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實施綜合性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如今,很多學校都在推行綜合性學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影響了學習效果,筆者針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且提出了對策,具體如下。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問題 對策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問題
(一)教師沒有重視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
如今很多學校在大力的推行課程改革,雖然課改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在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這方面,卻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教師不太重視,態度也不積極。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教師的態度和水平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教師沒有樹立綜合性學習的意識,那么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時間就很少,甚至也不能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教師沒有明確綜合性學習的概念
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們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而且這種綜合性學習的方法顛覆了過去的教學理念,提倡將學生的個性與教學相結合。但是大部分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概念并不明確,甚至認為這種方法不能和教材配合,更不能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
(三)課堂教學活動單一
一些教師雖然實施了“綜合性學習”,但是教學活動單一,缺乏實質內容,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在課堂上通常是這樣的一幅場景:教師希望學生展示成果,對自己收集的材料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則是從書上或者網上摘抄一些零散的文字信息,交流的學生僅僅只為應付,聽的學生也缺乏興趣。因為時間有限,學生們只能將那些摘抄下來的材料展示出來,卻沒有時間進行討論。甚至在課后收集的信息最后也只能扔掉,這樣就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過于依賴教材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冊都有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而且綜合性學習的編排也是根據教材內容來定的。這使得很多教師過分依賴教材,甚至只是對教材內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和內容生搬硬套。在設置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進行嚴格的選擇,更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學習的方法進行拓展,這使得綜合性學習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對策
(一)不應該僅僅限于教材
實施新課程的時候,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觀念,不能過分依賴教材。雖然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習的教材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資源,但是教材本身是開放的,具有生成性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為例,結合實際的情況,對教學的資源進行挖掘。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初一《丑小鴨》這一課之后,教師要提出幾個問題,第一,丑小鴨為什么和別的鴨子長得不一樣,第二,丑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然后再詢問學生,從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并且讓學生大膽的發言,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未來,只有具備綜合能力的學生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所以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站在生活的前沿,將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比如朗讀比賽、識字比賽、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活動、訪問活動等等。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有選擇性的設計一些主題活動,比如人教版初三的教材中有一個主題為“乘著歌聲的翅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這個主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對音樂進行欣賞,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將班里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自己組織舞蹈,跟隨音樂跳舞,再找一些同學擔任評委,對學生的舞蹈打分。
(三)豐富課堂的內容
如果課堂內容很枯燥,那么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豐富課堂內容。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舉個簡單的例子,人教版初一上冊的《這就是我》是初中階段的第一個語文主題活動,教材的安排意圖是讓學生對身邊的環境進行觀察,從而展開一個主題活動。教師除了要按照教材的安排來完成自我介紹以及求職表演,還要對這個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延伸。首先可以建立一個相冊,讓一個學生都在每一位同學的頁面上寫一段話,并且說出該同學的特點。設置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們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對待他人,對他人進行合理的評價。此外還可以建立校園和諧檔案,要求學生們每個月都為身邊的同學提一項建議,也可以將一件班級事務記載下來,這樣就豐富了主題和內容,并且擴大了活動的空間。
(四)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
在綜合性學習當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這樣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且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分為三種,即短期開發、中期開發、長期開發。短期開發指的是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讓學生在幾天之內將學習資源開發出來,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初三《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一課之后,教師需要使學生進行討論,格物致知精神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然后還要求學生寫一篇小論文《淺談格物致知》。而中期開發則指的是一個月以內的開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一些小的課題,比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課文中常常用的意象,對相關詩詞進行閱讀,并且寫一篇小論文。題目可以是《古詩詞中的“梅”》,也可以是《古詩詞中的“月”》。長期開發則指的是一個學期以內的開發,教師要幫助學生,鼓勵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來對某一個文學家、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可以是自己喜歡的,也可以是課內的。學生們有的探究冰心,有的探究老舍,還有的研究散文中的父愛母愛等。
三、總結與體會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能只具備單方面的能力,更不能只擁有書本上的知識,只有擁有了綜合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而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項任務,不斷拓展綜合性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基東.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教學初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2,2(6):212-212.
[2]張雨蒼.對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一點思考[J].山西教育,2006,(9):34-34.
[3]田穎.用心中的太陽照亮生活——《成長的煩惱》語文綜合活動設計[J].中小學教材教學:中學文科,2003,(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