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曦 李娟 張馬文健 雷宇
摘 要:目前,我國CG動畫創作已經得到了良好發展,但仍然與西方發達國家CG動畫創作技術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CG動畫創作的創新改革發展。本文在分析了CG動畫創作中角色虛擬運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角色虛擬運動趨于現實動作的完善對策,具有較強的理論參考意義。
關鍵詞:CG動畫;虛擬動作;動畫角色
0 引言
角色虛擬運動是CG動畫創作的核心部分,因此,虛擬角色運動模式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國大部分動畫師仍然采用傳統理念對角色虛擬運動進行思考和設計,但理念的更新對于動畫師的創新設計來說至關重要,由此,為了進一步提高CG動畫創作的水平,必須對角色虛擬運動進行深入研究。
CG動畫創作中角色虛擬運動理論尚未完全完善,本文提出針對角色虛擬運動進行研究,目的在于加強動畫師的專業素質能力,提高CG動畫創作作品的質量,不斷完善CG動畫角色虛擬運動模式,為動畫師的創新設計提供理論參考依據。CG動畫技術發展至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CG動畫創作帶來的視覺沖擊,技術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感受。如何能夠巧妙運用CG動畫創作中的運動制作技術,是當下動畫師們值得思考的事情。
1 CG動畫創作中角色虛擬運動存在的問題
(1)角色肢體語言過于僵硬。動畫屬于肢體運動的媒介,人們通過肢體語言能夠感受對方向其傳達的信息。目前,CG動畫創作書籍主要講述的是“如何做”,幾乎沒有涉及“為什么”的內容,因此,大多數初學者在學習CG動畫創作時僅僅按照書籍上的內容來設計繪畫,容易專注于模仿,與現實人物動作差距較大,逐漸走入誤區,難以實現CG動畫的創新型創作。例如,我國第一部原創CG動畫《魔比斯環》,由頂級動畫師們經過艱苦努力的創作,促進了我國CG動畫創作的創新發展。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的CG動畫創作產業已經邁上了新的臺階。雖然動畫電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夸張表現力,但動畫電影中人物角色虛擬肢體語言過于僵硬。
(2)忽視對角色臉部運動的分析。一部成功的CG動畫創作必須通過動畫角色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吸引觀眾,給觀眾視覺上的新鮮和沖擊,同時,豐富的動畫人物角色臉部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動畫角色具有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臉部運動才能夠給觀眾深刻的印象。例如,在CG動畫電影《魔比斯環》中,動畫人物角色臉部運動和表情處理得過于生硬,與現實人物動作相比來說相似性很低,難以真正表達出角色的真實情感。動畫人物角色的情感是在臉部運動表情和肢體語言基礎上共同體現的,因此,CG動畫創作中角色臉部運動的設計至關重要。
(3)CG動畫中角色運動過于逼真。對于CG動畫創作的初學者來說,經常過于注重動畫人物角色的運動逼真性,希望與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能夠更加接近,這種設計理念并不完全正確。通常情況下,CG動畫人物角色運動不需要十分逼真,更要根據動畫創作的實際情況而定。隨著CG動畫創作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運動捕捉系統逐漸成了動畫師創作中表現角色運動動作的技術手段。例如,CG動畫創作電影《極地特快》利用“運動捕捉系統”將動畫人物角色與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演員設計的完全一樣,包括聲音、相貌、表情等。但是,這樣的動畫創造效果會導致角色運動過于生硬,缺少了動畫創作作品中應有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2 CG動畫創作中角色虛擬運動趨于現實動作的完善對策
