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木又稱柞子樹、蒙子樹、葫蘆刺,大風子科柞木屬,為國家二級珍貴樹種。柞木為喜光,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耐寒性強,喜歡溫涼氣候和中性至酸性土壤,通常生于向陽的干燥山坡。
柞木樹樁造型
柞木的特點是成型周期較長,需經10年以上才能滿足需求;苗木根系發育完好,移植成活率高;造型可隨人的意愿進行早期干預,可培育出各種應用不同、規格不一的柞木樁景,即樁景的發展趨勢可以從小苗開始進行人為控制。
骨干造型 幼苗長到10厘米時根據培養目標分別處理。
培養多干樹樁此時進行第一次頂梢處理刺激萌發側枝,只除去最幼嫩的頂芽即可。待側枝長到10厘米后選留3~5枝發育健壯分布均衡的枝條作為今后的主干,其余的側枝盡數剪除。主干長到50厘米高時,再次摘除頂芽,其中一個作為主干的延長枝不進行任何處理,外向側枝留上下各一個且方向不同進行摘心,其余的側枝盡數剪除。這里要注意的是選留的側枝要從整株來綜合考慮今后的枝片層次問題,一般要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在肥水管理精細的前提下第一年可達到上述目標。
第二年春未萌芽前進行播種苗移植。幼苗培育床做成高20~30厘米,株行距40×60厘米,開溝或挖穴種植都可。其底施入基肥覆土3~5厘米,幼苗帶土球或帶隨根土隨挖隨栽,種植前一定要剪斷主根、受傷根系,種植過程中保持根系的舒展。種植后澆透水,其他管理要跟上。
主干、延長枝、枝片在生長過程中會萌發側枝,這會影響樹樁的高生長和整體布局,同時消耗大量的養分,對這些新發側枝、側芽要盡早進行處理,主干、延長枝除需作為枝片的其他的全部清除;枝片上的側芽在造型初期進行總量上的控制減少營養爭奪,一般情況下樹樁未到1.5米高時,每個枝片上枝條每次萌發留側芽不超過2芽,即萌發枝條達2~3節修剪一次,基本成型后不控制側芽數目,進而控制枝片大小,骨干培育期枝片不能過大,以減少過度營養消耗。
通過有效控制營養會集中供給主干上的延長枝進行高生長,延長枝上的側芽此時也會萌發,此時要隨著延長枝的生長逐步選留合適的芽做將來的枝片,每60厘米延長枝上分布1~2個枝片,然后在延長枝長達60厘米時留下方的外芽代替頂芽生長,即將頂芽摘心一次,其他在延長枝上萌發的側芽盡數抹除,選留枝片的芽萌發枝條長達5厘米時,進行一次摘心,激發側枝形成枝片,枝片上枝條每萌芽長出2個節后摘心一次,當骨架培育到既定高度時在最后的60厘米處頂芽摘心留頂片培育。這樣經主干、延長枝、枝片上反復操作4~6年可基本完成高達2.5米骨干的培育工作,其間枝片的數量、大小可按上稀下密、上小下大進行調整,保持樹體的均衡性。
培養獨干樹樁在10厘米處可摘心也可到60厘米進行第一次摘心,10厘米處摘心的目的為了培養更粗壯的主干,而不是促發分枝,60厘米處摘心則是開始培養第一級2~3個枝片,其培育過程同多干的延長枝、枝片的培育,區別的只是始終保持唯一的一個主干,對主干要求的是直中有曲,富有曲直變化,枝片要疏密相間地處理不要過于追求整齊對稱,以自然的非對稱方式布局。以后每60厘米段留2個枝片,上下左右枝片方向要錯開,大小長短不相同,最后的頂片可以比中上部枝片稍大但比下部的枝片要小。其骨干培養時間也需4~6年才能達到2.5米左右的高度。
樹樁形式的培養 骨干培育成形后進入的環節是樹樁形式的培養。整個樹樁的成形到進入銷售階段的好壞,這個環節尤為重要。
此階段有兩個側重點,一個是對枝片的管理;另一個是培養粗壯的主干。這兩方面要協調好比例關系。一般來講,主干越粗壯、蒼老,枝片就會越寬越長,反之枝片較窄、短。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我們采取的方式是放與控相結合,培育過程中枝片上的萌發新枝一年內盡可能減少修剪次數,以2次為宜即在6月進行一次中度短截保留一定數目的葉片,進入休眠期進行枝片體量的控制,采取極重修剪。
在培育早期,枝片要控制其形狀、大小、厚薄,隨著主干的增粗枝片相應進行調整形狀、大小、厚薄,確保每個枝片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保證枝片上葉片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營養的快速積聚,促進樹木的快速生長。
柞木樹樁的養護管理
柞木樹樁的制作過程中,貫穿了養護的整個過程,沒有良好的養護管理措施,柞木樹樁的制作會大打折扣,也就達不到既定培育目標,因此其養護與制作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都缺一不可。
肥水管理 柞木在生長過程中為滿足生長需求,施入充足的基肥是必要的前提。播種苗一般要移植2~3次。移植是為了擴大苗木生長空間和促進根系的發育,在每次移植前都要施入基肥(有機肥),每穴2~3公斤為宜。生長期為促進枝條的抽發應追施速效肥料2~3次,苗木在生長過程中如果葉片生長發育不佳,如葉片較小、發黃等,可以配制尿素與磷酸二氫鉀0.1~0.3%營養液進行根外追肥(葉面施肥)進行營養補充;進入休眠期每2年再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基肥。
水分在柞木樹樁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但柞木特別怕積水。在多雨的季節還要注意種植地排水通暢,干旱季節和枝條生長旺季及時補充水分。
除草松土 南方空氣濕潤利于雜草的快速生長,消耗了水分和養分,為病蟲害增加了媒介,因此結合除草進行松土尤為重要。
病蟲害 柞木的病蟲害較少,常見的有白粉病、舞毒蛾、天幕毛蟲、櫟粉舟蛾等。病蟲害的防治可采用加強管理措施,擴大種植距離或每株枝片間距增強通風透光等方法提高苗木的自身抵抗力進行物理預防;化學防治可以在新葉萌發后到立秋前每月噴灑一次甲基托布津70%可濕粉劑800~1500倍液或多菌靈50%可濕粉劑300~500倍液等藥劑進行病害的預防,如果開始感染發病,每周一次進行加強防治。對于蟲害要盡早發現及時殺滅,可采用高效、低毒、廣譜性化學藥劑如氯菊酯10%乳油1000~2000倍液、溴氰菊酯2.5%乳油4000~6000倍液進行殺滅。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在培育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每個培育時期的處理不盡相同,其造型形態變化萬千,但總的原則是培養株型獨特富有藝術內涵,能為園林景觀增添光彩。整形修剪的手法一般借鑒盆景的制作技藝,可采用剪、放、拉、扭、折、曲、變等方法調控主干、枝片的形狀、大小、生長方向、生長速度等各種要素,滿足柞木樹樁制作需求。
總之,柞木樹樁的制作要結合立地條件,充分發揮制作者的智慧,最大限度提高養護管理措施與技能,積極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才能有更深、更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