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剛進入高一的學生,感覺和初中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學科多,難度大,新環境的不適應,作息時間的改變的不適應等等多因素導致學科考試分數下降。所以高一化學教學中,應該引起重視,如果銜接工作做得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今后化學的學習以及學生今后的發展。
[關鍵詞]:化學教學 教學 銜接
在高一最初兩個月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剛進校的高一學生來說,初中成績較好,但進入高一以后的考試分數大幅度下降,這是普遍現象。學生困惑,老師也困惑,問題原因是什么呢?
高一化學教育教學關鍵是高中的教材和初中的教材無論從難度還是知識容量,都遠超過初中的教材,經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同老師的交流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初中課程改革走在先,而高中教學改革滯后,在新教材中,更多注重學生的感性認識,要求學生掌的握理論知識較少。(2)初中教材較簡單,要求學生掌握化學反應方程式較少,學生儲備的系統知識少。(3)初中對于化學知識的考查比較直觀,學生讀完題目基本就能選出答案,所以學生思維能力訓練較少,更注重記憶性知識,而且目前學生總體年齡偏小,所以思維能力不強。(4)學生進入高一,從初中在班上或學校的佼佼者變為普普通通的一員,覺得得不到老師特別關注,心靈上大受打擊,再加上高中課程重,科目多,難度有所加深,壓力大。(5)學校作息時間的不適應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上課的時候發現有少數學生聽課時不夠專注,不提醒就想打瞌睡。據了解這部分學生想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所以晚上學到很晚,由于睡眠不足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課堂的學習效率,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6)學生對新的校園生活環境、學校規章制、管理還不適應,同時適應新的同學和老師需要時間。
通過以上存在的問題分析,要做好初中與高中的教學銜接工作,在高一學生進校以后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較快地進入較好的學習狀態,應做好以下工作。
1、復習初中重點知識
在新授課前,先復習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訓練元素周期表中1-20號元素的元素名稱和元素符號的熟練書寫,以及一些代表元素、代表物質的性質,實驗室制法(制取原理、裝置的選擇、制取時的注意事項、氣體的凈化、氣體的收集等),為第一章的學習實驗打下基礎。元素化合價是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因此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反應時,應復習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離子符合的書寫和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是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前提,在學習離子反應之前,應先復習常見離子符號的書寫和強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在物質分類一節的教學中,復習初中物質并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歸納每一類物質的通性,如氧化物中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定義及通性,酸、堿、鹽的定義及通性,為后續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提供了理論指導。
2.教學中做到知識的循序漸進
作為教師,應該全面熟悉教材體系,教學中準確把握好教材的難度和學科知識的深廣度。新課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儲備情況,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懂了,哪些知識需要作相應的補充,建立好知識平臺,體現知識的有序性和層次性,不隨意拓展,不一步到位,不急于求成。比如學習離子反應時,只要求學生掌握常見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對與量有關的離子反應暫時不要求學生掌握,如果把復雜的離子反應拿出來給學生寫,無疑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輔導,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是,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元素化合價變化判斷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性、還原性等),不能隨意拓展、不增加的學習負擔。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初中化學內容相對較少,且對知識的要求較低,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簡單的記憶,模仿等,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由于內容少,簡單,大多數的學生只靠課堂聽課就可以考好成績,所以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欠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而高中階段學習內容多,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記憶,并要對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深刻理解所學化學原理,并且要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自學習慣。剛進入高一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范使用化學用語的習慣,訓練常見物質名稱、化學式、離子符號的正確書寫,通過測試讓學生認識到規范、正確書寫化學用語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規范準確地書寫化學用語。
總之,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引領他們以最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體驗充實緊張的高中生活,在學習中要多關心、多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有困難的也要多幫助,讓他們感到學校的溫暖,能夠靜下心來學習,讓學生喜歡高中生活,盡快適應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能急于一步到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指導應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使學生逐步適應高中化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