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媛
摘 要:本文簡述了當前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就業同樣十分困難,市場的激烈競爭,陳舊的就業觀念,不合理的治學模式等因素導致當前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率偏低。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關系著祖國的發展,必須采取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否則很有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文中就此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如轉變就業觀念,加強技能培訓,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藝術畢業生;就業觀念;就業指導
0 引言
人才競爭是當前時代的關鍵,作為最重要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備受用人企業單位重視。隨著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過渡為大眾教育,但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與普通高校不同,藝術院校的文化分數較低,因而吸引了大量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但由于市場需求量較少等原因,同樣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狀況,應通過各種途徑改變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同時完善自身素質,培養新時代與時俱進多方面綜合素質。
1 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眾教育逐漸普及,高校學生數量持續增長,畢業后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普通高校的就業人數達到680萬,2013年則上升到700萬,據推測,2014年將達727萬。其中,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不斷攀升,但就業率相對低,全國高校藝術類專業對口率不及20%,出現了“藝考熱,畢業冷”的局面。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
(1)招生規模擴大,市場需求變化。自1999年起,全國高校開始擴招,考生數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前幾年曾出現“藝考熱”,吸引了更多考生,各高校相繼開設藝術專業,但實際就業崗位比例偏差較大。相對而言,設計專業的就業率較高,而音樂、舞蹈、表演、繪畫等專業偏低,以至于近80%的藝術生都不得不轉行。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下,高職迅速發展起來,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目的,與普通高校和藝術院校相比,更受市場需要。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用人單位的選擇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更看重實用性,更看重人才的綜合能力。
(2)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報考藝術專業的考生中,有些是因為文化分數低,有些是無奈之舉,更多的考生是懷揣夢想,認為讀藝術專業,就可能會成為藝術家,或能夠找個既體面又掙錢的工作。顯然,現實和夢想是有距離的,因為培養一個藝術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加上現代大學生從小很少吃苦,對農村、“三支一扶”等方向不愿意。很多藝術生就業觀念陳舊,死守專業對口,如學美術的就一定要到與美術有關的崗位。好高騖遠是藝術畢業生的另一特點,希望能有編制、一步登天,就業時優先選擇公有制單位,但自身條件卻未必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另外,藝術類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該專業學費昂貴,相應的回報期望值自然很高,卻很容易失望。正值青春年紀,許多畢業生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縛,很難在一個單位長久下去。
(3)治學模式不當,缺乏就業指導。不少高校在開設藝術專業時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如職教理念缺乏,教育模式陳舊,難以跟上時代變化,與實際有脫離。教學內容以知識傳授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思維等方面有所忽視,與需求多樣化的市場不相符。就業難現象是我國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很多高校在學校教育中缺乏就業指導,使得學生的社會經驗薄弱,不了解就業現狀和趨勢。
2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指導的長效機制建立
面對當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局勢,首先,應改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同時加強實踐技能的培訓,既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完美的人格,以適應市場需求。
(1)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在就業中起著導向作用,在各高校必須開設有專門課程,并聘請有經驗的師資隊伍。職業生涯教育在國內發展較晚,但在高校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應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立起系統的理論,通過教學,令學生能夠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身不足,在發揮長處的同時對缺點加以改進。能夠以長遠的目光對未來做合理的規劃,并能夠腳踏實地,步步實現自身價值。就業指導課程主要涉及大學生就業現狀、國家政策、簡歷填寫、分析就業信息、面試技巧、畢業程序、創業指導等內容,使學生在校時就做好就業準備,從容地面對各種競爭。
(2)改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期望值。萬事開頭難,很少有人一進入社會就能平步青云??v觀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經過多年打拼才能取得各自成就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就業觀念,針對以往出現的“對口就業”“有編制才就業”等不合理的觀念,應予以糾正。例如,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再擇業”。首先,學生應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并將長處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應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可將一切都當作完善自身的平臺,從實際出發,積累經驗,逐步實現目標。其次,積極參與就業指導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對以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調查了解當前市場所需。此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心態,避免好高騖遠,降低期望值。剛出校門,大學生往往是一無所有,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學習、積累,把握好自己的能力,不把眼光定得太高。
(3)提升綜合素質,學會觀察時勢。人才競爭中,綜合素質和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對藝術類的畢業生而言,除了專業,還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如想成為演員,就培養一專多能的本領;想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就應下苦功積累自身知識;想成為音樂人,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自我推銷展示,堅持原創,打造獨特的自我風格;想成為知名設計大師,就應該時刻把握時代潮流的腳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勇于實踐創新。此外,畢業生應準確把握時勢,把握機會,敢于做不同的嘗試,走就業多元化道路,開拓新興領域從頭做起,堅持下去一樣可以成功。
(4)鼓勵基層就業,動用社會力量。對于藝術畢業生而言,緩解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到基層就業,如山村支教等。大城市對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稍高,但過多的畢業生競爭,只有少數人能夠勝出。淘汰者不如深入基層,如當一名音樂老師或是美術教師等,發揮特長,干一番平凡但有意義的事業。此外,也可動用社會力量,建立藝術人才就業網絡系統,為藝術生就業提供一份幫助。
(5)鼓勵創業,勇于開拓新領域。同時,還應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在校期間,可在相關培訓機構上課,熟悉整個流程經濟模式。同時自主學習創業的相關知識,調整心態,做足心理準備,并應了解國家政策,能夠合理運用大學生就業貸款相關政策。學習和借鑒成功教育機構“新東方”的經典案例。了解“新東方”的創始人如何從一個勇往直前,不怕失敗的剛畢業大學生創業至今變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的奮斗經歷。
3 結束語
就業難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當前現狀來看,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影響因素有很多,如社會需求變化、學校人才培養方向、個人能力等。短時間內,報考藝術專業的人數還會呈上升趨勢,畢業人數增多,就業壓力更大,過去的就業觀念難以適應當前的要求。因此,必須改變學生就業觀,加強技能培訓,適當地降低預期值,根據社會需要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新形勢下職業指導對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轉變的作用和影響[J].時代教育,2013,28(11):143144.〖