(1)角色面部表情的掌控。動畫人物角色的表情是角色運動的關鍵組成部分,角色表情比角色肢體語言更加復雜,臉部表情主要包括收縮和舒張,在角色表現面部表情的過程中,都與面部肌肉和皮膚的牽動相關。動畫角色在一定的環境下情緒變化很快,這些都是角色肢體語言無法單獨表現的,因此,角色面部表情是表達人物情緒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角色面部表情的形象性、夸張性可以帶動觀眾,使觀眾與動畫角色融為一體,真正體現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
在迪士尼各種動畫電影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卡通角色臉部運動的塑造往往比較豐富,包括搞笑、天真、樂觀、善良等,動畫師們將角色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在迪士尼CG動畫電影《四眼天雞》中,小豬馬克·丁達爾角色的面部表情采用了夸張處理的手法,在這段動畫電影故事情節中,動畫師們夸張創作了馬克·丁達爾從堅強到得意的臉部運動,以及最后即將撞到房屋的恐慌心理狀態,表明了角色在一定環境下的面部神情變化十分強烈,由此可見,動畫師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極其重要。
(2)重視個性化動作關鍵幀。在CG動畫手繪時,首先要繪制原畫,再將原畫之間加入動畫,隨著計算機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由紙上動畫階段發展到了無紙動畫時代,原畫和動畫的加工處理也是基于計算機完成的,因此,關鍵幀不再受到重視,但是,在CG動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在紙上勾勒關鍵幀草圖,再通過計算機實現設計。
(3)無生命角色的“擬人化”運動。在CG動畫創作中,動畫師可以賦予無生命物體新的生命,還可以根據劇本內容進行動畫表演,但是,動畫師更需要仔細體會角色的每個動作。例如,在動畫短片《跳跳燈》中,跳跳燈本來屬于無生命物體,但動畫師卻賦予了其新的生命,將跳跳燈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將變性運動用于角色中,跳跳燈的燈泡代表著人的表情,同時還設計了關節、肩部等,使整個跳跳燈的角色更加生動。
3 CG動畫虛擬動作與現實動作比較
從總體層面來說,CG動畫角色的虛擬運動是含有虛擬形態特征的藝術表現,也是動畫師們利用藝術手段將外部客觀世界進行塑造和創作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現實角色的重新認識和獨特審美。CG動畫運動中的主觀和客觀因素全部是動畫師們主觀意識再加工的產物,帶有獨特的虛擬性特征。虛擬性形態特征也是CG動畫創作的內涵和根本。
CG動畫創作雖然帶有必要的虛擬特性,但基于虛擬性的動畫角色中,仍然包含著大量客觀因素的種子。CG動畫角色運動中,關于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角色力量的突出表現,以及角色運動質感的表現等,都是包含了客觀現實因素的運動形態特征,并不會由于CG動畫運動特有的虛擬性而完全脫離現實世界。由此可見,CG動畫創作中角色運動的虛擬形態同樣包含著現實性,現實性運動是對動畫角色虛擬運動的進一步補充。只有通過現實運動形態特征的作用,才能使動畫角色的虛擬運動更具形象力。虛擬形態特征是CG動畫角色運動的本質,現實形態特征則是運動的根源,因此,虛擬與現實的相互作用和并存使用,共同構成了CG動畫創作中角色運動的內涵。
4 總結
在CG動畫創作過程中,角色虛擬運動模式對動畫人物有著引導作用,動畫人物的靈魂也是經過動畫師們的精心設計呈現的,因此,不斷完善CG動畫角色的運動模式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CG動畫創作中角色虛擬運動趨于現實動作的完善對策,具有較強的理論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遠鋒.淺談MAYA在立體CG動畫電影中的特點及應用[J].現代電影技術,2013(04):710.
[2] 周超,田明輝.從技術到藝術——談三維CG動畫發展之路[J].美術大觀,2013(05):114.
[3] 南京.定格動畫實體質感相較CG動畫的優越性[J].大眾文藝,2013(16):130.
[4] 鄭剛.CG動畫與電影中燈光應用的差異性[J].硅谷,2011(07):144.
[5] 牛小娣.解析3D全CG動畫技術在商業廣告中的應用[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