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語文作為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是各類基礎知識學習的前提,一定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想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就一定要加強閱讀教學的開展,擴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經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只是一種獲得性的閱讀,是具有一定目的與意識的活動。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可以有效增長知識,擴展視野,得到一些寫作素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認真分析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保證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基本上都停留在語文詞匯積累、段落概括、課文段落劃分等低層次教學方面。并且,一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觀念過于陳舊,無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也就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重視知識學習,輕視能力培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盡管學習閱讀知識是開展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就是認讀能力、評賞能力、借鑒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只是重視閱讀知識的講解,沒有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也只是重視詞語的解釋,沒有引導學生對其內涵、情感進行理解,導致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沒有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端正閱讀態度,這樣才可以實現閱讀的目的。正確閱讀態度主要包括閱讀目的的確定、閱讀態度的端正、閱讀習慣的養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為了可以盡快的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只是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將其當成是作業完成。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一些信息、概念比較模糊,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獲取,導致學生無法將其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沒有達到閱讀效果。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只是單一的進行閱讀,沒有對工具書等進行利用,也沒有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進而也就無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通過老師的引導,實現學生知識增長、情感感悟、審美體驗的過程。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加強教學情境與懸念的設置,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空白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內容的全面落實。
(一)創建和諧的閱讀氛圍
只有在和諧的閱讀環境中,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并且在輕松、自由、融洽的環境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加強平等、和諧、融洽、民主課堂氛圍的營造,保證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當中。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是老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這也就要求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重視閱讀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放松。老師還要加強對自身角色的轉變,由知識傳授者向引導著方向發展。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要主動和學生進行討論,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與引導,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得到獨特的體驗。這也就要求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自我閱讀習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進而實現閱讀教學的預期效果。
(二)強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確定閱讀教學目標,采取靈活、豐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合理調整課堂教學的過程,引導學生主動體會與感悟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與思路,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形成自己的閱讀感覺,盡可能讓學生可以進入神奇的閱讀環境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體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體會。老師在對教學板塊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并且盡快的掌握課文大意。除此之外,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仔細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也就是要養成學生查字典的習慣,并且對課文結構與細節進行了解,引導學生進行反復閱讀,讓學生可以細細品味課文中蘊含的真意與語言特色,實現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在進行強化訓練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加強問題的設置,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可以主動發現問題,進而展開一定的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靈活運用空白方法,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一般都希望受到外界的表揚與欣賞,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為學生留有一定的空白,不要將所有內容都講透。通過這些空白的預留,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的發揮,進而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例如,在講解一些常用詞語讀音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此任務交給旁邊學生,這樣不僅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還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互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有助于營造和諧、輕松的班級學習氣氛,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年齡比較小、注意力與控制力比較弱,在單調的學習中,只會更加困乏、厭煩。所以,一定要加強教學方法的運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進而展開自主閱讀,實現閱讀教學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
[2]胡春林.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點睛作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03).
[3]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