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期間,教師應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文章、故事充實知識,增強品行,完善自身發展。本文簡要論述了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分析了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并探討了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措施,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 作用
課外閱讀,指的是以課文為基礎,對課文內容進行遷移、補充或延伸。課外閱讀的內容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語文知識點,同時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閱讀水平與語文能力。以下簡要針對課外閱讀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一、當前小學生閱讀的現狀
通過對當前小學生閱讀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其一,低年級的小學生盡管課余時間很多,然而教師及家長并沒有對閱讀進行重視,。很多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并沒有為學生講解閱讀的技巧,僅是讓學生自行選取課外書看,或者指定某些書籍讓學生進行閱讀。一些學生更喜歡閱讀漫畫。很多家長也缺乏監管孩子進行閱讀的觀念;其二,中年級的小學生因為教學內容的增多,將大部分精力都用于閱讀教材輔導書方面。另外,中年級的小學生大多閱讀的書籍例如:作文選、好詞好句等;其三,高年級的小學生,特別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面臨著小學升初中,所以更加缺少閱讀的時間與精力。很多家長想要讓孩子升入理想的初中,經常為孩子購買大量的練習冊讓孩子做。很少有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閱讀書籍,他們更愿意用網絡游戲緩解心情。整體來看,低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他們的閱讀空間及時間都被嚴重剝削,孩子們缺乏閱讀的興趣。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有義務也有責任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二、閱讀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無論什么語言,都有其特有的構詞形式、語句結構、話語關聯等,閱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利用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學習過的漢字、詞語。理解能力指的是學生通過辨識文字、符號等,再結合自身的經驗、知識,通過分析、聯想、對比等進行的思維活動,進而體會語句的內涵,把握文章的情感。可以說,理解能力是評價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期間,就可以將課文內容進行拓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自主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而提高語文水平,為以后成長夯實基礎。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述才能
培養語言表述才能使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經常會創造機會讓學生口頭解釋詞句、概括段落含義等,通過分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互相表述自身的觀念,從而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述才能,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三、教師如何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
(一)通過講故事調動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一般來講,每節課前的三分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較低。這是由于學生們的思想還停留在課間十分鐘的歡鬧中,對學習會產生抵觸心理,而教師就可以將這三分鐘利用起來,通過為學生將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同時,老師也可以選擇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知識較豐富、口語表達流暢的學生講解故事,或者為學生設定懸念,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的三分鐘為學生閱讀《格林童話》中的一個小故事,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然后告訴學生里面還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讓大家自行購買、借閱等。然后在幾天后,讓同學自愿講述自己喜愛的一篇故事,談談感想,并再為大家推薦一個自己喜歡的書籍等,從而讓學生們對閱讀教學產生喜愛之情。
(二)以自身為榜樣,幫助學生進行閱讀
唯有喜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夠培養出喜愛讀書的學生。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需要以身作則,多閱讀書籍、同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調動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老師在為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目以前,必須親自閱讀完畢,然后選出一些內容同學生進行交流。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推薦《會唱歌的小窗口》以后,選擇一個特定的時間,同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帶領學生一起進行閱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閱讀的喜愛,潛移默化的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三)有選擇的進行閱讀
緊抓機會,調動學生么的閱讀積極性。當學生出現疑惑時,教師應及時為學生解答。另外,教師應適時的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并將其同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課文內容,提高自身語文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完《丑小鴨》課程以后,可以為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當講解完《蝙蝠和雷達》課程以后,可以為學生推薦《百科全書》等。學生們會對教師推薦的書籍更加用心進行閱讀,從而提高自身語文能力,為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另外,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期間,還需要為學生創建優良的閱讀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借書閱讀。同時,在班級創建圖書一角,讓學生帶一些自己喜愛的讀物充實班級,互相閱讀,交流,取長補短。另外,教師還需要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采用家訪等形式讓學生家長明確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向家長推薦一些好書,讓家長同孩子共同完成閱讀,從而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此外,伴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大多數學生家里也連上了網絡,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兒童網站,讓學生進行網上閱讀,增長自身見識,開拓眼界,同時創建聯系群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提高語文水平。
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期間,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結合學生們的自身個性、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們的閱讀熱情,培養學生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學生以后的成長與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童春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情趣的構建[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07).
[2]吳曉嵐.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吉林教育,2009(08).
[3]高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