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的朗讀,指的是用清晰標準的聲音將課文內容讀出來,并且將書面中的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通過朗讀,不但能夠訓練學生的語感,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在反復的誦讀中理解課文中的內涵。筆者針對初中語文的朗讀進行了探討,具體如下。
[關鍵詞]:初中語文 朗讀 優化 策略
一、初中語文朗讀的問題和現狀
(一)教師不重視朗讀
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講課,不注重朗讀。即便是讓學生進行了朗讀,也僅僅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其起不到應該有的效果。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沒有讓學生明確朗讀的目標,其次,每一種朗讀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為了明確課文的含義,有的是為了體會文中的優美詞句。但是很多教師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僅僅只是一味的讓學生進行朗讀,沒有進行指導,也沒有幫助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這種沒有目標的閱讀不能起到效果。而且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教師也僅僅只是進行了文言文語言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朗讀的重要性。
(二)學生沒有興趣
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科本身沒有興趣,甚至感覺乏味和枯燥,因此也不想進行朗讀。而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不進行朗讀,就會缺乏語感。即便是教師要求朗讀,很多學生也僅僅只是抱著敷衍和應付的心態,根本不重視。這樣不但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更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
(三)朗讀的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當中,大部分是采用的齊讀的方法,如果在齊讀的時候,學生沒有跟上拍子,那么教師便會停下來批評他。這樣的方式會壓制學生的個性,同時也顯得過于單調。課文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分角色讀、男女讀、比賽讀、開火車讀等等,很少有教師真正的運用了這些朗讀的方法。甚至還有一些教師,僅僅指定成績好的學生來朗讀,這就使得其他學生失去了朗讀的機會。
(四)朗讀評價很單一
朗讀不會被列入語文考試成績當中,所以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在學生朗讀完畢以后,教師僅僅只是象征性的說幾個概括的詞語,“很好,不錯?!被蛘呤恰奥曇粲悬c小”等等,這使得朗讀評價過于單一。
二、初中語文教學朗讀優化的探究
(一)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
多樣化的朗讀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朗讀的方式和內容,在上課的時候,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朗讀。上面已經提過,朗讀課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分角色讀、男女讀、比賽讀、開火車讀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接力讀、配音讀、小組讀。必須根據課文的不同形式來選擇合理的朗讀方式,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的《茶館》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不同的角色來朗讀,A同學朗讀王立發的臺詞,B同學朗讀松二爺的臺詞,C同學朗讀常四爺的臺詞。在朗讀完畢以后,教師要讓學生對各個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通過朗讀一些同學很快就能明白,王立發懂得討人歡心,深諳生存之道,常四爺則是一個及時行樂的人。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悲劇縮影。
(二)注重朗讀的層次性
在朗讀之前要確定朗讀的基調,讀出文章的節奏感。并且要求學生吐字清楚、發音準確。一部分課文的節奏感非常強,所以讀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停頓,這樣才能讀出節奏上的美感。如果吐字清楚、停頓合理,但是缺乏節奏感,也同樣會使朗讀缺乏韻味。此外,還要讀出畫面的美感,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聯想,將客觀事物和主觀感受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畫面中,充分體驗文字中的意境美。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的《使至塞上》這一課時,要充分抓住文中的景物特點,文中有這樣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崩锩娴囊庀笥小按竽?、孤煙、落日”,朗讀時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這樣的場景,這樣讀出來的效果就會非常好。因此只有融入了真實情感,才能使朗讀更加有韻味。
(三)教師要帶頭領讀
教師的領讀起著示范的作用,好的領讀會給學生極大的鼓舞。教師不能借助錄音機或者多媒體設備播放語音,從而代替自己朗讀,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因為教師深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渲染課堂氣氛,帶動學生,同學生進行交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課文中情感的表達同樣離不開朗讀。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這樣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加強對教師朗讀技巧的訓練
教師的能力和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不過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甚至還有可能對學生造成誤導。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學校應該建立相關的培訓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并且不定期舉辦一些交流會或者語文朗讀活動,要求學生和教師共同參加,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能力,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五)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合理的評價
在朗讀之后,教師還要對其進行合理的評價,但這里的評價并非簡單的幾句話,而是要通過評價充分的激勵學生、找出錯誤。評價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是開放性原則,在新課堂的背景下,對朗讀的評價也應該是開放性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個方面。第二,指導性原則,教師要明白評價朗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所以在評價當中應該有具體的朗讀指導,并且對本次朗讀的缺點和優點進行總結。第三是激勵性原則,不能一味的批評學生,指責學生,而應該先肯定學生的進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處。第四是個性原則,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學習狀況都不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來否定學生,因為這樣會阻礙他們的發展。
三、總結與體會
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的設計關于朗讀的訓練課程,細心的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通過朗讀,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才敏.論初中語文朗讀式閱讀教學法[J].語數外學習:八年級(中旬),2013(9):5-5.
[2]姚雪蓮.高歌低吟皆有情——淺談初中語文朗讀訓練[J].新課程.中學,2013(6):168-168.
[3]鄭丹.此時有聲勝無聲——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創意朗讀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