、結語
小學生思維能力發(fā)育決定了其接受知識的困難程度,小學數學作為抽象性思維是要求較高的科目,學生大多對其望而生畏。特別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概念難點,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阻礙教學計劃推進。讓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概念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應對。本文對概念難點做了簡要的分析,并對其產生的原因做了探討。對此,略談幾點突破概念難點的策略,希望能對教師教學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蘇雙群.小學數概念教學淺議[J].學周刊B版,2013,(12):163-163.
[2] 薛艷.化難為易有新招——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攻克難點[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3,(2):314.
[3] 楊伊生,劉儒德.兒童分數概念發(fā)展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6):130-134.
[4] 魏元丕.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